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环性心境障碍:病因、症状和有效治疗

环性心境障碍:病因、症状和有效治疗

【摘要】:环性心境障碍多发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有环性心境障碍直系亲属的个体会增加双相障碍的发病率。治疗师应该时刻注意,循环性心境障碍总是容易被误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了解心境障碍家庭病史和心绪障碍发作的症状是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家庭成员,让他们认识到环性心境障碍是一种情感障碍,而不是有意行为,这有助于重建他们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环性心境障碍是一种病程更长、症状程度中等的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障碍,类似于心境恶劣障碍,可以看作是更长程的、较轻度的重度抑郁障碍(虽然这样的配对尚未具有明确的生物学联系)。

病症的概述

环性心境障碍至少在两年(儿童和青少年为一年)中经历数次轻躁狂发作以及轻度-中度抑郁发作(症状缓解阶段不超过两个月)。DSM-IV-TR这样描述其抑郁发作阶段,“发作次数、严重程度、泛化程度或持续时间不足以达到重度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相似地,轻躁狂发作也不符合躁狂发作的标准。情绪转变之间具有断裂性、不可预测性以及缺乏明显的诱因。

患有环性心境障碍的人情绪不断循环变化,但通常比典型的双相Ⅰ型和Ⅱ型障碍时间短(几天或几周而不是几个月)、严重程度低。环性心境障碍患者的情绪忧郁且变化无常,很难与之共事、难相处(伴侣关系),因此通常会引起社交和职业领域的功能失调。环性心境障碍有些时候容易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混淆。有兴趣的读者建议阅读Hatchett(2010)关于鉴别诊断的全面阐述。

美国接近0.6%的人受到环性心境障碍的影响(Regeer et al.,2004),但是这些人之中大多数是没有进行诊断的,因为那些症状长期存在,已经让人熟悉且认为是正常的。环性心境障碍多发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如果不进行治疗,会有发展成为慢性过程的倾向,无任何明显的症状缓解期。该障碍的男、女患病率基本相同。

典型的来访者特征

除情绪波动外,心境恶劣障碍的个体经常报告睡眠少、性欲增强、主观上体验到思维奔逸、更多的词语新作(例如双关语)、持续乐观以及从事危险性行为。轻度的轻躁狂发作会使人感觉更加富有能量、自信和警觉,并且他人不会觉得这种症状是有问题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活动性增强通常会在环性心境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身上出现,这一特征有时被当作一种适应性表现,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创造力和活力(Akiskal,2005)。抑郁症状发作时,他们可能表现得很令人讨厌、经常嗜睡以及其他抑郁的非典型性症状。因此,前来寻求治疗的来访者通常是因为家人或朋友的强烈要求,他们再也无法忍受来访者不稳定的情绪了。

环性心境障碍的核心特征是睡眠障碍、混乱的日常生理节奏和社交节奏,这也是所有双相障碍的核心特征(Totterdell&Kellett,2008)。情绪的极端波动会导致日常生理节奏的混乱,演变成错误认知,进而导致人们在控制情绪上有困难,或控制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标(Jones,2001;Mansell,2007)。此类障碍有时会伴随物质相关障碍、人格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睡眠障碍,大约1/3的案例是其他心境障碍的前兆,多数时候是双相Ⅱ型障碍。环性心境障碍最终有15%~50%的个体会发展成为双相Ⅰ型或Ⅱ型障碍,这个风险与早期发作的年龄、双相障碍的家族病史有关系,尽管很难预测谁将会有完全的躁狂发作期(美国精神病学会,2000;Maina,Salvi,Rosso,&Bogetto,2010;Miklowitz,2008b)。双相症状会在经前和产后变得更加严重,因此这些情况可能增加了女性在轻度躁狂上的发病率。

有环性心境障碍直系亲属的个体会增加双相障碍的发病率。一些学者发现,这些个体在童年期往往过度敏感、活动过度以及充满忧郁。如果不及早进行干预,人格中的弱点可能逐步演变成严重的障碍。Miklowitz(2008b)指出,与其他孩子相比,父母患有双相障碍的孩子更有可能表现出环性心境障碍。

首选治疗师的特征

通常,临床治疗师很难对躁狂发作和轻躁狂发作的症状进行诊断和鉴别(Forty et al.,2010)。32项目的轻躁狂自陈式量表(Hypomania Checklist-32,HCL-32)能够有效区分单相抑郁还是抑郁伴随轻躁狂发作(Angst et al.,2005)。HCL-16是HCL-32的缩减版,能用于刚刚显现出抑郁症状来访者的筛查工作(Forty et al.,2010)。(www.chuimin.cn)

Price(2004)指出,其他妨碍诊断和治疗的因素,包括为患有精神障碍感到耻辱、有双相障碍亲属、与之相比自己的症状“还不算太坏”以及不认为环性心境障碍是需要治疗的障碍。治疗师应该时刻注意,循环性心境障碍总是容易被误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治疗师如果可以帮助来访者发展觉察情绪变化的能力、识别动机,协助来访者改变循环特质性格,那么他的治疗更可能获得成功。了解心境障碍家庭病史和心绪障碍发作的症状是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预策略

环性心境障碍治疗的相关研究比较少,但是有另外的研究表明,调节睡眠、昼夜节律和社会节奏对治疗双相障碍有帮助(Frank et al.,2005)。关注昼夜情绪调节作用的治疗方法(incorporates circadian mood regulation)(Totterdell&Kellet,2008)——人际心理与社会节奏治疗、家庭焦点治疗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看上去都比较有作用,在结合药物治疗稳定情绪的情况下,效果会更加明显(Miklowitz,2006b;Rizvi&Zaretsky,2007)。情绪稳定药物对抑郁症状的缓解作用不如对躁狂症状的缓解作用,然而心理治疗则更加擅长缓解抑郁症状。在开抗抑郁药物处方时应该慎重,因为有可能会引发躁狂发作。

与轻躁狂发作期相比,该障碍的抑郁期会产生更多的功能性失调。另外,轻躁狂发作可能表现为易激惹和愤怒,或者睡眠少导致主观上体验到思维奔逸和鲁莽决策,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会在此阶段寻求治疗,因为在这一阶段他们也感受到了兴奋情绪、活力和活动水平上升以及自尊水平提升(S.L.Johnson,2004)。

正如此前在本章其他障碍部分进行的讨论,家庭治疗同样也适用于治疗环性心境障碍,因为此类障碍不可预料的情绪转变通常会破坏家庭关系教育家庭成员,让他们认识到环性心境障碍是一种情感障碍,而不是有意行为,这有助于重建他们的关系。Miklowitz的家庭焦点治疗(Miklowitz,2008b)是一种对环性心境障碍有帮助的家庭咨询。在这一治疗模式中,临床医生通过三大核心模块来指导家庭,包括心理教育、沟通加强训练以及问题解决技巧训练。家庭焦点治疗的目标是降低压力、帮助家庭成员发展非指责的立场、加强患者药物的坚持性、提高沟通技巧、提供关于障碍的心理教育,以及协助家庭发展问题解决的策略。

职业咨询和发展人际交往技能对治疗环性心境障碍通常也是有帮助的,这是对治疗的补充。情绪不稳定使患者很难有顺利的职业发展道路,也很难发展一些积极的社交技能和应对机制。

团体治疗也可能是有帮助的。环性心境障碍患者的能力足够与其他小组成员互动,并且可能有机会尝试人际关系的新方法而获得益处,获得反馈以及受益于团体中他人的榜样作用。

通常,环性心境障碍的心理治疗是多层面的。治疗包括个体心理治疗,同时也可能包括团体治疗、家庭治疗、职业咨询以及教育。如果患者适合进行药物治疗,那么心理治疗中通常还会包括情绪稳定药物。对此疾病的心理治疗应该是结构化的,并要能够使来访者相对保持聚焦,通常还会包含支持性和探索性元素,以帮助来访者理解自身的互动模式,并且还要强调认知和行为策略。

预后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能够减轻症状,获得较好的整体治疗效果。但是无论如何,环性心境障碍的长程性、症状长期存在的特征使得彻底康复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环性心境障碍可能演变为双相障碍,因此此类障碍可能意味着要进行长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