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消除自负傲气,提升健康心理

消除自负傲气,提升健康心理

【摘要】:消除自负产生的傲气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自负自负心理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表现,表现为盲目自大,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看不起别人,缺乏自知之明。自负的两重性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自负心理也不意外。当一个人的自负心理超出了适度的范围,就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必须要预防。

消除自负产生的傲气

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自负

自负心理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表现,表现为盲目自大,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看不起别人,缺乏自知之明。

南美独立战争时期,统帅西蒙•玻利瓦尔来到基层,刚好看到士兵们在安装大梁,旁边有一个人正在得意洋洋地对忙碌的士兵们指手画脚。

西蒙•玻利瓦尔问他:“您怎么不动手?”

“我是班长!”那人回答道。

西蒙没再说什么,和士兵们一起忙碌起来。

等到活儿干完了,西蒙•玻利瓦尔擦了擦汗,对那位傲慢的班长说:“班长先生,如果以后还有类似的任务,请尽管吩咐您的总司令,他肯定会立即赶来的。”

刚才还端着架子的班长明白了眼前站着的人就是总司令,立刻羞愧得满脸通红。

这位自视甚高的班长本来想得意一下,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每一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原因,自负心理的产生原因相对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产生自负心理的首要根源。一个人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人对他的看法,家庭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系。来自父母、亲戚的宠爱、夸赞和表扬,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

一般来说,假如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很少会形成自负心理,而一帆风顺的人生经历,则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不难理解,如果一个孩子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学校是老师的宠儿,不断得到来自父母的宠爱和老师的赏识,很容易养成一种自信、自傲和自负的个性。

2.片面的自我认识

自负者通常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努力缩小自己的短处而夸大长处,这样自然容易产生自负心理。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成绩就自认为很了不起,将成功的荣耀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假如遇到失败,则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自负的人通常过分自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魅力非凡。(www.chuimin.cn)

3.自尊心太强

自负者一般自尊心也强,为了保护自尊心,他们在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来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而获得一定的心理补偿。

自负的两重性

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自负心理也不意外。有心理学家说,自负是一个双向性质的问题,有着正反两面性。所以在看待自负心理时,只有把这两个方面都看清楚,才能对它完全了解。

一个人是不能没有自负的,但是同时不要忘记,自负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适当程度的自负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他们能够勇往直前,而脱离实际的自负则会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从方方面面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人际交往,严重时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当一个人的自负心理超出了适度的范围,就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必须要预防。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故接受批评被看作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接受批评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而只是要求他们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自己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性格缺陷。

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因此自负者要学会与人平等相处,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交往,避免高高在上的姿态。

另外,自负者还需要提高自我认识。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也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相处,不要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最后,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正视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好汉不提当年勇”,你曾经辉煌的过去不代表现在,更不会预示将来。

正确认识自大

夜郎国的国王因为问了汉使一句“汉朝与我的国家比起来,究竟哪个大”,就再也没有摘掉“夜郎自大”这顶妄自尊大的帽子,千百年来一直无可争议地戴在头上。

但有一种观点认为,夜郎国王不仅没有妄自尊大,而且他“自大”得很有道理。我们知道,夜郎国地处偏远的贵州西北部,他虽贵为一州之王,但“不知汉广大”,这符合人之常情。面对不远万里而来的汉朝使者,问一声“汉孰与我大”,似乎无可厚非,不知者不罪嘛。如果夜郎国王明知道汉朝比自己大得多得多,他还要提出这样的问题,那才是真正的“夜郎自大”!

夜郎国王之所以会问这个被世人视为自讨其辱的问题,根本原因还在于夜郎国王面对着让他俯首称臣的汉使者,心有不甘,于是他要问“汉孰与我大”,他的言外之意是,如果汉朝并不太大,甚至于没有夜郎国大,那么我为什么要对你俯首称臣呢?由此看来,夜郎自大是一种自强不屈精神的表现。他敢与汉朝比大,至少说明他并不认为他的夜郎国弱小可欺,可以随随便便臣服于任何人。这样的夜郎自大,不应该遭到人们的非议。如果面对汉使者,夜郎国王不仅不敢问汉大汉小,而且从一开始就唯唯诺诺,俯首帖耳,一副奴才模样,这样“自小”的夜郎,才应当遭人鄙视耻笑呢。

一个人,在某些时候,其实是很需要一些貌似妄自尊大,实则敢于争强争胜的“夜郎自大”的精神。特别是那些弱小者,面对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挑战,总要比一比,争一争,绝对不可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