英布战争英布战争是英国对南非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所进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列宁把英布战争作为表明帝国主义时代到来的一个主要历史标志。英布战争是英国以德兰士瓦拒绝给英国移民以选举权为借口而开始的。为防止英国入侵,布尔人于1899年10月11日对英宣战,并展开军事行动。但战争并未就此结束。英布战争使军事学术尤其是战术有了许多新的发展。英布战争表明,后方和士气的作用增大,游击战大有可为。......
2024-10-02
欧洲形势的发展也让杰斐逊始料未及。当英国和法国在东西两半球的争霸斗争陷入生死关头时,1793年开始的环球冲突,使武装斗争显露出其真正的性质:法国革命从温和的改良主义转变为激进主义,在拿破仑的领导下又发展为专制主义,拿破仑成为欧洲的裁决者,弱肉强食的原则开始盛行。
由于在陆上难以取得胜利,英国便开始控制海洋来封锁拿破仑的贸易,并要求驶向封锁区的美国船只首先在英国港口停靠,取得许可证并支付税款后才能出发,拿破仑则宣布,如果船长们服从英国的命令,法国就会没收他们的船只。美国的商界顿时陷入两难的困境。
伴随着海上暴力活动而来的,是各国之间愤怒地交换照会和意见。英法政府对美国的抗议不屑一顾,答复时常常以轻蔑的语言讽刺,拿破仑方面更指责杰斐逊轻易屈从于英国。在政治上和公海上遭受的侮辱,引起了整个美国的争论和惊恐,公民们开始要求对英作战或者对法作战。总统的愿望则是将自己的国家置身于欧洲纷争之外,并设法在自己执政的时期做到。就像他自己宣称的那样:和平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制度。
虽然杰斐逊不是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他却相信和平是最适合美国的政策,认为旷日持久的欧洲战斗与美国无关。正因为如此,他才竭尽全力地寻找战争以外的解决办法,最开始借助于外交谈判,但遭到了英国和法国更加严厉的贸易限制。180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禁运法令,禁止美国船只驶往欧洲港口,但这项法令对商业和农业造成的破坏远胜于英法对远洋航行船只的掠夺。遵守法律的人因此而变穷,违法法令的人因为偷运遭到联邦政府的检查而倾家荡产。全国人民的怒火在不断地聚集。
在杰斐逊拒绝再度竞选后,美国总统不连任三届成为不成文宪法的一部分。詹姆斯·麦迪逊接任了总统职位,他身材矮小,感觉灵敏,是个真正的和平爱好者,但战争的趋势迫使他不得不做出改变。
英国的搜查、没收、掳掠使美国焦虑不安,而国内商业地区的舆论浪潮也推动国会朝着战争方向前进。在这个时候,居住在美国和加拿大分界线两边的印第安部落,大约有6万人被纳入到英国的势力范围之内,准备随时袭击美国的前哨基地。除了上述原因,美国的主战派还希望借此取得加拿大的可耕地,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才是主要因素,这片广阔的地带是延伸美国“自然边疆”的战略理由。
1812年,美国对英宣战。美国国内也出现了两大阵营,主战派主要分布在从新罕布什尔向西转弯,伸展到佐治亚,构成一个大新月形;反战派则主要为沿海城镇的商界和金融界人士、大学培养出的专业人员以及社会上较有名望的人士。
主战派在压倒联邦党及其同盟者的方面团结一致,但他们内部也存在尖锐的分歧。当授权总统征集足以夺取加拿大的军队的临时方案在国会上提出时,南部和联邦党的新英格兰联合了起来进行反对。一个联邦党政治家甚至嘲笑主战派说:“我们同意你们夺取加拿大;也请允许我们夺取佛罗里达!”(www.chuimin.cn)
麦迪逊总统对于夺取加拿大的问题并不热心。罗阿诺克城的约翰·伦道夫则公开宣布,夺取加拿大保障的是北部占有凌驾于种植业利益集团之上的优势,因此煽动南部要竭力反对。担任麦迪逊的国务卿、随后任职国防部长的詹姆斯·门罗也反对出兵加拿大的冒险行动。当时的情况是:主战派的北派不支持夺取佛罗里达,南派不支持夺取加拿大,战争的指挥权掌握在南部代表手中。
1812年6月,众议院以79票对49票、参议院以19票对13票通过了与英国决裂的决议案。
战争开始时,加拿大约有5000名英国正规军。麦迪逊并没有发动强有力的猛攻将他们一次消灭,反而因为反战派的牵制,将战争拖了将近3年,征召不计其数的民兵参战,死伤5000余名,却没有消灭英军,也没有取得加拿大。新兵们明显缺乏合格军人的素质,来自拥护战争地区的4000名骑兵走到离敌人100英里时抛弃了他们的指挥官奔返家乡;民兵以没有在国外服役的义务为理由拒绝越境进入加拿大去支援寡不敌众的美国弟兄。
在这场不可思议的战争中,美国一共召集了5万名正规军、1万名志愿军和45万名民兵,却没有打败兵力最强时也没有超过1.7万的英国正规部队。
相对而言,海军虽然装备不足,情况却比陆军要好。尽管没有所需吨位的船只和足够的大炮去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强国进行争夺,还是凭借美国水兵的英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佩里在伊利湖上的胜利,麦克多诺攻击普拉茨堡,劳伦斯、罗杰斯和二十来名海军指挥官的动人事迹等。但这些并不能改变战争,英国内阁很快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于是立即封锁了大西洋海岸,这一举措使得美国国内外的商业陷于瘫痪之中。
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敌对双方都无法发动一次致命的攻击来取得胜利。因此,麦迪逊总统接受了俄国的调停建议,英国也表示不反对和解,1814年7月,交战国的代表在比利时的根特开会。这时的英国正担心法国刮起另一次风暴,美国政府则因为这次战争而蹒跚地走向破产,于是和平顺利到来,人民也转忧为喜。
有关从蛮荒到帝国:美国文明的兴起的文章
英布战争英布战争是英国对南非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所进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列宁把英布战争作为表明帝国主义时代到来的一个主要历史标志。英布战争是英国以德兰士瓦拒绝给英国移民以选举权为借口而开始的。为防止英国入侵,布尔人于1899年10月11日对英宣战,并展开军事行动。但战争并未就此结束。英布战争使军事学术尤其是战术有了许多新的发展。英布战争表明,后方和士气的作用增大,游击战大有可为。......
2024-10-02
虎门抗英之战虎门位于中国广东珠江口内,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2月中旬,英军探知清廷已在调兵遣将的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抢在中国援兵到达广东之前进攻虎门和广州。2月19日,英军舰船在虎门口集结,作临战准备和周密侦察,发现清军在下横档岛尚未设防。与此同时,有6艘英军舰船进攻东岸。至此,虎门、横档地区的炮台除大虎山外全部失守。......
2024-10-02
PLM是一种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思想,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加快产品上市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谓PLM就是指从人对产品的需求开始,到产品淘汰报废的全部生命历程。PLMS的技术定位是为上述分立的系统提供统一的支撑平台,以支持企业业务过程的协同运作。图2-2PLM系统功能构架图2-2PLM系统功能构架......
2023-06-23
13世纪蒙古统一战争与藏传佛教[1]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他和他的后辈们又用了半个多世纪完成了更大规模的统一大业。藏传佛教在这一地区的传播最早是在西夏中晚期。在阿尔寨石窟编号第28窟内,东、西两面墙上存有13幅完整的藏传佛教双身像。这说明,藏传佛教上乐金刚法及经咒和喜金刚法及经咒最迟在西夏晚期得到广泛传播。崇尚藏传佛教之风至西夏晚期更盛。战争灾难,民怨鼎沸,西夏皇室惶惶不可终日,极力推崇佛教以求保佑。......
2024-09-06
“南方”与“北方”之间——“和平之神”。“和平之神”在剧中多次出现。布兰卡告诉甘达尔夫,只要有一颗仁慈的心,那么“和平之神”永远会活在人类心中。所有这一切,皆因“和平之神”成为人们的信念,成为“南方”与“北方”之间的一道桥梁。《布朗德》中的主人公布朗德,在南方与北方......
2023-11-29
本侦探认为,如果更上一层楼,把视野放到“世界和平”上,若人类均讲礼仪,互相尊重对方的尊严、自由、财产,就真个世界和平了。更有甚者,本侦探在此次会议期间竟然又一次此起彼伏地目睹华夏精英的语言暴力,也不得不让人担心礼学研究很快会丧失其生存价值,甚至很可能反弹得非常厉害。Paul Linebarger,Sun Yat-sen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p.53.[21]罗香林《国父家世源流考》引孙妙茜老姑太叙述,页38、41;转引于《国父年谱》1875年条,页19。......
2023-09-18
晋冀鲁豫中央局峰峰会议——四面出击扩大解放区——马歇尔来华——国共双方停战——“和平民主新阶段”到来——解放区掀起生产热潮——巩固新区——中共中央“二一”指示——释放马法五——刘伯承舌战中央社记者——邓小平谈新形势下斗争策略——谈判桌上的斗争——批评和平享乐倾向平汉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被迫停止了沿平汉路北上的行动,晋冀鲁豫解放区暂时解除了战争威胁,出现了一段安定和平的局面。......
2023-08-21
战争·苦难众所周知,20世纪曾经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他多次负伤,是战争的幸存者。人道主义作家的善良用心和真诚呼吁,阻止不了战争狂魔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又有无数的德国青年到战场上去送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仅是战败国的作家如雷马克写出了反思战争的作品,同时,战胜国的作家,也写出了不少反思战争的作品。应该说,歌颂和平,反对战争,追求人类走向大同的结局,是一切伟大的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的共同理想。......
2024-0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