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忍耐:生活智慧与成功之关键

忍耐:生活智慧与成功之关键

【摘要】:忍耐是生活的智慧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或陷入绝境的时候,请记住一个“忍”字,要冷静,要学会控制自己,在忍耐中求生存,寻转机,在忍耐中求发展,得胜利。因此,学会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忍”是一门人生的学问,是一种生存的技巧,是成功的智慧所在。忍耐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奠基石。品悟人生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旅途,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忍耐是一个人克服万难的磨刀石。

忍耐是生活的智慧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或陷入绝境的时候,请记住一个“忍”字,要冷静,要学会控制自己,在忍耐中求生存,寻转机,在忍耐中求发展,得胜利。俗话说得好:“忍字心上一把刀”,因此,在一些关键时刻、特殊时刻,人更需要一种忍耐的毅力,让自己能够渡过眼前的难关,为日后的发展谋求生机。

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就是一个懂得在关键时刻忍耐的人,如果没有他的忍耐,也许我们今天就看不到《史记》这部巨著了。

司马迁,字子长,生活在西汉景帝武帝时期。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担任着掌管天文、历法和历史文献的太史令。父亲在临死之前要司马迁修一部通史,同时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遗愿,司马迁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公元前104年,他正式开始了著述《史记》的皓繁工作。为了尽早完成这部史书,司马迁夜以继日地忘我写作,几乎断绝了一切往来应酬。然而,公元前99年,一场大祸从天而降,这就是“李陵事件”。

李陵,是号称“飞将军” 的李广的孙子,力大过人,善骑射。在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讨伐匈奴时,李陵自请独当一面,迎击匈奴,他长驱直入,不料恰好遇上匈奴大军,与部下虽奋勇战斗,但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援兵未到,终于被匈奴打败,只好投降了匈奴。消息传到朝廷以后,那些平日交口称赞李陵的朝臣一反常态,纷纷落井下石。司马迁深感不平,他与李陵虽无深交,但对李陵的为人一向非常敬佩。因而仗义执言,陈述李陵的为人和这次孤军奋战的功劳,认为不应该过分责备李陵。结果汉武帝勃然大怒,他觉得司马迁赞扬李陵,就是贬低另外一个同时出征的将军李广利。而李广利正是汉武帝极其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因此,他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而且判了死刑。

按照汉朝法令,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种是用钱赎罪。司马迁官小禄薄,无论如何也拿不出这笔钱来。另一种是“减刑一等”,受宫刑,即阉割男性的生殖器。宫刑在当时的刑罚中是最残忍、最耻辱的一种。它不仅对人体是残酷的摧残,对人格也是极大的侮辱。面对这种屈辱的现实,司马迁悲痛欲绝,很想一死了之。

此时此刻,司马迁想到了《史记》的创作。如果自己死了,谁来完成《史记》呢?他又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如果《史记》不能完成,自己也对不起死去的父亲啊!在万般无奈之下,司马迁决定忍辱负重,用自己的著述辨善恶是非,以有益于天下。于是,他同意接受宫刑。司马迁受到宫刑以后,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在极度痛苦中,又曾想到自杀。但痛定思痛,为完成《史记》,他决心顽强地活下去。(www.chuimin.cn)

出狱后,司马迁做了中书令,就是为皇帝掌管文书、起草诏令的文官。他之所以接受这个官职,也仍是为了不离开他所需要的皇家图书馆里面的图书资料,为了继续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就这样,他又忍辱发愤地度过了八年。当他终于完成《史记》这部历史巨著时,已经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了。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到正式完成,司马迁一共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如果从他年轻时的游历算起,《史记》一书是他几乎用尽了毕生精力,忍受了肉体和精神上的极大磨难而完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司马迁的忍耐而造就了《史记》,也成就了自己的名垂青史。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旅途,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忍耐是一个人克服万难的磨刀石。因此,学会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

“忍”是一门人生的学问,是一种生存的技巧,是成功的智慧所在。孔子认为“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其意在讲忍耐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奠基石。孟子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来告诉我们,忍耐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

忍耐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奠基石。在人生的征途上,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一定会遭受各种各样逆境的磨练。面对它们,有的人不是沉着应对,而是整天忧心忡忡,觉得自己前途渺茫。更有甚者,年纪轻轻就选择自杀,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与之相反,坚强的人绝不会让困难成为自己发展的绊脚石,他们会用忍耐来默默地做准备,等待时机的转变,这样,福气就来啦。

品悟人生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旅途,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忍耐是一个人克服万难的磨刀石。因此,学会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