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典型的民主制国家,一切按照法律执行。其终身教育制度的确耐人寻味。首先是使英国的成人教育作为制度而被确立地位的是1919年英国成人教育复兴委员会的《史密斯报告》。委员会由雇主、雇员和教育组织的代表组成。政府对工商业部门的人参与继续教育的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和信任,从而调动了工商业部门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英国政府也清楚地意识到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发展终身教育的核心措施。......
2023-12-03
在欧洲,教育是社会上层阶级的特权,由牧师主持的中小学校和大学开始,根本谈不上普及。英国的教育制度模仿欧洲大陆,在斯图亚特王朝时代,英国的教育体系包括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温切斯特和伊顿预备学校以及无数以希腊文和拉丁文为主要课程的私立中学,还有很多包括启蒙老师教授基本课程的女子学校在内的小学。高级的教育机构大都依靠君王、有权势的教士、贵族、贵妇人、同业公会和商人等私人捐赠建立,有些学校存在免费教育,有些则采用收取学费同奖学金相结合的制度。不存在依靠税收提供的免费教育。
这一教育制度只有简单的课程,由牧师或遵奉国教正统标准的人员传授。美洲殖民地的移民也继承了英国的教育体制。牛津和剑桥的毕业生指导了早期殖民地各地区的教育发展,他们参与了普利茅斯和新英格兰的建立,之后又加入到弗吉尼亚传教士和教师的行列。1636年,马萨诸塞地方议会决定建立殖民地的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因为英国牧师约翰·哈佛的捐赠而得名。1693年,第二所大学威廉与玛丽学院在弗吉尼亚建立,它得到英王特许,在英国圣公会的控制下创办。第三所大学是清教徒的学府,即耶鲁大学,经康涅狄格议会特许设立,旨在培养“担任教会和民政机关的公职”的青年。
在18世纪中叶组建的另外5所高等院校中,有3所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英国;建立普林斯顿大学的想法由长老会提出,哥伦比亚大学由圣公会兴办,布朗大学由浸礼会创办,拉特格斯州立大学由荷兰新教徒设立,达特茅斯学院虽然不属任何教派,但办学的动机是传教。唯一不含宗教目的的是费城学院,它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努力的结果,富兰克林以名为“琼托”的团体为依托进行筹款,建立了这所追求真理和自由的学校。
早期殖民地高等院校的课程主要沿用了牛津和剑桥的教学大纲,这两所大学采用的都是拉丁文,拉丁文是当时整个西欧学者最初所采用的语言。随着古典文艺的复兴,希腊文开始引起研究者的兴趣,并逐渐被列入大学课程。在长期的摸索过程中,增开了文法、修辞、雄辩术、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7门文科课程,并使其为宗教服务。
英国文学、历史、地理和政治经济学等使教学内容增加活力的学科,没有得到研究正规学问的大师们的注意。虽然这一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斯宾塞、本·约翰森、弗兰西斯·培根、班扬、佩皮斯、德莱顿、巴特勒、斯威夫特、艾迪生、斯蒂尔、蒲柏和笛福等著名作家,但英美的高等院校中,并没有系统教授英国作家作品的课程。历史学和政治学只是有闲有钱的绅士阶级研究的学科,牛津大学在1622年就设立了古代史的讲座,但一个世纪之后英国各大学才正式设立近代史学科。相比之下,殖民地的情况更落后,当美洲革命激烈进行时,耶鲁大学刚开始设置神学史讲座,这是各殖民地的第一个史学讲座。
美洲早期的中学也遵循了同样的传统,是为了便于学生升入大学而设立的。1647年马萨诸塞议会批准设立中等学校时,就明确表示办学的目的在于培养青年“可以准备投考大学”。中部和南部殖民地的中等学校则不同,是为了满足商业的需要而创办,如1712年在南卡罗来纳创设的免费学校中,就“教写作、算术和商业簿记,也教航海术、测量术和数学的其他有用和实用部分”。正规教育体制的基层小学,大多也是出于宗教动机而兴办的,有时也夹杂着为贫苦儿童学艺做准备的具体考虑。(www.chuimin.cn)
除教派、传教和慈善之外,还有一个功利性的动机,即通过训练,让那些可能成为公众负担的儿童自食其力,从而减少为养活贫民而征收的税款。伊丽莎白统治末期制定的济贫法就规定:对所有缺乏独立生活来源的儿童施以强制性的学徒教育;由有产者公平分摊所需教育费用。殖民地时期的教育制度将女孩排除在外,除非有家庭教师,否则享受高等教育的大门对女子自动关闭。
除了新闻事业和印刷业的发展,报刊是促进知识兴趣的另一项伟大事业。17世纪中叶,新闻事业开始第二次跃进,它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意义重大,对后来自由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凡能买到印刷机并且有文字技巧来避免殖民地当局高压手段的个人、团体、派别或政党,都可以利用报刊这一工具为自己服务,任何有勇气的编辑都能弹奏出关于独立运动的音调。
随后,讨论政见的文章出现在报纸和小册子中,奥蒂斯、亚当斯父子、迪金森、汉密尔顿、杰斐逊和其他主张反抗的理论家都曾借助小册子和信札来起草决议案、公告、宣言和法规,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在美洲革命的文件中,到处流露着智谋、学识和掌握本国语言的能力。查塔姆勋爵曾说:“从美洲转过来的文件中能够看到他们的坚定和聪颖,这令我们不能不尊重他们的事业,并希望把它变成自己的事业。我甚至不得不承认,在复杂的困难环境下,这种扎实的推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明智的结论,没有人能与费城的人民议会相比。”
有关从蛮荒到帝国:美国文明的兴起的文章
英国是典型的民主制国家,一切按照法律执行。其终身教育制度的确耐人寻味。首先是使英国的成人教育作为制度而被确立地位的是1919年英国成人教育复兴委员会的《史密斯报告》。委员会由雇主、雇员和教育组织的代表组成。政府对工商业部门的人参与继续教育的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和信任,从而调动了工商业部门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英国政府也清楚地意识到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发展终身教育的核心措施。......
2023-12-03
大陆新教思想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和冲击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亨利八世下令焚烧“异端” 书籍,禁止其在英国流传,并且还亲自撰文讨伐路德的改革主张。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英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国家,受到了多宗派改革思想和主张的影响。因此,天主教的婚姻思想和规范遭到新教的冲击是在所难免的事。尽管有一批又一批的新教思想家在推动这场改革,改革的主导者始终是以君主为中心的政府。清教徒的思想对婚姻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
2023-07-26
英国是产业革命的模范国,在产业革命史上,由今日看来,它确实是个老大的国家。要明白英国产业,何以走到停滞的这条路上去的这一问题,首先便要明白英国产业的两个共同的要素。这一点也是使英国产业呈现停滞状态的原因。但是,英国资本主义为欲维持其地位计,绝不任其产业如此停滞下去,而必拼命以谋最后之挣扎,这是无疑的。以下我们再从统计上,以说明英国产业停滞的状态及新兴产业之向上。......
2023-08-17
宋、元、明三代学术的中心,当然是理学,但这时代的经学史学及其他,也有可述之处,现在分项说在下面:(一)经学经学至宋庆历间而一变,庆历以前,多尊章句注疏之举,至刘敞作《七经小传》及王安石作《三经新义》,才以己意改经,与前此诸儒之说立异。经学至此,可谓完全统一于宋儒之下。......
2023-08-17
第十章艺海沧桑成长期的相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由发祥地北京向外地普及的过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侯宝林、郭启儒自东北、天津返京,献艺于上海游艺社和西单游艺社,由于内容健康,格调清新,被誉为“文明相声”,受到热烈欢迎。清末以来,相声艺人逐渐从北京流向外地。最早离京赴津的是满族艺人裕二福。......
2024-06-06
国府对于上述的战时财政缺陷并非毫无所知,他们在战前已不断尝试调整中国的财政体质,最主要的工具即是推动直接税制度,冀望以现代化的税制增加税收,达成建设国家目的。[8]大后方学界在抗战期间发表许多关于直接税制度与对开拓税源作用的论著,为国府推动税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于是,国人寄望国府实施直接税,发挥筹措税源的作用。......
2023-08-10
英国作为奉行普通法、衡平法传统的国家,其检察制度的起源于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体上,英国检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陪审团起诉阶段,这一时期的检察制度基本没有确立,但是它提供了英国检察制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法律文化背景。正是因为如此,英国检察官均来源于从业相当年限的执业律师,可以说,律师是检察官的资格基础。总检察长是英国检察系统的首脑,从下院议员中提名产生。......
2023-08-04
所以,清教对社会的影响超越了宗教领域,渗透到大众生活的层面。通过口头的布道和印刷的行为守则,清教徒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清教在家庭、婚姻和性等方面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造成一定的社会声势和影响。让清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婚姻观念的因素是英国的革命。......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