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避免陷入贪婪的无底洞,保持健康心理,幸福一生

避免陷入贪婪的无底洞,保持健康心理,幸福一生

【摘要】:避免掉进贪婪的无底洞心灵不能承受太多的沉重“贪得无厌”、“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我们司空见惯的成语、俗语,说的都是贪婪心理。贪婪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指对超出自己实际情况之外的东西提出过分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往往没有底线。贪婪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个人在后天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此后几年,她不得不用青春来弥补自己因贪婪而犯下的罪行。贪婪犹如一条在水面上扭曲游动的蛇,搅得人心绪无法平静。

避免掉进贪婪的无底洞

心灵不能承受太多的沉重

“贪得无厌”、“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我们司空见惯的成语、俗语,说的都是贪婪心理。贪婪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指对超出自己实际情况之外的东西提出过分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往往没有底线。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安度一世。”不贪主要指的是不贪图名位财利。贪婪可以说是产生罪恶的一大根源,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为一个“贪”字而滑进犯罪的深渊。世界上美好的东西数不胜数,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为累赘。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因此最开始的蜈蚣可以爬得和蛇一样飞快。有一天,蜈蚣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竟然跑得比它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

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往身体贴,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下来。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飞出去啦!”

但是等它一开始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劈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往前走。

蜈蚣本来想走得更快,可到头来,它走得比以前慢多了。

过度的贪欲让蜈蚣再也无法体会曾经健步如飞的感觉,而人的心里一旦产生过分的欲望,终有一天,也会产生超载现象,其结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托尔斯泰曾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说欲望越多,就越容易招来祸害。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因为欲壑难填而被“贪婪”置于死地。正如一句话说,欲望像海水,喝的越多,越是口渴。贪婪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个人在后天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远离贪婪的诱惑,将心态放平,只有这样才能轻松面对得与失的考验,平静地对待生命的每一次跌宕起伏。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贪”的本义指爱财,“婪”的本义指爱食,“贪”“婪”加起来,指的就是贪得无厌。爱财之心,人皆有之。金钱可以满足我们物质生活的需求,保证我们衣食无忧。但爱钱爱得过头,就可能会带来祸害。

依依毕业于某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前不久,她在深圳一家大型电子科技公司任职期间因犯职务侵占罪被“请”进了看守所

几年前,硕士毕业的依依来到深圳寻梦。她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历口才,很快就被深圳某大型电子科技公司聘为高级秘书。入职后,她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几个月下来,她凭借自己的才华为公司创造了不菲的业绩和财富,渐渐引起公司领导的注意。不久,她升任总裁秘书。手中掌管的权力渐渐增大,月薪近万元。可是,依依心里不这么想,她总感觉自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反差太大,一种不平衡的心态渐渐滋生……

凭着聪明能干,在就任总裁秘书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依依就对公司的内部运作了如指掌。由于公司的财务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又没有监督机制,公司总裁所有的接待费用中,她有审签或审批权。渐渐地,她起了贪念,疯狂利用手中的权力捞取钱财,最终东窗事发。此后几年,她不得不用青春来弥补自己因贪婪而犯下的罪行。

贪婪犹如一条在水面上扭曲游动的蛇,搅得人心绪无法平静。如果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就等于一座城墙已经坍塌的城池,失去了对任何邪恶防御和抵抗的屏障,随时都可能在利益的诱惑下崩溃。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谁真正领悟了它的含义,谁就能过得轻松自在,生活中知足常乐,睡梦里安谧宁静,走路踏踏实实,蓦然回首,身后没有遗憾。(www.chuimin.cn)

知足常乐,不做欲望的奴隶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效甚微。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你能不停地跑一圈,你所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你自己所有。”

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们都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活,又拼命地再往前跑……有人告诉他,你到了该往回跑的时候了,不然,你会累死的。可农夫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受。他跑啊跑,最终因为心衰力竭而倒地身亡。

生命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毫无止境的欲望使贪婪的农夫失去了一切。

“往回跑”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智慧和境界,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一个人能怀一颗平常善良之心,淡泊名利,富不行无义,贫不起贪心,又怎么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深海里有一条小鲨鱼长大了,开始和妈妈一起学习觅食,之后便离开妈妈独自生活。妈妈相信,儿子凭借着优秀的捕食本领, 一定能生活得很好。几个月后,鲨鱼妈妈在一个小海沟里见到了小鲨鱼,它被儿子吓了一跳,儿子看上去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这个小海沟的食物来源很丰富,它应该变得强壮起来才对呀!

鲨鱼妈妈正要过去问个究竟,突然看见一群大马哈鱼游了过来,小鲨鱼也来了精神,准备捕食。鲨鱼妈妈只好先在一旁躲了起来。好多马哈鱼从小鲨鱼旁边游过,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它们吃掉,但小鲨鱼却一动都没动。最后,它盯着远处剩下不多的马哈鱼,急躁起来,凶狠地扑过去,可是距离太远了,马哈鱼们轻松地摆脱了小鲨鱼的追击。

小鲨鱼万分沮丧,鲨鱼妈妈游过来问它:“为什么不在马哈鱼在你嘴边的时候吃掉它们?”小鲨鱼说:“妈妈,你难道没有看到,我也许能得到更多。” 鲨鱼妈妈摇摇头说:“不是这样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但机会却不是总有。贪婪不会让你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来能得到的也会失去。”

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些时候,得不到的原因不是你缺乏能力,而是你的心放得太大,来不及收网。

每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可以永远拥有的,百年之后,你什么都带不走,包括那些处心积虑得到的财富。假如人人都有一颗满足的心,能够在最平凡的生活中自得其乐,自然也就拥有了幸福。人生短暂,即使身处陋室,也应当懂得享受来自每一缕阳光的温暖。

以布施驱走贪婪的心魔

慈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和境界,是对他人的同情和关怀,是自我价值的需要和实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对“善”字的价值判断有三个方面:一是把“善”看作“大”,《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二是把“善”看作“宝”,孔子曰:“维善为宝。”三是把“善”看作“乐”,宋人罗大经说:“为善最乐。”由此,我们足以体会到从善的高尚。

善良的人性,正直的品格,常常决定一个人的道德高低与价值取向。时代华纳公司老板泰德•特纳1997年就做出决定,以每年捐一亿美元的速度,分10年捐资10亿美元给联合国用于慈善事业。

在某一年的美国慈善事业榜上,排名第一的是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当时,他和夫人已经累计为全球医疗卫生捐款34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按照他们的要求用在了艾滋病研究上。到目前为止,他们为各种慈善事业的捐款高达310亿美元,是他们个人财产总数的三分之二。

钢铁大亨安德鲁•卡内基一生资助的公益项目不计其数,包括著名的卡耐基音乐中心和卡耐基梅隆大学。这位童工出身的超级富豪最关注文化教育,在世界各地捐助建立的图书馆就达2500座。

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洛在生意场上斤斤计较是出了名的,生活也很简朴,午餐永远是35美分一个的烤牛肉三明治。不过他做起善事来却“挥金如土”,一生的捐款总数超过10亿美元。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倡导发善心,行善举,献爱心,增强人们的慈善意识,对于净化人们的心灵,消除心中的贪欲大有好处。人们在进行慈善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有困难的同胞提供一种帮助,而且向世人展现出一种对待财富、善用资源的更美好的价值观。对所有人来说,乐善好施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