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农业增产:网络助力-农村电子商务法律问题

农业增产:网络助力-农村电子商务法律问题

【摘要】:多年来,粮食、棉花、蔬菜和水果等主要农产品总产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2008年,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部门陆续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部署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项目。农业信息技术已覆盖农业产业链的全程。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效果更加明显。

8.依靠网络,如何实现农业增产?

当代欧洲通过在农村发展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实现了农作物播种、耕作到销售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和高效化。一个八万平方米的辣椒工场,仅有6名工人进行“耕种”作业,辣椒实行无土栽培,在辣椒底部有一个塑料袋,里面装有像海绵一样的东西。辣椒生产就像人打针一样,完全是靠注入液体生长。同时工场还通过传感器,对辣椒场内的温度、光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严格控制。这些各类传感器,比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完全通过信息网络平台控制,控制的目的是要严格按照辣椒的生长模型,满足辣椒在一定时间内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这个生长模型是荷兰通过10年的试验得来的结果。辣椒经过一年的生长,基本上能够达到2米~3米高,产量每平方米大概是35公斤~40公斤。然后通过分级系统,把辣椒分成10级并分别称重、封装,最终通过网络或相关农业协会组织农民进行销售。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先后迈上了四个台阶,从6089亿斤增加到10000亿斤以上,创造了用仅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的奇迹。多年来,粮食、棉花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总产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而在这其中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功不可没。回顾我国过去三十年农业增产的发展历程,在农业科技方面,通过全面应用高产优质品种,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转基因抗虫棉等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一场新的革命。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成效也十分显著,先后推广了水稻抛秧、旱育稀植、免耕栽培等十多项重大技术。农技部门通过实施“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进行科学施肥,根据各种作物的需肥规律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制定施肥方案,使肥料的利用率显著提高,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三十年来,通过不断加强对重大病虫灾害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治技术的研究,我国植保减灾水平也明显提高。(www.chuimin.cn)

农村信息化建设将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所具有的迅捷性、跨越地域性等特征,既能保证所提供的都是最新科技成果、农耕技术及其他农业科技信息,又能使农民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主动选择自己急需的信息和技术。2008年,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部门陆续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部署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项目。科技部继续实施国家“863计划”的“精准农业技术与装备”重大专项和“数字农业技术”专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和“村镇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点项目。农业部继续推动实施金农工程,建立信息服务渠道,整合信息资源,规范信息服务,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农业信息技术已覆盖农业产业链的全程。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效果更加明显。

因此,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农业、农村信息化体系,通过综合立体的信息平台,将各种专业的农业科技技术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使农民真正能够利用科技增产,是保证我国农业未来持续有序发展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