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国空军上校,每月只有中国币600元。1957年1月,中国民航局在笕桥机场正式建客运站,称杭州航空站,笕桥机场改为军民两用。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在大队长高志航的领导下,奋起迎战,给予日军当头棒喝,一举击落敌机6架。作为中国空军的摇篮,笕桥中央航校的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2023-12-01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处于十分低劣的状态。不仅是在作战飞机的数量和质量上,而且也在于为航空服务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还包括直接为航空输送人才的航空教育事业。在中国为数不多的作战飞机中,大部分飞行员都是自己培养的。抗日战争的爆发,逼迫中国政府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发展航空事业。兴办航空教育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当时,中国兴办的航空学校比较多,而且地域分布也比较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抗战对航空人才的需求。择其一,二可略见之。
第一,中央航空学校。
中央航空学校位于杭州笕桥镇东北部横塘村。1930年,蒋介石决定在原中央军校航空班的基础上,择址杭州笕桥,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1931年春,校舍和机场等建成,设立机构,采购飞机,招生办学,并先后在洛阳、广州设立分校。至1937年抗战前,共培训学员500余名。
笕桥中央航校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组织健全完善,管理最严格的航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由国内优秀的军事人才担任教官,教学模式先进。因为是中央航校,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空军的摇篮”。航校的许多毕业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笕桥机场是抗日战争初期空战的主战场,1937年8月14日,高志航率队击落多架日军战机,“八一四”空战创造了中国空战史上光辉的战绩,这一天也因此被国民政府定为“空军节”。笕桥中央航校大大加速了中国空军建设的步伐,成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中央航校的硬件设施设备相当完善。当时,航校东部为机场等军事设施区,有弹油库、机修厂、飞机制造厂等建筑和设施;西部为教学生活区域,有运动场、办公楼、学生宿舍、别墅群等建筑和设施。抗日战争中部分建筑被破坏,后予以修复。现在,中央航校旧址的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其建筑时代特色鲜明,类型独特,是研究民国时期军校建设的物化教材。
抗战爆发后,航校先后迁往云南昆明和巴基斯坦拉合尔,并改名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而笕桥机场作为日军的基地使用。至抗战胜利学校又迁回杭州原址。1948年冬,迁往台湾。杭州解放后,航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接管,仍作为航空学校和军用机场使用。1957年,改为军民两用机场。2000年,因杭州萧山机场建成使用,民航撤出笕桥机场。
第二,成都空军军士学校。[7]
1937年底筹办,1938年10月开学。
空军军士学校以蒋介石兼任校长,张有谷[8]任教育长,1939年1月晏玉琮[9]任教育长。校长、教育长之下设有2个处,分掌教育、总务,后经修改整合为教育处。
空军军士学校学制4年,分初级、中级、高级飞行训练。前后共培养4期学员。
第三,南昌航空机械学校。
1935年9月开始,国民政府在南昌筹备航空机械学校,1936年3月16日正式成立,钱昌祚任校长,王士倬任教育长。1939年迁至成都,改名空军机械学校,共培养学员约7000人。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0月学校迁到四川成都,一部分学生调到重庆广阳坝训练,1939年5月结束,归并本校。1938年4月蒋介石兼任该校校长,王士倬任教育长,并将航空机械学校改名为空军机械学校,1939年1月刘芳秀接王士倬任教育长。
至1939年7月,共举办军械指导研究班5期,毕业78人,分配到航空委员会所属各厂、校、仓库,担任军械指导及管理工作;高级机械班5期,毕业50人,分配至航空委员会所属各队、厂、站、场、校、仓库,担任军佐;机务指导研究班1期,毕业10人,分配到航空委员会所属各队担任机械领导工作;夜行灯车班1期,毕业16人,分配到航空委员会各站、队担任管理夜行灯车工作;技工班8期,毕业692人,机械补习班1期,毕业99人,初级甲种机械班10期,毕业1396人,相继分配到航空委员会所属各队、厂、站、校、场、库、所,担任修理、装配、保管工作;电气员训练班1期,毕业19人,分配到航空委员会所属各队担任电气工作。
第四,四川空军幼年学校。(www.chuimin.cn)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英勇抗击日寇,取得了可喜的战绩,涌现出高志航等一大批抗日空军英雄。鉴于当时的形势,苏联派驻中国的空军总顾问帕尔霍明科向中国航空委员会建议,是否可以仿效苏联“那西莫夫”少年海军学校[10]的模式,从抗战长远考虑,设立少年空军学校。建议得到了包括张治中、白崇禧、周恩来、叶剑英等国共人士的赞同和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1939年,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决定成立少年航校,并命名为“空军幼年学校”。留美回国教育家汪强担任教育长,学校定址四川灌县蒲阳场。航校招收12~15岁的高小毕业生,接受严格的训练,为长期抗战培养空军后备人才。
从1940年到1946年,空军幼年学校共招收6期学员2100人。他们在蒲阳场共同生活、训练了5年多。由于家乡处在日寇烧杀抢掠的敌占区,多数同学连寒暑假都不能离开校园,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些当年投笔从戎立志报国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后来有的成为空军飞行员、民航飞行员和空军将领,有的当了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还有的成为了艺术家和企业家。
【注释】
[1]陈有维(1910~1965),湖南桑植人。出生当地富绅家庭。1925年赴省城参加升学考试,因误考期,入长沙尚智中学补习,后转考湖南一师未取。乃弃学从戎,投考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得以录取。毕业后,报考南京空军军官学校指挥科,录取时名列前茅。1928年毕业。1929春入英国皇家航空学院继续深造。1930年毕业回国任武汉空军飞行中队领机员。抗日战争时期,在保卫上海战役中,他驾机从杭州起飞,超高飞抵上海吴淞口、高桥一带上空,对日寇主力舰进行突然袭击,将出云舰击沉,轰动中外,国民政府授予“抗战民族英雄”、“飞将军”称号。不久,参加保卫南京的空战。抗战结束后,升任中校大队长。之后,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空军大队长、国民革命军空军司令部第三署上校署长、北平国民革命军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少将司令长官。1949年去台湾,旋即任台湾空军军官学校校长,与蒋经国过从甚密。1959年,晋升空军中将军衔,任空军副总司令。1965年7月晋升二级空军上将军衔,任三军参谋本部参谋总长。1965年去世。
[2]以上数据综合参阅:(1)曾景忠、王东方等:《血色长空》,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2)华强、奚纪荣、孟庆龙:《中国空军百年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美)饶世和:《穹苍迹——1909~1949年的中国航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等文献。
[3]华强、奚纪荣、孟庆龙:《中国空军百年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4]谭根(1889~?),原名德根。广东开平人,生于美国旧金山。曾为机件厂学徒,工余钻研飞机制造、飞行技术。1910年毕业于美国希敦飞机实验学校。在华侨资助下试制成功水上飞机,在万国飞机制造比赛大会上获冠军。后在檀香山中华飞行器公司任设计师。曾飞越菲律宾境内海拔为2416米的马茶火山,创造了当时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1914年回国,任中华革命军飞机队队长。1915年曾应邀在广州、香港、澳门等地作飞行表演。在澳门表演时,万人空巷,为澳门首次飞行表演。其后筹建广东航空学校,任飞行主任。1916年参加广东护国军,任讨袁航空队队长。1918年后改行经商。后来,袁世凯势力南侵入粤,当时的粤督龙济光拥袁,据传恐谭根难为已用,遂下毒害之,未得逞。因此,谭根对军阀恨之入骨,对政治失去兴趣,转赴美国经商,20世纪60年代去世。谭根是与冯如、林福元并称为中国近代航空先驱三人之一。《新青年》杂志1号6卷曾以《大飞行家谭根》为题专门介绍之。
[5]杨仙逸(1891~1923),广东中山人。自幼侨居美国,1910年加入同盟会,先后就读于夏威夷大学及加利福尼亚州哈里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后,为响应孙中山“航空救国”号召,再入纽约迦弥斯航空大学,精研飞机制造与驾驶技术,成绩优异,获万国飞行会飞行执照。1917年发起组成飞机队,携机回广州参加护法战争,被孙中山任命为飞机队队长。1922年赴美洲向华侨募捐,购买飞机12架,包括其父杨著昆捐献的4架。同年12月由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委托为航空局局长,兼任广东飞机制造厂厂长。次年7月制成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架军用飞机“乐士文”号。后曾多次指挥和驾驶飞机参与平定军阀叛乱。是年秋,率飞机参加讨伐陈炯明。为了摧毁惠州城垣,于9月20日前往博罗之梅湖检查水雷改装炸弹时,因意外爆炸而殉难。时年32岁。为纪念这位航空先驱,目前中山市建有杨仙逸小学。
[6]李玉英(生卒年月不详),原中山大学预科生,矢志学习航空,且与当时航空界人士相识,1925年9至10月间,被广东航空学校招收第二期学员。与中国近代航空界名人常乾坤、毛邦初、张廷孟等同学。她与广州国民政府航空队的朱慕飞和上海飞行社培养的杨瑾同为我国训练的第一批女飞行员,属于我国女界的航空飞行先驱。
[7]具体情况请参阅本书第七章。
[8]张有谷(1905~),贵州平坝人。云南航空学校第1期飞行科毕业。1927年入国民革命军航空队,1931年任航空第1队指挥官,曾参加“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任空军第3大队上校大队长,1935年任驻陕空军指挥官,参加“围剿”陕北红军,1936年任航空委员会第1厅参谋处长,抗战爆发后任空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1938年任航空委员会军令厅少将副厅长,1939年任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1941年5月任空军第三路司令,同年被撤职查办,1944年赴云南任云南省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后任云南省宾川县县长,1948年5月任云南省第10区(鹤庆)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11月任云南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12月9日在昆明参加起义,任昆明机场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牡丹江第7航空学校副校长,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陕西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9]晏玉琮(1902~),号琮林,贵州龙里人。1920年考入云南航空学校第1期,学习飞行技术。1924年毕业后,服役于云南部队,是中国航空的第一批飞行员。不久投奔广东的国民政府。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北伐军航空队队长。任笕桥中央航校教育长期间,曾赴英、法、德、意等国深造。1931年7月率空军第一队参加第三次“围剿”红军。1935年9月7日叙任空军中校。1936年奉调轰炸第8大队任大队长。后接任航空委员会参谋处处长。1937年5月又奉调航空委员会第二处处长,主管空军的训练教育。抗战爆发后航空委员会组建前敌指挥部,任参谋长,先后在上海、南京、武汉指挥空战。1940年7月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深造,1942年7月毕业。1943年4月8日任空军第五路司令,驻防昆明并兼任云南边防副司令、云南防空副司令。1946年6月任驻重庆空军第五军区司令。1948年9月22日晋升空军少将军衔。1949年去台湾后,任空军总司令部督察室督察长。1958年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
[10]纳西莫夫少年海军学校,是苏联时期著名的少年军校,以继承沙俄时代军事教育传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而创建的。它招收的对象是国民教育体系中4-9年级之间的青少年。生活上实行军事化管理,统一着装、统一起居;学习上除教授普通国民教育系列的部分通用课程外,加入大量军事内容,培养尚武精神从娃娃做起。毕业后大部分可进入高等军事院校继续深造。该学校以沙俄时代海军上将纳西莫夫的名字命名。
有关笕桥中央航校史话的文章
而中国空军上校,每月只有中国币600元。1957年1月,中国民航局在笕桥机场正式建客运站,称杭州航空站,笕桥机场改为军民两用。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在大队长高志航的领导下,奋起迎战,给予日军当头棒喝,一举击落敌机6架。作为中国空军的摇篮,笕桥中央航校的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2023-12-01
每期的训练计划制定程序是这样的:航空部分由美国顾问团拟订,军事部分由学生总队拟订,政治部分由政治训练处拟订,然后交由教育处综合制定总的训练计划,报请当时航空署和后来的航空委员会核准后付诸实施。学生入伍训练期满,经检查体格合格,方可升入本科学习。军事课程主要是飞行训练,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内容与上述的本科教育相似。......
2023-12-01
第一节航校形象之塑造——校歌、校训等中央航校校歌校歌、校训及校徽,是一所学校的形象所在、精神气质所系,在实施教育、管理和对外宣传等方面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央航校建立之初,校歌校训等还未来得及拟定、实施。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为了鼓舞激励学员,1933年,中央航校开始制定校歌。因此,这首校歌获得了蒋介石的赞许。1933年1月14日,蒋介石亲赴杭州笕桥中央航校视察。中央航校校训中央航校校徽中央航校校旗......
2023-12-01
现有12家企业,自有资产4.82亿元,机械制造、出口纸箱形成较大生产规模,西子电梯集团富享包装集团成为村级经济支柱。经济发展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全村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对高中、中专、大专的就读学生,分别给以1000元、2500元、3500元的补助和奖励,还相继办起西子理工专修学院和西子职业技术学校。根据杭州市和江干区的“十一五”规划,笕桥老街将重建商业街。......
2023-12-01
由于其特殊性质对报考的学生设立了很高的门槛。也有不少学生是在飞行训练中失事死亡,如华侨学生雷炎钧在毕业当日的飞行特技表演中发生意外而身亡。航校第四期被送往美国留学的毕业生1933年,航校的第二期学生毕业,包括高级班和普通飞行班。1935年春,第四期学生毕业,其中飞行科毕业生仅有110人左右,机械科学生毕业时有160余人,部分毕业生被派往美国留学。......
2023-12-01
中央航空学校的前身是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航空训练队。在他们的力争之下,也为了统一领导,免生派系,蒋介石承认了航空班毕业生为中央航空学校的第一期毕业生,在航校成立后所招的第一批学生,为第二期。......
2023-12-01
文革期间,教育工作受到最大的冲击,正规教育都被视为培养资本主义的温床,工农教育受到破坏的程度更可想而知了。一时之间,我们地区的扫盲工作搞得如火如荼,受到上级的表彰和群众的信赖。当国务院关于开展职工双补文件下达后,又迎来了文革后工农教育第二个春天。到目前为止,我市有成人中专13间,共培养了合格的中专人材2万多人,全市办起了8间广播电视大学,培养了8287人。......
2023-12-05
我的航空科技教育情结许在平许在平原南航附中高级教师,物理教研组长,学校教科室主任,从事物理教学数十年。特别是与南航大联办,以南航大雄厚的师资、设备做依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航空航天知识的教育。我虽然退休多年,仍常记挂着学校航空科技特色教育的研究,关注着《航空航天知识读本》课程的教学情况,因为我与中学生航空科技教育已结下了深厚的情结。......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