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毕竟是一种卑劣下贱的情欲,因此它是一种属于恶魔的素质。由此可见,嫉妒不仅使精神受到折磨,对身体也是一种摧残。这种嫉妒将一直持续到冒尖者的“冒尖”成为稳定的现实,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2023-08-08
充实空虚寂寞的心灵
为什么感觉什么都没意思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却发现越发无聊,干什么都没意思。打开电脑,只是对着显示器发呆;打开电视,总是拿着遥控器不停地切换频道;拿起一本书,翻了几页却根本不知道内容是什么……现代人或多或少地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为什么感觉什么都没意思呢?在心理学上,这种感受属于空虚心理的范畴。
空虚心理,确切地说指的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没有理想、没有寄托、百无聊赖,或花天酒地,或醉生梦死,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严重的心里空虚者,还会因为空虚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被社会和家人抛弃的人。
空虚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病,它的存在极为普遍,当人们在社会中失去精神支柱,或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某些人无所适从时,或者个人价值被抹杀时,就极易出现这种病态心理。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人与人的关系异化为雇佣关系、金钱关系以及赤裸裸的相互利用关系,利润、买卖代替了人的价值,人们之间存在的仅仅是一种物质交易关系。因此,许多人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压抑、紧张的气氛。残酷的竞争导致每个人都面临着失业的威胁,许多人只好得过且过,用吸毒、纵乐等方式来麻痹自己,空虚寂寞的心理成为一种普遍的存在。
现如今的商品经济虽然繁荣了曾经死气沉沉的市场,但随之而来的弊端也不可忽视。由于商品经济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与竞争性,使得一些人为名利、竞争所累,逐渐成为金钱的奴仆。为了钱,他们什么都肯干,甚至置法律于不顾,更谈不上道德的约束。有些人过着奢靡的物质生活,内心却十分空虚。一些暴发户曾说:“我们穷得只剩下钱”。可见其精神世界有多贫瘠!
空虚的心理危害
空虚心理的危害性很大。精神空虚者因为萎靡不振,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精神,往往成为社会的负担和包袱,不但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还对他们的家庭以及周围环境产生恶劣影响。具体来说,空虚心理的危害如下:
1.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空虚心理犹如鸦片、海洛因等毒品一样,会严重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心里空虚极易导致各种犯罪行为的发生,特别是吸毒犯罪。据调查显示,吸毒者一般都是因为心里空虚才开始沾染毒品的。毒品会对人体产生极度的心理和生理破坏,对毒品产生依赖性后,一旦停食,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并且伴有恶心、呕吐、记忆力衰退、抵抗力下降等多种不适感。更重要的是,毒品会摧毁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使其道德沦丧,甚至出现人格分裂、心理变态。青少年身心均为发育成熟,一旦染上毒瘾,其生理和心理受到的摧残会更加严重,后果也更加不堪设想。
2.诱发各种刑事犯罪
俗话说,“闲人出事故。”有些心里空虚者由于整天无所事事,再加上品德不好,极易想入非非,一旦勾起贪欲,便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自己的欲望,当私欲无法满足时,他们就会铤而走险,从事犯罪活动。比如,一个吸毒者一天的毒资大概从500元到1000元不等,为了支付巨额开销,吸毒者往往采用非法手段来获得钱财,从而诱发违法活动,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3.阻碍事业成功
空虚心理给人带来的最大危害,莫过于对个人成才的影响。毫无疑问,一个精神空虚的人是不会去学习任何知识的,假如他喜欢学习,喜欢从书中汲取精神食粮,精神空虚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从根本上来看,空虚心理是对个人成才最直接、最严重的危害。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就不一一赘述了。(www.chuimin.cn)
由此而知,精神空虚对国家、集体、个人有害无利,必须通过社会努力与自我调适加以克服。
将“空空”的心灵充实
空虚心理虽然可怕,但并不是无药可救。一般情况下,只要个人通过努力,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精神空虚是可以克服的。
1.正确认识社会
空虚心理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个人对社会存在极大的偏见。社会是由许多组织、群体、个体组成的,具有跨地域性、跨时空性的特点,因此也决定了它存在着许多亚文化。主体文化与亚文化构成了社会形态的多元化与复杂化。换一句话说,社会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因此我们要看主流、看社会发展的方向,绝不能以偏概全,只看到社会的消极面,从而不求上进、萎靡不振。正确的态度是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接受现实,正视现实,改造现实。
2.锻造坚强意志
精神空虚者要提高战胜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把握自己命运和行为的能力。要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做人要有理想抱负,做事要有恒心毅力,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与失败,在逆境中锻炼成才。在顺境中的人们要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不能只停留在经济追求与贪图享乐上。
3.多读名人传记
以名人的奋斗史作为人生的楷模,正确认识自我,善于反思自我,鞭策自我,记录自我的人生轨迹与心理变化轨迹。从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感悟人生的奥秘,懂得珍惜,学会放弃。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确立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哲学,消除无精神追求的心态。
4.参加社会实践
成绩能强化个人价值,满足个人自尊、自爱、自信的需要。每个人都有成就动机与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因此,在实践中取得不菲成绩可以为个体不断增添新的动力。
5.用音乐调节情绪
节奏明快的音乐能振奋人的情绪,军乐曲、进行曲能使人的情绪高涨,激发人高昂的斗志;婉转悠扬的乐曲能使人的情绪安静而轻松;轻音乐能增加生活的乐趣,帮助人了解生活的意义,从而使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热情的,用你的真心去拥抱生活吧,它会还你一个多彩的未来!
有关病由心生珍藏版 健康心理 幸福一生的文章
嫉妒毕竟是一种卑劣下贱的情欲,因此它是一种属于恶魔的素质。由此可见,嫉妒不仅使精神受到折磨,对身体也是一种摧残。这种嫉妒将一直持续到冒尖者的“冒尖”成为稳定的现实,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2023-08-08
愤怒是制造恶果的罪魁祸首佛家说:“愤怒是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原因,是堕入恶道的缘故,与超脱之后产生的喜悦是冤家,是偷走我们善心的大强盗,是种种恶言的仓库。”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佛家对于愤怒是持何等的否定态度了。很多人就是因为愤怒而使自己身临险境或是落得道人耻笑的下场。出生于官宦之家的吴三桂夺得武生高魁,授为游巡使。形势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是吴三桂未能料到的。......
2023-12-01
能同甘不能共苦,能共苦不能同甘,这因为里面掺杂了太多相互利用的成份,真正的朋友无论喜悦还是忧伤,都可以拿来分享;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可以互帮互助。就这样,他与百姓同事安乐,共度苦难二十八年,终于把燕国治理得国富民强,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戴这是同甘共苦这个典故的最初来处。所以,燕昭王不仅与贤臣、百姓共苦,更多是与他们同甘。不与朋友同甘,莫奢望朋友与你共苦。......
2023-12-02
远离依赖型性格有依赖型性格缺陷的人常常有无助感,总感到自己懦弱无助、无能、笨拙、缺乏精力。对于已养成依赖心理的人来说,要用坚强的意志来约束自己。主人翁精神是与依赖心理相悖逆的。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我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首先,要破除习惯性地依赖,同时,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这就是过度的依赖,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
2023-12-01
斯宾诺莎作为一位先进的思想家,他试图站在时代的前列,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的指针”,规劝人们树立并实践一种新的人生哲学和幸福观,即把对知识的追求看作是心灵的最高幸福,看作行为的真正的善。因为对知识的追求和获得,可以使心灵经常欢欣愉快,不会受到苦恼的侵袭。这个最高的“善”,就是人类对作为存在的整体的神,或自然的直观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最大幸福。对“善”的追求并非是个人的所有物。......
2023-12-04
扔掉拐杖,独立自主依赖心理:心里断乳期的最大障碍依赖心理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表现,主要特征是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面发展不成熟,过分依赖他人,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总是依赖他人为自己作出决策或指出方向。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不利于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考上大学之后,环境迫使她开始独立思考和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
2023-12-01
走出孤独的心理空间孤独心理产生的根源《圣经创世纪》中说:“人不应该孤独。”孤独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超越孤独贝尔太太是一位有钱的贵妇人,她在亚特兰大城外修了一座花园。贝尔太太只好让她的仆人前去阻拦,结果发生争执,有人竟拆走了花园的篱笆墙。孤独、寂寞的贝尔太太独守着她的大花园,默默地看着远方的日出日落,偶尔也会怀念那些曾经在园子里留下欢笑的人群。......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