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广泛性发育障碍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区别及治疗

广泛性发育障碍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区别及治疗

【摘要】:广泛性发育障碍也被认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两者在障碍的诊断和障碍的等级性质上存在潜在的相似性。障碍的描述DSM-IV-TR描述了以下五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患有这两种障碍的儿童会出现经常性的退行现象,而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则可能会得到改善。由于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相关的症状非常复杂,因而正确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制定早期的干预措施和适宜的治疗计划。自闭症谱系障碍出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概率要高于普通人群。

广泛性发育障碍也被认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s),两者在障碍的诊断和障碍的等级性质上存在潜在的相似性。这两个概念所描述的含义相似,可交换使用。

障碍的描述

DSM-IV-TR描述了以下五种广泛性发育障碍(PDDs)。这五种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神经系统、情绪、语言以及身体的发展。同时,这五种障碍在发病年龄、发病方式以及症状性质上都有所不同。

(1)自闭症

(2)其他未标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

(3)阿斯伯格综合征

(4)儿童期瓦解性精神障碍

(5)雷特氏综合征

前三类障碍,也就是自闭症、PDD-NOS以及阿斯伯格综合征被认为是同一种症状下的层次结构,一般被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S)。自闭症谱系障碍是非常复杂的,并且每种障碍在社会化、人际交流以及行为表现上都存在缺陷(Baird et al.,2001)。雷特氏综合征及儿童期瓦解性精神障碍(CDD)这两种障碍属于更为严重,也为更少见的障碍。患有这两种障碍的儿童会出现经常性的退行现象,而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则可能会得到改善。由于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相关的症状非常复杂,因而正确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制定早期的干预措施和适宜的治疗计划。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150名儿童中就有一名儿童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CDC,2007)。其中,男性患病的概率要高于女性,94名男性中就有一名患有此类障碍,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患病率增加了10倍。这也造成了儿童自闭症患者比儿童艾滋病糖尿病以及癌症患者的总和还要多。对于患病率这种戏剧化的增长有很多解释,比如与其他障碍相比,自闭症诊断标准更为宽泛、加强了对自闭症的认识、儿童在早期就接受诊断以及流行病调查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不同。

目前,自闭症潜在的病因还不明确。遗传基因的易感性与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就可能在儿童发展关键期损伤大脑发育。研究者认为,个体差异导致了发展方向的多样性,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发展异常以及形成自闭症的相关症状。

自闭症谱系障碍出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概率要高于普通人群。研究表明,如果家庭中第一个孩子患有自闭症,那么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患自闭症的概率要高于普通人群,特别是母亲在生了第一个孩子后,12个月内又怀上的第二个孩子。在25%的自闭症患者中,发现了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一种染色体障碍,常见于男性)(Kabot,Masi&Segal,2003)。在寻找自闭症易感性基因的研究中,到目前为止已检测出100多种基因(Dawson&Faja,2008)。尽管研究结果是激励人心的,但研究也指出各种基因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新的易感性基因,并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更加恶化。

早期环境中的风险因素是非常多的。儿童期接种的疫苗中含的汞,就曾经被认为是导致自闭症的主要原因,但是大量的研究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两者其实并不存在相关性(Wilson,Mills,Ross,McGowan&Jadad,2003)。

很多婴儿在6个月左右就表现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症状。这些早期的症状包括很少出现微笑、自发性发声、面部凝视行为以及不太愿意寻求身体接触(Maestro et al.,2002)。这些症状会在婴儿6~12个月的时候继续增多,到1岁之后就会呈现自闭症谱系中的核心症状。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社会性兴趣会下降,社交技能不良,同理心有限,并且这些现象会越来越明显。他们的语言表达有限或异于常人,并且在维持一段谈话时,他们常常感到很困难。大多数的患者会出现木僵、刻板以及重复性行为,比如来回摇摆、反复地拍打或者反复地撞击头部。大多数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对感觉刺激的反应过低或过度,并且很难改变他们日常的行为方式。尽管有些高功能儿童拥有常人的平均认知水平,甚至更高(常常出现在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中),但这些患者常常被诊断出精神发育迟滞障碍(Baird et al.,2001)。再者,多种普遍性医学状况,比如染色体异常以及慢性感染,也常常在这类儿童患者身上被发现。

自闭症谱系障碍常常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精神发育迟滞障碍以及学习障碍共病。自闭症谱系障碍常与以上这些障碍和其他障碍共病,这使得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尤其是对年幼的儿童和患有严重障碍或高智商儿童的鉴别诊断更困难。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Gallo(2010)的文章来了解在人的一生中关于自闭症谱系障碍鉴别诊断的全面信息。

自闭症谱系障碍有很多相似性,但是每种障碍在诊断时依据的是不同的症状特点,具体的论述如下。

1.自闭症

自闭症的特征是在社会化、沟通以及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很少主动进行社会互动或发起对话、对他人缺少兴趣、情绪功能失调、不善于表达情感、缺少同理心等方面。经常发现很多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动机存在缺陷,而这种缺陷也抑制了他们对社会以及环境信息的反应(Dawson&Faja,2008)。

在自闭症患者中,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4~5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全世界,包括所有的民族、种族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家庭。

不同的自闭症患者在沟通技能的损伤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患者可能一句话也不会说,而有些患者可能最终发展出符合年龄的语言沟通技巧。但是,几乎所有的患者在使用叙述性语言以及对语言的理解方面都存在问题,并且他们口语方面也可能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进一步妨碍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自闭症儿童很少参与模仿他人行为的假扮游戏。他们常常表现出与无生命的物体进行重复、刻板的游戏,比如他们将物品排成一排,而不参与想象的游戏。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这种游戏行为会慢慢地发展成为一种强迫性着迷的兴趣爱好,比如喜欢机械化物体、喜欢时间安排表以及事实性的数据。多达30%的自闭症儿童会呈现一种刻板行为和刻板发音(Baron-Cohen,Allen&Gillberg,1992)。他们会非常着迷于移动的事物(比如,吊扇、电灯开关),着迷于攻击性和多动行为,在睡眠饮食方面也存在异常,并沉迷于某些狭隘的兴趣中(如恐龙火车、气象学)。

自闭症的另一个特征是它在儿童3岁之前就开始发作。患有自闭症的婴儿可以通过以下这些症状的缺陷与其他婴幼儿区分开来: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有指物困难,不愿意注视他人,并很难说出他们的名称(Kabot et al.,2003),并且这类婴儿还普遍伴随睡眠及饮食障碍。有些研究表明40%的自闭症个案在婴儿期的某个阶段,语言以及行为发展都很正常,但在接下来的15~19个月时出现倒退行为(Kabot et al.,2003),然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并未将这种症状纳入诊断标准中。70%~80%的自闭症患者还伴随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障碍。大约有1/3的儿童是突发性的自闭症谱系障碍,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以下儿童中:女孩、智商低下的儿童、缺乏语言及运动技能的儿童。突发性与非突发性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Hartley-McAndrew&Weinstock,2010)。自闭症患者还常常伴随结节性硬化。

自闭症患者的家族中很可能有患情绪障碍的亲属,焦虑症就是常见的一种(R.L.Koegel,Koegel,Vernon&Brookman-Frazee,2010),并且1/3的自闭症家庭成员患有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症(DeLong,1994;Kabot et al.,2003)。

2.其他未标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PDD-NOS最常用于诊断由于症状不足,而不符合其他任何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比如障碍发作的年龄不符合标准或者随着患者的发展,患者的症状不再符合自闭症诊断的标准。至少因为以下两种原因才会采用PDD-NOS的诊断方法。一是满足PDD模式标准中所描述的症状,但是症状的严重性并没有达到标准。二是只符合PDD诊断标准中的一个或两个核心领域。如果一个成年自闭症患者无法确定这种障碍是否在他3岁之前就出现,那么就符合PDD-NOS类型。同样,非典型自闭症也属于PDD-NOS类型。

3.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与自闭症一样,它的典型特征是社交技能不足、重复及刻板行为。但与自闭症不一样的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在语言、口语交流以及认知功能上并没有明显的发育迟滞或受损。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一般都能获得与年龄相适宜的自助技能。尽管此类患者在社会互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但是他们却能主动寻求社会交往。这一点也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区别于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个重要特征(Smith-Myles&Simpson,2002)。

大约在10000名儿童中就有40名儿童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Smith-Myles&Simpson,2002),男孩患病率是女孩的5倍。阿斯伯格综合征发作的年龄要稍晚于自闭症。同时,家庭成员之间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概率较高。

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氏综合征以及儿童期瓦解性精神障碍是PDDs中比较罕见的形式。儿童患者在经历过相对正常的发展后开始出现发展退化现象,并最终导致极其严重的缺陷。

1.雷特氏综合征

在1966年,Andreas Rett博士首先发现了雷特氏综合征。这种神经发育障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儿童出生的头5~48个月这一阶段发育正常,在这个阶段之后儿童会逐渐地失去原先获得的能力,在最后会出现严重或极其严重的发育迟滞。最近的研究开始探索雷特氏综合征的病因,研究发现,这种障碍主要是由存在于X染色体中的MeCP2基因突变造成(Colvin et al.,2003)。这种障碍非常罕见,大概只有1~4/10000的女性会患上此障碍(Newsom&Hovanitz,2006),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男性患者。

患有此障碍的儿童会出现以下症状:头部生长减缓、刻板的手部运动(如手绞扭或洗手)、缺乏社会参与兴趣、出现不协调的步伐或者躯干运动、精神发育迟滞、表达性及接受性语言发展严重受损。同时伴随的其他症状,如发作突然、身体发育延缓、脊柱侧弯,会因个体和年龄的差异而不同。40%的患者不会使用清晰的非言语交流,而其他患者则可以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进行交流(Colvin et al.,2003)。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表明,雷特氏综合征的病因与生物因素有关,因此雷特氏综合征可能会从DSM中剔除,或者归类到轴Ⅲ的医学状况中。

2.儿童期瓦解性精神障碍

患有儿童期瓦解性精神障碍的儿童在两岁以前的发育都是正常的。但是,在2~10岁之间,他们至少在以下的两个方面出现明显的功能退化现象。

·语言

·社会技能

·大小便控制

·游戏

·运动技能

儿童期瓦解性精神障碍也非常罕见,患有此障碍的儿童会在社会性交往、沟通以及行为方面存在缺陷,这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相类似。同时精神发育迟滞障碍也会常常出现在这类患者身上。此障碍更多出现在男性身上。儿童期瓦解性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非常低,每100000人中大概只有1.1~6.4人患有此症,并且目前还没有研究来详细描述这种障碍出现退化现象的时间和征兆。期待DSM-5会阐述儿童期瓦解性精神障碍与自闭症退行之间的区别,以及阐述儿童期瓦解性精神障碍是怎样符合自闭症谱系障碍的。(www.chuimin.cn)

典型的来访者特征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在语言和行为上存在多种缺陷,但是社交缺陷是该障碍的标志性症状(Koegel et al.,2010)。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两岁时在注视方面出现异常,表现在避免与人进行眼神交流,不能与照顾者进行对视(White,Koenig,&Scahill,2007)。这些类型的社交缺陷在所有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中都非常明显,包括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也会出现社交缺陷。

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无法发展出与其年龄相适宜的社会性行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会寻求父母的注意、拥抱以及其他社会性暗示,同时也不参与模仿游戏或社会互动游戏(Woo&Keatinge,2008)。他们的社交技能会随着年龄以及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但无论如何发展,这类儿童在社会互动方面都会比较弱。其他症状特征会因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的障碍类型不同而不同。目前,有效研究主要集中于自闭症以及阿斯伯格综合征。

自闭症患者在语言表达上会出现异常特征,比如模仿或者刻板地重复他人说过的话。年龄较大的儿童能够形成比较复杂的语言体系,但他们在参与谈话时仍然觉得很困难,那是因为他们捕捉不到社会性暗示以及交谈上的暗示。患有自闭症或者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很难改变他们的日常行为,也很难从一个活动转化到另一个活动中去。他们大多数时候沉迷于重复的刻板模式或行为中,而其他时候则会陷入压力中。刻板行为包括不断地旋转、摇摆、摇晃胳膊、拍手或进行其他重复性的动作。当儿童面临的刺激过多时,这些刻板行为能起到一个自我调节的功能。这种刻板行为一般被称为自我刺激或仅仅称为刺激(Gallo,2010)。

自闭症以及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在重复行为上表现并不一样。自闭症儿童倾向于对某个物体进行重复性运动行为,如不停地敲鼓。相反,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则是沉迷于某个物体,比如恐龙或太阳系,并会在这个特别感兴趣的领域中成为专家(Smith-Myles&Simpson,2002)。

如果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力,并且障碍的症状也并不是很严重,那么这些表现有时会切实地掩盖他们社交功能失调的问题(Mayes&Calhoun,2004)。与自闭症患者一样,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也很难理解社交暗示。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一般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善合群。这些特性会妨碍他们建立有意义的社会关系,并且也会使得他们与分裂性人格障碍相混淆,尽管这类患者也渴望社会交往,甚至寻求社会交往。因此,即便他们已经形成了社会交往,他们也不知道怎样参与到一个互动的交谈中去(McConnaughy,2005;Smith-Myles&Simpson,2002)。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不会参与假扮游戏以及象征游戏,而是常常专心于重复性的运动行为,比如将物品排成一排。这类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不均衡,但是他们在视觉及空间技能方面表现得相对较好。一般来说,儿童智商越低,他们自闭症症状就越严重。大多数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都会出现自伤行为,尽管这种自伤行为常作为一种交流功能而存在(比如,以疼痛或者疾病的方式来提醒照顾者关注自己)。大多数自闭症儿童都存在睡眠以及饮食障碍。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第一大类,主要是由于它会对家庭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几乎所有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压力都达到临床显著性水平,抚养患有自闭症这样严重疾病的孩子是一种挑战(Koegel,2000;Koegel et al.,2010)。患儿的兄弟姐妹都会出现同伴问题,感觉到孤独,也会很担心他们的自闭症兄弟或姐妹(Bagenholm&Gillberg,1991)。随着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将主要精力投注在寻求效果甚微的治疗上,他们也会慢慢地出现婚姻问题。

评估

对广泛性发育障碍诊断可采用筛查工具和更复杂的行为评估工具。儿童认知和语言能力将决定采用何种性质的评估工具和测量方法(Woo&Keatinge,2008)。父母对儿童发展及行为的描述有利于提高评定量表的效度(Kabot,Masi&Segal,2003)。大量的筛查工具都可以对自闭症以及其他类型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进行诊断。广泛性发育障碍筛查测验Ⅱ、社会沟通问卷(原来称为“自闭症筛查问卷”)以及广泛性发育障碍问卷都是有效的诊断工具(Baird et al.,2001;Kabot et al.,2003)。

婴儿自闭症量表(CHAT)(Baron-Cohen,Allen&Gillberg,1992)通过对想象游戏、社会兴趣、社会游戏、兴趣点(通过指向或者追随他人的注视来识别)的评估来识别儿童自闭症早期的症状。在一项研究中,CHAT作为筛查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识别儿童极其严重的感知和运动缺陷)能够提前识别83%的自闭症以及其他类型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最近,M-CHAT(筛查工具的一个版本)逐渐发展为用于区别广泛性发育障碍和其他发育迟缓及语言迟缓的工具。但是M-CHAT目前并没有发展成为其他普通人群的筛查工具(Baird et al.,2001)。

Siegel在1999年编制了广泛性发育障碍筛查测验Ⅱ(PDDST-Ⅱ),这个测验用于在社区医疗或其他机构中筛查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PDDST-Ⅱ并没有印刷形式,它包括了父母报告测量。父母报告测量是由父母在诊所的办公室完成(Eaves&Ho,2004)。0~2岁儿童自闭症筛查工具(STAT;Stone,Coonrod,Turner&Pozdol,2004)是目前新编制的,用于儿童早期筛查的工具。STAT可用于区分儿童自闭症以及其他发育性障碍。

对儿童进行了广泛性发育障碍筛查后,还需要进行更多方面的评估。美国研究理事会推荐了一种“多维评估方法”,用于评估儿童的社会行为、语言、非言语沟通、适宜性行为、运动技能、非典型行为以及认知状况。评估人员由对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团队组成。目前已编制了大量用于测量儿童自闭症症状的程度以及严重性的评估工具。比如,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Schopler,Reichler,De Vellis&Daly,1991)就是运用最为广泛的工具(Kabot et al.,2003)。这个工具评估儿童15个不同方面的表现,比如,人际关系、模仿、情绪反应、肢体运用、物体运用、对变化的适应、视觉反应、听觉反应、感知反应、害怕或神经质、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活跃程度、智力功能以及整体印象。CARS严重等级也可以用于儿童纵向发展的评估。

对儿童进行筛查后,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评估。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以及自闭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则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评估。Gallo(2010)认为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是“自闭症研究的黄金标准”。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是一种用于父母与儿童结构性访谈工具。如果对儿童诊断并不是很确定或者儿童过去的情况并不能很好地支持诊断结构,那么使用这个工具就会非常有效。研究证明,用ADI-R对学龄儿童进行评估时,信度和效度都非常好(Lord,Rutter&Couteur,1994),但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五个方面的调查问卷。自闭症行为检查表(ABC)是目前历史最久的等级量表之一,但根据Kabot的研究,他认为这个工具缺少“灵敏性和明确性”,因此它的作用是有限的。

目前已编制了用于测量学龄儿童阿斯伯格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的分量表。Gilliam的阿斯伯格综合征量表(GADS,2001)表现出较好的信度和效度(Kabot et al.,2003)。Ehlers与Gillberg编制了一般人群筛查表(Ehlers,Gillberg&Wing,1999)。其他可用量表还包括阿斯伯格综合征诊断量表(Myles,Bock&Simpson,2001)、自闭症谱系量表。虽然这些量表编制的时间比较短,但却经过了系统化的评估(Baird et al.,2001)。目前,还没有一种量表能够有效地区分阿斯伯格综合征、其他未标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以及高功能自闭症(Woo&Keatinge,2008)。

首选治疗师的特征

因为越来越多的儿童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所以治疗师在与儿童工作时,必须熟悉此类障碍的各种症状,从而够为评估、干预措施以及咨询计划做出适当的指引。治疗师通过筛查、评估的过程帮助儿童制定适合他们具体需要和学习方式的行为干预措施,从而在多种治疗取向的团队中起到重要作用(Kabot et al.,2003)。绝大多数家庭主要关心的仍然是儿童的早期评估和干预措施,获得适当的服务以及关心服务的费用,为儿童找到一个限制最少的教育环境。治疗师也能通过一些复杂的过程为患者的家庭提供支持。治疗师的指导和支持能够帮助患儿父母依据联邦和州法律获得相关法律权利和资源。

干预策略

在自闭症以及广泛性发育障碍治疗中,早期干预以及集中性的行为疗法能够获得积极的治疗效果(Dawson&Faja,2008;Smith,2010)。尽管目前还没有确定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但是Kabot与其同事(2003)对同行评议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个共识:高结构化的针对性项目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他们同样也发现,下面的一些要素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筛查应该尽可能在儿童最早的年龄进行;

·干预措施必须是集中性的;

·干预项目应该包括父母的培训与支持;

·干预措施应该致力于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技能;

·应该制定个别化目标和任务;

·强调训练应该扩展到其他领域。

随着各种治疗项目的不断涌现,目前形成了包括以家庭、治疗中心以及学校为基础的儿童自闭症及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干预措施(Dawson&Osterling,1997;Handleman&Harris,2001;Harris,Handleman&Jennett,2005)。一些自闭症的治疗项目主要集中于儿童核心受损领域,同时也开始接纳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未标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以及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在众多可行的项目中进行选择是非常头痛的一件事,特别是在缺少可行性研究时尤为如此。每个患者的家庭都需要做出决定,选择让儿童参加以学校为基础的项目还是以家庭为基础的项目,亦或是参加为数较少的以治疗中心为基础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最先进的治疗方法往往费用也很高,他们可能也无法支付。并且这些项目常常与大学相联系,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由于患者的这些症状具有扩散性的特征,因此治疗也是多方面的,往往需要与各种健康中心进行合作。患有自闭症以及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常常需要参加特殊教育、语音与语言治疗以及物理治疗。患有雷特氏综合征或儿童期瓦解性精神障碍的儿童则还需要内科医生、神经科医生或者其他专科医生的专业治疗。因此,要求治疗师能够与其他形式的咨询人员以及服务于这个谱系的个案管理者进行洽谈。

1.自闭症

目前,自闭症的“专项行为干预措施”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一项研究发现,早期干预(3岁之前)对儿童的语言和社交技能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减少妨碍儿童学习的行为,如自伤、自我刺激以及孤立行为,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发现(Koegel et al.,2010;Smith,2010)。对于自闭症最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以下特点:结构化、基于儿童兴趣、以系列简单的步骤学习某项任务、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以及对儿童积极行为进行正强化。同时,父母的参与对治疗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制定了一个基于家庭模式的“早期集中行为干预”(EIBI)项目。这个项目为3岁以下儿童提供为期三年一对一的行为矫正计划(Smith,2010)。每周的治疗时间为20小时,随着儿童对项目的逐渐适应,会逐渐增加到每周40小时。治疗目标包括提高儿童交流、学习、自助、运动以及游戏参与技能。研究表明,这个治疗项目产生了显著性的治疗效果。

另一种基于家庭模式的行为疗法是“关键性技能训练”(PRI)。10年前,Koegel(2000)认为对自闭症的关键性技能训练法主要强调儿童的两种关键功能:动机与启蒙,超过85%的5岁以下自闭症儿童掌握以口头语言为主的交流模式。这些年来,治疗方案在不断修订,对3岁前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措施将治疗的成功率提升到95%(Koegel,Camarata,Koegel,Ben-Tall&Smith,2008)。研究也发现,关键性技能训练也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学业行为的表现以及减少攻击、自我刺激以及自残行为。在这种方法里,父母被培训为治疗师,从而能整天对儿童开展治疗。父母的这种培训项目能够有效地提升儿童的交往技能,并能减少瓦解性行为,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Koegel et al.,2010)。此外,这种治疗方案还能减少父母的焦虑感并让其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也证明是有效可行的。如果儿童达到入学年龄,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是“个性化教育方案”(IEP)。这种方案不仅能够处理儿童的学业问题,同时也能处理儿童遇到的社交问题和情绪问题(Dunn,2005;Dunn&Honigsfeld,2009)。依据美国的《障碍者教育法》,患有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有权免费接受适合他们需求的公共教育,但并不是美国所有的州都能提供早期集中性的干预措施,而能提供这种干预措施的州却常常资金不足,也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且经过实证证明的干预措施。大部分的经济负担仍会落到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的家庭中。

2.阿斯伯格综合征

由于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的智力、语言技能以及独立水平与正常人并没有很明显的差异,因此这些儿童常常在进入学校后才能被诊断出来(Tsatsanis,Foley&Donehower,2004)。父母在汇报中称,对孩子的早期发展并没有过多的担心。如果有担心,也是担心这类孩子比较早熟,或担心被称为学者或小专家。

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干预措施包括个体化行为治疗、团体治疗(儿童可以跟同伴练习他们所学的技能)、心理教育以及社交技能训练。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最好能够在正常儿童所在的班级学习。

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社交技能的评估有利于确定儿童在哪些方面需要个别关注。Taylor与Jasper编制了社交技能量表(Maurice,Green&Foxx,1996),在这个量表中,对建立眼神交流、轮流玩玩具、主动打招呼以及回答社会性问题等五个方面的特点进行了能力等级划分。在对儿童社会技能评估之前,需要对儿童同理心表现、提问能力和建立同伴关系这三方面进行评估。

对多数儿童来说,青春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来说更是如此。对儿童进行的社交技能训练包括脚本消退技术、社会性故事、新情境下的角色扮演。这些方法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交谈技能的发展、理解适宜的社会行为以及减少在社会情境中的焦虑(Adams,Gouvousis,VanLue&Waldron,2004;Sarokoff,Taylor&Poulson,2001;Tsatsanis et al.,2004)。在学校中,对所有的学生而言,同伴模仿以及同伴朋友能够减少社交压力和改善同伴关系(Dawson&Faja,2008)。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的父母要让老师理解他们的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特殊需求,同时如果他们的孩子遇到同伴欺负以及攻击,父母也需要出面干涉。

总体治疗建议

除了行为疗法,自闭症以及广泛性发育障碍患者常常还需要其他的辅助服务,比如语音与语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以及个性化教育方案。药物治疗有时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当行为矫正法对儿童的自伤行为、暴躁行为以及严重的攻击行为没有效果时。药物可用于治疗不同精神障碍的相同症状,比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焦虑、抑郁以及强迫症状;兴奋剂可以用于治疗过度活跃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安定剂可用于治疗攻击和自残行为,并且1/4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都使用过抗惊厥药物。

目前,涌现出了大量创新性的治疗方法,比如服用维生素、无麸质饮食、感统训练以及沟通促进。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方面都没有得到最终的实践证实。

“父母是儿童最关键的照料者,他们能确保治疗的持续性贯穿儿童的一生”(Kabot et al.,2003)。正因为如此,父母也需要教育、倡导性培训以及支持。父母除了要参与儿童自闭症以及广泛性发育障碍的诊断之外,在经过培训后还要成为儿童的共同治疗师(Lovaas&Smith,2003),比如通过参加会议,协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或者作为支持团队,同时家庭咨询以及父母与兄弟姐妹的支持性治疗也应包括进去。对父母开展咨询的治疗师会起到支持者、协调服务以及减少家庭压力的作用。对夫妻以及兄弟姐妹的治疗是提供情感支持的一个重要方法,还可以让他们了解障碍的各种资料。家庭成员也可以求助于网络资源,比如美国自闭症协会、雷特氏综合征协会以及阿斯伯格综合征在线资料提供及支持(OASIS)。这些协会大多数都有在线资源以及全国各地的分协会。

预后

由于自闭症与广泛性发育障碍两种障碍存在差异,因而预后的差异也很大。影响治疗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早期干预(Baird et al.,2001;Lovaas&Smith,2003;NIMH,2004),但是目前并不能完全治愈这两种障碍。这类儿童以及儿童家庭的治疗师需要制定持续一生的发展方案(Dawson&Faja,2008)。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预后是比较乐观的,大多数患者能够独立生活,但对广泛性发育障碍的预后则不那么乐观。由于雷特氏综合征以及儿童期瓦解性精神障碍随着儿童的发展,病情会日趋严重,因此这两种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