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重庆城乡发展实践中的新思路、新探索和新模式

重庆城乡发展实践中的新思路、新探索和新模式

【摘要】:日本与韩国在此之后均提出“出口导向”型政策,大力发展工业,依靠本国的核心产业、技术改进与创新生产高价值产品,再通过出口为本国带来净出口收益。

2.1.3 日韩城乡发展道路的启示

通过对于日本、韩国城乡发展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其发展过程总结得到以下启示:

(1)以工业发展为直接推动力,在提高国家经济水平的同时带动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由日本、韩国的城乡发展历程看来,发展工业是城乡统筹的第一步。在城乡一体化之前,两国均为人多、资源稀缺的农业型国家,农业占取GDP的较大比重,由于农业发展缺乏技术引导,产量与效率偏低,因此两国的经济发展都较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日本与韩国在此之后均提出“出口导向”型政策,大力发展工业,依靠本国的核心产业、技术改进与创新生产高价值产品,再通过出口为本国带来净出口收益。例如,日本的主导产业主要包括汽车石油化工电子、家用电气等,对宏观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日本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重点开发诸如因收入增加带动需求大幅增长的产业,重点扶持劳动力生产率较高的产业,通过良性循环带动经济并同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韩国也通过钢铁、汽车、造船产业、电子产业等支柱产业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农民的非农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以工业为中心的非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在工业化发展早期,则可通过发展不要求高素质劳动力的重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引导劳动力的转移;政府与此同时还应重视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教育培训为工业化的发展培养大批技术人才,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以后,使对于人员要求更高的工业产业满足要求,协助农民非农化。

(2)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发展需一致(www.chuimin.cn)

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是在工农、城乡差距加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生活急剧困难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日本在城市化中后期也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问题,首先表现为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其次表现为对农村工业发展的重视。因此,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需要进行工业化的战略转型,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工业的发展能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加快城市化进程,但也需要高效的农业生产效率作为基础促进工业的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即借助工业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我国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日本与韩国在关于“工业反哺农业”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国学习:①加强立法:日韩重视农业立法,把各项促进农业农村的政策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不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最终加以实施。②加强资金支持:日韩通过政府支持巧妙应用财政金融手段,加大农业投入。③大力培养农民合作组织:“农协”是日本韩国农民自主、自治、自助的经济组织,农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设立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的公共物品需求。④加强科教兴农:日本韩国通过重视技术教育事业,为工农业的发展培育了大批技术人才。

(3)通过科教兴国走上世界制造中心与技术创新中心

日本与韩国均为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国家,两国在实行“出口导向”的战略计划后是典型的“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国家,国内资源不足导致日本与韩国均需输入大量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后再进行出口。中国也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世界各地的很多物品上均能看到“made in China”的字样,但能使中国经济飞速腾飞的关键并非“制造”,而在于“技术”。日韩两国有着共同的发展历程,两国在技术发展初期均是对国外先进技术产品进行复制模仿,进而不断地获取分解研究的技术能力,与此同时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使对科技的重视付诸于行动,采取了发展独创性技术的方针;第二阶段则是对国外先进技术产品进行创造性模仿和创新,掌握了核心技术并且打造自主品牌,后来汽车、钢铁、造船等成为日本、韩国的重要支柱产业。日韩均通过科教兴国,加大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研发成为了世界的制造中心与技术创新中心,这对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局限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