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只有在控制过程采取正确的控制手段和方法,才能使实际工作不脱离原定计划并使控制结果达到预期组织目标。......
2023-12-01
5.1 组织概述
5.1.1 组织的含义
1.组织的“静态”含义
在管理学里,“组织”与“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静态角度来看,“组织”是为了实现某些特定的共同目标,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经由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如企业、学校、机关、医院、协会等。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组织的含义:(1)组织是一个人为的系统,它由人建立、由人组成、具有特定功能;(2)组织必须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共同的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它决定了组织的性质及其存在的价值,管理者必须使组员确信共同目标的存在,并根据组织的发展不断制订出新的目标;(3)组织必须有分工和协作,没有分工与协作的群体不是组织,分工和协作是组织的本质,只有分工和协作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较高的效率;(4)组织必须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这是组织工作的核心内容。组织中的人不是混乱地汇合在一起,而是通过人员间的分工合作和各种规章制度形成的有机体。因此,并不是所有人的集合都能称得上“组织”。在管理学中,静态角度的组织被看做是反映个人、职位、任务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系统化的网络结构,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
2.组织的“动态”含义
从动态角度来看,组织是一种活动过程,是管理者为了完成既定计划和实现组织目标,将社会组织中的各种资源要素与活动进行有效组合,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动态的组织实指组织工作,它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
5.1.2 组织的分类
1.按组织有无盈利性分
按照组织有无盈利性,组织可以分为盈利性组织和非盈利性组织。盈利性组织的所有活动以利润为核心,如所有的企业组织。非盈利性组织的主要宗旨是向社会提供服务,如宗教组织、社会福利组织、部分教育和医疗组织等。他们可能会收取一定费用,这些费用主要是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存。政府必须有一套严格的规章,以对其行为给予监控。
2.按组织的组成方式分
按照组织的组成方式,组织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明确规定组织成员之间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其组织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具有正式的约束力。它体现了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征:正式组织的正规性强,依靠权责维系;正式组织的稳定性较强;正式组织有明确目标,目的性强。正式组织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的各种群体,是组织设计工作的结果,它是通过组织结构和职务说明书等文件加以确定和筹划的组织形式。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工作或行动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感情,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而自发形成的团体。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观点、习惯或准则。在非正式组织里,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非管理人员,都会自发地组建群体,因为他们相信群体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或满足自己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的某些需要,如满足社会交往需要。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征:自发性,即其形成是自然而然的;其存在是依靠情感纽带来维系的,具有内聚性;稳定性弱;不一定有明确目标。
非正式组织对组织而言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非正式组织的正面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2)有助于促进正式组织活动的协调进行;(3)帮助正式组织起到一定的培训的作用;(4)帮助正式组织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非正式组织的负面影响则体现在:(1)如果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目标发生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行为一致性的压力,可能会束缚其成员的个人发展;(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变革进程,造成组织创新的惰性。因此,正式组织必须正视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合理需求,创造民主平等的团体气氛,从而控制和减少非正式群体的负面作用。
管理者要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要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要用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发挥正面作用。
3.按组织的社会性质分
按照组织的社会性质不同,组织可以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等。
4.按组织的规模大小分
按照组织的规模大小不同,组织可以分为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大型组织等。
5.1.3 组织工作(www.chuimin.cn)
1.组织工作的含义
具体来说,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是设计和维护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工作是组织的动态概念,是管理的第二项职能。其目的是建立一种能产生有效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结构。组织工作就像其他管理工作一样,有其特定的活动过程。一般地,组织工作可分为组织设计、组织运作和组织变革三个关键阶段。
组织职能在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帮助人类社会超越自身个体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是连接企业领导与职工、企业与环境的桥梁。计划是由人制定的,计划的实施也是由人去安排和进行的,为了使人们能够为实现目标而有效地工作,就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权责机构,这就是组织职能的目的。有效组织能让每个员工明确自己应实施的工作,从而确保每个人都能有效完成各自任务。有效组织能使每个员工明确个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关系和隶属关系,从而确定各自工作的分工和合作,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效组织还在于能维持所实施各项活动的相互关系,从而使组织的各部门、管理的各道程序保持统一、和谐。有效组织还能明确组织中各部门、各岗位为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权力,来调动各管理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确保完成各自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2.组织工作的内容
计划工作完成以后,就要根据计划中的各种目标要求进行工作任务整理、分类、组合,据此进行部门划分。为保证各部门工作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控制,必须确立合理的管理层次以及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管理学中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
具体来讲,组织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组织工作的内容包括: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围绕计划所制定的组织目标,确定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对各项活动进行分类,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二是根据组织特点、外部环境和目标需要,在任务分工的基础上,划分和设置组织部门和职务,设计组织结构;三是根据各个部门的任务性质和管理要求,设计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确定各部门的职权、职责和工作标准,规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职务或职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四是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五是科学地选择和配备组织各职位所需人员,并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以保证组织目标、计划的实施;六是加强组织协调,推进组织的有效运行,促进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组织管理应该使人们明确组织中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什么,工作者承担什么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才能使组织协调地运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5.1.4 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的含义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在组织内部形成的,以一定领导隶属关系和分工协作关系联系起来的、按有效方式形成的管理机构的整体框架。它描述了组织内部单位、职务、权利、规章的框架体系,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
组织结构的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职工的分工协作关系;二是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责权利关系的划分;三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组织目标,组织结构设计和运转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之一,所以设计组织结构必须考虑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的变化也要依据组织目标。
现实组织中存在着的多种多样的组织结构类型。最初的企业组织结构是直线制,比如,厂长管车间主任,车间主任管班组长,班组长管工人;管理人员很少,没有科室。随着人员的增多,管理工作增加了,开始有了职能科室,出现了职能制。直线制和职能制的结合,就形成了直线职能制。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是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现代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有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立体制、控股型组织结构等等。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是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
2.组织结构的特征
组织结构可以用复杂性、规范化和集权化三个基本特性来描述。
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是指组织内部结构的分化程度和细致程度。每一个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程度、组织层级、管理幅度以及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关系都存在着的巨大差别性。一个组织分工越细、组织层级越多、管理幅度越大,组织的复杂性就越高;组织的部门越多、各单位的地理分布越分散,协调人员及其活动也就越困难。
组织结构的规范性,是指组织依靠制定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及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规则性地引导员工行为的程度,是指使用规则和标准的处理方式以规范工作行为的程度。
组织结构的集权化,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正式权力在管理层级中的分布与集中的程度。决策高度集中在组织的上层,问题由下而上传递给高层管理人员,由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这时组织的集权化程度就较高;反之,一些组织授予下层人员更多决策权力时,组织的集权化程度就较低。这三个描述性维度结合起来,便可以说明一个组织的结构面貌。
组织结构之于企业,就像人的骨骼系统之于身体一样,是企业生存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而为了给企业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健全的组织结构,管理者就必须有效地开展组织工作,设计组织结构,建立组织系统;设计组织内部的权责关系,建立健全组织的制度规范体系;科学地配备组织各职位所需人员,并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加强组织协调,推进组织的有效运行,促进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有关现代管理学:原理·实务·案例的文章
第7章领导概述一个领导者确实能够把理想变成现实,但必须加入另一关键因素——其他人。张总经理把研究所的工作交给唐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全权负责。在张总的严格管教下,这支自由散漫的施工队逐步走上了正轨,劳动效率和工程质量迅速提高,第三年还创造了全市优质样板工程,受到市政府的嘉奖。张总经理和唐副总经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领导方式在公司中引起了人们的议论。......
2023-12-01
图16-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16.1.3人力资源管理者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职能化与专业化,一般来说,公司都设有专门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部门。然而,并非仅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承担该种职能性的责任。......
2023-12-01
投资方案累计现金净流量的估算模型可以概括为:15.3.2债券投资管理债券投资是指企业作为债权人通过买进政府、各金融机构及其他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以获得投资收益的行为。......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