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主和谐论:基层民主与社会和谐

民主和谐论:基层民主与社会和谐

【摘要】:(一)民主与社会和谐的经典论述追求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1.马克思主义关于消除社会冲突根源,构建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这主要以马克思本人为代表,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思想,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激烈冲突的社会根源在于私有财产制度。马克思设想的拥有社会共识与和谐状态的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一)民主与社会和谐的经典论述

追求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孔子“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以及仁爱和谐的大同社会政治理想,代表了中国人在文明早期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和思考。从秦王朝开始的皇权官僚专制帝国也一直在王道和霸道的循环和杂糅中,探寻集权帝国的“和谐社会”模式。[35]在西方,自柏拉图以后的伟大哲学家们,也无不在探讨城邦/国家/政治共同体的良好生活何以可能。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一个民主和理想的政治共同体之间关系的理论命题。它在考察不同政体类型时指出,“显而易见,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中产阶级的公民构成,……与寡头政体相比,民主政体比较安全,也比较长久”。[36]

现代社会来临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伴随着宗教改革运动工业革命在西欧社会中发生。在解体的传统社会上,生长起来的是一个既快速制造社会财富,又充满矛盾和危机的新社会。封建共同体的瓦解、无序流动的人口、“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37]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存在艰难境况中的工人阶级、正在成长的资产阶级和市民社会、绝对主义的专横统治,这一切都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集中涌现。经典作家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失去了神学合法性基础的绝对主义国家和与之分离的市民社会,如何平衡两者的冲突,建立新秩序就成为他们的主要议题。

霍布斯继承马基雅维利和博丁的传统,建立了一个绝对权力的“利维坦”来消除社会的动荡[38];洛克采用与霍布斯相似的社会契约论的思路,却形成了国家分权制衡、社会约制国家的民主模式,这一思路被密尔、卢梭和孟德斯鸠继承并引向更深入的讨论,从而为确立自由主义代议制政府打下理论基础,初步解决了民主从古希腊的微型城邦的直接民主向广土众民的现代工业社会的代议民主的转型问题。从圣西门到马克思的思想传统强烈批判专制国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对社会充满信心,试图发展出限制、控制甚至替代国家、限制和取消资本罪恶的和谐社会模式。[39]这两种不同的现代性表述结构,预示了通过民主建立社会共识、消弭社会冲突、构造国家模式的不同运思路径。(www.chuimin.cn)

1.马克思主义关于消除社会冲突根源,构建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这主要以马克思本人为代表,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激烈冲突的社会根源在于私有财产制度。因此,只要私有财产制度没有消灭,产生社会差别的一切社会根源没有消除,就不可能达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社会共识。马克思设想的拥有社会共识与和谐状态的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40]在马克思看来,民主是不必要的,只是剥削阶级压迫被剥削阶级的工具,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既然消灭了社会冲突的根源,消灭了国家,自然就不需要通过民主制度来达到社会和谐。[41]显然,马克思以及经典的无产阶级作家们尚没有回答,在通往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如何建立社会和谐机制的问题。

2.托克维尔以降的经典作家,主要以集权国家为批判对象,力图发展不同形式的民主来消除社会冲突、寻求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托克维尔看到那些不断产生冲突的社会单元,如地方社会和民间团体,也是通过民主制度形成社会共识与和谐的基础。他在美国看到多个权力中心、竞争的社会团体和组织是如何既限制了集权国家的权力,防止了其对社会的侵犯,又构造了具有自主性的分散的权力中心和积极参与的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利益协调。[42]马克斯·韦伯敏锐地认识到现代国家的权威转型、科层体制发展与民主之间的张力。他对现代国家和工业社会官僚化的关注成为分析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框架,而他基于官僚化在工业社会之不可避免的命运与民主和自由之间张力的悲观结论,成为民主理论家们展开分析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背景。[43]其后,民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被反民主作家质疑的过程。米歇尔斯从工人政党组织的发展中看到现代社会大型组织“寡头统治的铁律”,从而质疑民主的可能性。[44]此后的经典民主作家如熊彼特、罗伯特·达尔等都是在回答上述紧张的难题中,展开其民主和现代社会政治秩序何以可能的论述。

总结起来,经典民主作家的民主讨论围绕两个大问题展开:其一,民主主要针对的是现代中央集权的国家侵犯社会和个体权利、造成社会不和谐的可能性,还是现代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对社会和个体权利侵害的可能性;其二,民主在现代社会中何以可能?也就是民主怎么突破官僚制和组织的寡头倾向障碍,确保其承诺——由人民来统治(Rule by the people)——的切实兑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