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笕桥中央航校的形象塑造:校歌、校训等

笕桥中央航校的形象塑造:校歌、校训等

【摘要】:第一节航校形象之塑造——校歌、校训等中央航校校歌校歌、校训及校徽,是一所学校的形象所在、精神气质所系,在实施教育、管理和对外宣传等方面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央航校建立之初,校歌校训等还未来得及拟定、实施。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为了鼓舞激励学员,1933年,中央航校开始制定校歌。因此,这首校歌获得了蒋介石的赞许。1933年1月14日,蒋介石亲赴杭州笕桥中央航校视察。中央航校校训中央航校校徽中央航校校旗

第一节 航校形象之塑造——校歌、校训等

中央航校校歌

校歌、校训及校徽,是一所学校的形象所在、精神气质所系,在实施教育、管理和对外宣传等方面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外近代以来的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

中央航校建立之初,校歌校训等还未来得及拟定、实施。“九一八”事变以后,航校开始注重向学员灌输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思想意识,并教育学员要勇敢地担负起民族兴亡的重任,要不怕牺牲,不畏强暴,努力奋斗。

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为了鼓舞激励学员,1933年,中央航校开始制定校歌。具体方法是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奖金3000元,主要是向沪杭一带文人征集。最后征得校歌歌词如下:

“得遂凌云愿,空际任回旋,

报国怀壮志,正好乘风飞去,

长空万里,复我旧河山。

努力,努力!莫偷闲苟安,

民族兴亡责任,待吾肩。

须具有牺牲精神,凭展双翼一冲天。”[1]

歌曲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了航校学员立志为国学习技术、奋发有为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因此,这首校歌获得了蒋介石的赞许。航校还特地为此成立了一个乐队,为之谱曲、演奏、传唱。从后来航校学员在抗敌为国中的可歌可泣的战斗表现来看,这首校歌在激励热血青年学习航空技术,立志报国图强、恢复祖国河山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蒋介石和宋美龄对中央航校一直都特别关注,倾力培养空军军官和飞行员。1933年1月14日,蒋介石亲赴杭州笕桥中央航校视察。时隔一月,他又亲自到学校观察、训话,并亲笔题写中央航校的校训,这就是后来在民国空军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空军训条”12条:

“第一,至高无上,为空军救国独一无二的责任;

第二,为国捐躯,为空军救国杀身成仁的精神;(www.chuimin.cn)

第三,有我无敌,为空军救国至大无畏的胆量;

第四,服从命令,为空军救国共同一致的要求;

第五,再接再厉,为空军救国尽忠党国的气节;

第六,冒险敢死,为空军救国死中求生的出路;

第七,精密周到,为空军救国持颠扶危的基准;

第八,亲爱精诚,为空军救国共同生死的德性;

第九,质素朴实,为空军救国光明磊落的本色;

第十,自强不息,为空军救国血耻复仇的志气;

第十一,克服天然,为空军救国战胜一切的本能;

第十二,坚忍不拔,为空军就国最后胜利的要素。”[2]

航校在教育中要求每个学员必须牢记之,并以此为鉴,严以律己。当时,如果被人说飞行技术不好、不勇敢、怕危险、怕死等,这对于空军战士来说是奇耻大辱,甚而使其痛不欲生。短短12句,戒律式的训条本身并不足为奇,但是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在它的引领、鞭策下,一代又一代空军战士用自己的行动将之发扬成为一种空军精神,又称“笕桥精神”——机智勇敢、宁死不屈、以弱抗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中央航校校训

中央航校校徽

中央航校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