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选择有效的心理疗法,提升治疗计划效果

选择有效的心理疗法,提升治疗计划效果

【摘要】:在具体的治疗计划中比较疾病的诊断标准与个体表现出来的症状十分重要,以便符合特定个体的需要。这些信息对来访者和制订治疗计划的临床治疗师都是有用的。这些描述将有利于诊断性会谈,并提醒临床治疗师可能存在的来访者模式。判定是遗传因素还是家族模式原因可促使临床治疗师制订治疗计划时考虑环境或家庭动力对疾病发展的作用。

整合模型提纲挈领地列出了接下来8章内容中的5个主要元素(项目1~5)。虽然临床治疗师在评估特定的来访者或病人时,通常没有该提纲下的所有类别和子类别的资料,但是这个模型的有效利用并不取决于资料的完整性。事实上,很多时候治疗师的知识存在一定的不足,来访者的信息也不完整。但这两方面的问题却可以真正地促进治疗计划的发展,同时也能反映出那些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领域。

1.障碍的描述

(1)诊断。《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是美国和许多国家公认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其他的诊断手册有心理动力诊断手册(PDM Task Force,2006)和ICD-10国际精神和行为疾病分类手册,但这些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也没有得到美国的认可。美国精神病学会正在进行DSM的第5次修订和出版工作,命名为DSM-5,这将是一个长达十年的研究、评估、书写和编辑的过程。DSM-5已在2013年发行;在那之前,DSM-IV-TR将继续作为标准,贯穿应用于本书。

(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包含了疾病的发生率(新病例的数量)和患病率(在某一时间段内存在病例的数量)。急性疾病往往有高发病率;慢性疾病有高患病率。大概46.4%的美国人在一生中会得一些慢性精神障碍(Kessler,Berglund,et al.,2005)。一般来说,疾病越普通,诊断越容易确定,治疗也越容易被了解,因为关于普通疾病的研究较为广泛。

(3)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一种精神障碍通常存在症状群,既有主要症状,也有次要症状(或潜在症状)。主要症状是那些必须符合DSM-IV-TR(描述精神障碍症状的主要原始资料)诊断标准的表现,也是精神障碍症状资料的主要来源。在具体的治疗计划中比较疾病的诊断标准与个体表现出来的症状十分重要,以便符合特定个体的需要。比如,两个人都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但是如果一个人想自杀并对自身构成危险,而另一人主要倾诉内疚的苦楚以及饮食睡眠和注意的问题,那么他们两个人的治疗方案就是不同的。对第一个病人的治疗强调安全,对第二个病人最重要的干预方法则是通过认知疗法来应对内疚,通过放松和想象来治疗睡眠、饮食相关的植物神经症状。

(4)疾病典型的发作状况、发展过程与持续时间。这些信息对来访者和制订治疗计划的临床治疗师都是有用的。各种疾病的呈现过程大相径庭,比如,精神分裂症一类的疾病,通常是慢性的,需要长期随访;其他如重度抑郁症一类的疾病,发病有一定的周期,但是常会复发。

2.典型的来访者特征

这部分的目的在于对某些特定精神障碍患者的典型特征进行描述。这些描述将有利于诊断性会谈,并提醒临床治疗师可能存在的来访者模式。通过对比这些所描述的特征与收集的来访者个人信息,治疗师将会判断出需要探索的方面,洞察出来访者为治疗所做的准备。同时,也能获取最有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用的辅助手段及转诊病人资料,并对治疗做出预测。以下是治疗中来访者的典型特征。

(1)遗传基因和诱病因素。在这部分要讨论精神障碍的病因学。多种疾病都会以遗传或者家族模式呈现:患者家族中会经常出现这些精神障碍或相关疾病。精神分裂障碍和双相障碍就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病例。判定是遗传因素还是家族模式原因可促使临床治疗师制订治疗计划时考虑环境或家庭动力对疾病发展的作用。家族病史可能暗示着遗传的生物学因素,那么药物对该种疾病可能特别有效。此外,发展模式(如疾病最可能发生的年龄)和诱病因素(如患病者的诱发事件或常见背景)能为确定治疗计划提供有用的数据。同样,也有利于制订计划以防止疾病再次复发。

(2)人口统计学因素。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典型的社会经济环境、配偶的身份地位、年龄、患者的家庭排行。背景信息包括年龄、文化、种族和其他相关因素。以上两部分内容都将在本章节陈述。

(3)转诊病人的原始资料和外显的求助动机。转诊的性质通常能提供个体对治疗可能性反应的信息。比如,在职业咨询师(个体已跟他做过良好的咨询)的建议下寻求治疗的人,比那些被法院要求来接受治疗的人会有更强的改变动机。个体的动机报告和改变需要也要包含在治疗计划之中。

(4)治疗史。在确定哪种治疗方法更有效之时,先前的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可以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患者若在长期治疗史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这表明未来治愈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如果一种治疗将先前治疗的失败经历考虑进来,那么治疗结果或许可以逆转。临床治疗师应该熟悉过去个体对治疗的反应方式,使用原先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摒弃无效的治疗方法。

(5)人格特征。来访者的人格特征可以通过心理学评估、面谈和临床治疗师的观察获得。本书将阐述每种精神障碍患者的典型人际关系和心理动力,包括认知、情感、行为、防御和生活方式的特征。

(6)发展史。回顾来访者的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和休闲活动、医疗条件等背景对了解患者的优势和劣势十分有价值。如果在治疗计划中考虑了患者的成功、失败、支持系统、应对机制,那么治疗有效的可能性会增大。对个体进行全面而整体的了解将有利于利用有效资源(如支持性的精神社区),还能帮助治疗师避免治疗中易犯的错误,如患者身边有支持吸毒、酗酒以及反社会行为的同龄人,这就需要引起治疗师的注意。

3.首选治疗师的特征(www.chuimin.cn)

这部分回顾了特定疾病或在对来访者的治疗中有关治疗师变量的有用信息,包括治疗师的经验、理论取向和培训;治疗师的个人和专业品质;来访者和临床治疗师人格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4.干预策略

这部分将主要阐述下面几部分内容:回顾人们熟知的疾病有效治疗方法、提出有关治疗策略的建议、讨论资料缺失的领域。

(1)心理治疗和咨询的方法。这部分对精神障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文献回顾。基于现有的资料,治疗过程的以下维度在治疗计划中十分重要,并将在下一章详细讨论。

·心理治疗的理论和策略。

·治疗师对这些理论和策略的实施(包括趋向、探索、支持、结构和对质的水平)。

·重点的平衡——情感、行为和认知。

·治疗形式——个体、家庭、团体。

(2)药物治疗。这部分关心的问题是药物能否促进治疗,或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是否有必要。尽管本书的关注点在于由非医学临床治疗师所开展的精神障碍治疗,他们强调促进病人改变的是心理治疗或咨询而非药物,但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结合运用通常比单独使用一种治疗方法更为有效。非医学的治疗师必须了解这些研究结果才能参考患者的医学评估,与精神分析师或其他药物专家共同合作提供治疗。

(3)治疗的时间和频率。这一部分主要关注减轻症状所需要的治疗疗程以及转变治疗的频率。

(4)治疗环境。精神障碍的环境包括住院病人、部分时间住院病人、日治疗病人以及门诊病人的环境。我们将会讨论每种疾病所需要的环境。

(5)辅助服务。辅助服务包括社会的和个人的成长活动、支持性和自助团体(如匿名戒毒小组)、休闲和运动团体、专业和政府服务(如法律援助和住房补贴)、心理教育服务(如自信心训练和有效管教的培训)等。这些服务都能够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

5.预后

这部分信息,是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改变或进步有何期望、进步的速度有多快、复发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对病情总体的预测。预后的准确评估取决于精神障碍的性质以及患者的动机和资源。同时,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也会影响治疗结果。总的来说,患病越严重、病程越长,预后效果就越差;而患病越轻微及病程越短,预后效果就越好。比如,有着受限制的、反应性的、简短的情境性问题的人有更好的治疗结果,如适应障碍、情绪和焦虑障碍。相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其他持续性、弥散性的障碍对治疗的反应更加缓慢,方式也更加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