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原发性高血压与应激事件的关系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与应激事件的关系分析

【摘要】:和应激性事件有关的原发性高血压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是机体整个适应、保护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生命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它与心境、激情共同构成情绪的三种状态。这种病的发生与应激性事件有很密切的关系。显然,应激性事件及不良情绪对诱发高血压“功不可没”。对于因应激性事件等因素引起的原发性高血压,我们可以试着围绕以下几个目标来进行治疗。

和应激性事件有关的原发性血压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是机体整个适应、保护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生命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它与心境、激情共同构成情绪的三种状态。

应激对健康有双重作用:适当的应激能够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反之,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躯体、心理障碍。应激性事件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需要作适应性改变的任何变故,如改变居住地点,入学或毕业,改换工作或失业,以及家庭重要成员的出生、离别和亡故。

应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疾病可被应激所诱发,或是被应激所恶化。一些人由于心理素质较差,遇到应激性事件往往无法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应对,并且还会产生郁闷沮丧、烦躁不安等消极情绪,进而引起身体上的一些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溃疡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等。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这是因为在意外刺激作用下,个体必须调动体内全部能量以应付紧急事件和重大变故。这个生理反应的具体过程为:紧张刺激作用于大脑,使得下丘脑兴奋,肾上腺髓质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状腺素,从而大大增加通向体内某些器官肌肉处的血流量,提高机体应付紧张刺激的能力。加拿大心理学家塞里将整个应激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动员、阻抗和衰竭,用来说明应激对疾病的影响作用。首先,有机体通过自身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整,做好防御性准备;其次,借助呼吸心率变化和血糖增加等调动内在潜能,应对环境变化;第三,当刺激不能及时消除时,持续的阻抗使得内在机能受损,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

高血压被人们称为“无声杀手”,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这种病的发生与应激性事件有很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高血压患者的数目日趋增多。据统计,我国1990-2000年的10年间,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25%。另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正以每年新增300万人的速度发展。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由1959年的5.11%上升到1991年的11.88%。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如下:

1.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为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在90mmHg或以下。

2.成年人高血压:收缩压为160mmHg或以上和(或)舒张压在95mmHg或以上。

3.临界性高血压:收缩压高于140mmHg而低于16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而低于95mmHg。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我们通常讲的高血压病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占整个高血压中的90%。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如遗传因素、膳食电解质、社会心理应激等。除这些因素之外,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病的始动机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此外,肾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等均可引发高血压。

虽然引起高血压的确切原因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我们不难发现,地区差异或生活习惯的不同都对高血压的发病有影响。相关资料表明,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生活,责任过重,工作压力过大,或应激性不良生活事件过重过多的人群,易患高血压。同样的黑人,凡世代居住非洲的,患高血压者甚少,而生活在美国北方大城市的,因其犯罪率高,暴力事件多,人口密度大,迁居率、离婚率高,患高血压者也多。在日本,由于工作压力太大,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现代城市居民因升学就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复杂,患高血压者明显高于农村。(www.chuimin.cn)

有人曾用动物做过实验:让不同群体的大白鼠生活在缺少食物的一个笼子里,结果大白鼠均因争食厮打殴斗而患高血压病。又如关在笼子里的狒狒王,眼看自己的“下属”自由进食而不理它的威风和尊严,经常气得暴跳如雷,最后也患上了顽固性高血压病。可见,长期的紧张刺激会使动物血压升高。

另外,有关情绪与高血压的研究表明:情绪对血压的影响特别明显。长期的忧虑、恐惧、愤怒会导致血压的持续升高。有人通过催眠暗示的办法研究情绪对血压的影响,发现:经催眠暗示,被催眠者表现愉快时,血压可下降20mmHg(2.67Kpa),脉搏每分钟减少8次;相反,在暗示愤怒时,血压可升高10mmHg(1.33kpa),脉搏由65次/分增加到120次/分。

显然,应激性事件及不良情绪对诱发高血压“功不可没”。对于因应激性事件等因素引起的原发性高血压,我们可以试着围绕以下几个目标来进行治疗。

1.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除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2.提高患者对应激的认识水平,增强应对能力。

3.帮助患者减轻生理反应,缓解病情。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在像高血压这样的心身疾病中,情绪因素是导致病情变化的重要原因,而病情变化又会影响到疾病本身。因此当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已维持很长时间,认知能力变得很差时,使用药物治疗可缓解这种不良情绪,生理反应也会随之改善。

环境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对患者的居住环境作出适当调整或住院。目的是让患者暂时摆脱引起或加重其疾病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减少或消除应激源。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影响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和情绪,以减轻因过度紧张而引起的异常生理反应。心理治疗方法有很多,如精神分析法、认知法、行为疗法等。其中行为治疗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或某些类型的心率失常、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等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