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谁更理想?

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谁更理想?

【摘要】:对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优劣判别,专家们的意见有些不一致。弗洛伊德认为,外向性格是健康的象征,而内向性格者具有患精神病的倾向。在心理门诊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人中,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人的总数大概齐平,所以,不能说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健康的内向性格是自然的、和谐的状态,这样的人有着与他的性格相适应的能力和理想。在同一个人身上,内向性和外向性也是相对的或者说共存的。

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荣格认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是人类性格中最基本的方面,而且,许多哲学思想上的分歧均源自这两种倾向的相互冲突。他是一个对东方思想很感兴趣的人,他说,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外向性的,而东方的思维方式则刚刚相反。这是把这两个词用于不同人群的比较之上了。当然,内向和外向的说法,还是在单个的人身上用得更多一些。当我们描述一个人的个性时,首先考虑的便是他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荣格认为内向性格的人有这样的特征:他把他的心理能量向内释放,也就是说,内向者的兴趣所在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他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和行为。而外向者则把心理能量或者说兴趣指向环境中的一切。从这些差异我们可以看出,外向的人对环境的变化比内向的人要敏感和迅速一些。

对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优劣判别,专家们的意见有些不一致。弗洛伊德认为,外向性格是健康的象征,而内向性格者具有患精神病的倾向。他指出,向内释放心理能量意味着自恋,而向外释放心理能量则表明此人有可能进行真实的、客观的心理宣泄,并且能一步步地走向成熟。但荣格认为内向和外向根本没有优劣之分。

心理学家艾森克从大脑的生物学性质来谈内向和外向性格的差异,他认为内向性格的人的大脑皮层非常敏感,因此,即使是不太强烈的外界刺激,也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反应。所以为了保护自我,他们会逃避周围的世界,控制自己的愿望或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减少自己与他人的交流,也就同时减少了产生冲突和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而性格外向者的情形则相反,他们的大脑皮层相对来说不那么敏感,所以他们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刺激,借以克服自身大脑皮层的迟钝性。如果艾森克是对的,那我们可以简单地说,从纯生理角度看,内向者比外向者要“聪敏”一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向者与外向者是各有短长的。当然,极端的内向和极端的外向肯定都不是好事。从统计学上说,这两类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人是处在内外向之间的某一处,或者稍偏内向,或者稍偏外向。很多性格内向的人对自己不满意,他们希望自己能外向一点、活跃一点;同时,有许多性格外向的人对自己也不满意,希望自己能变得更稳重、成熟。对自己不满的原因可能不是内向或者外向,而可能是别的、更深的原因,如童年经历中所受的一切创伤等。

在心理门诊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人中,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人的总数大概齐平,所以,不能说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但在某些病种里,两者有一些差异。例如对人恐惧症,内向性格者要多一些;而轻度躁狂,外向性格者要多一些;重型精神障碍,也多发生在内向者身上。

通常将内向性格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两种。健康的内向性格是自然的、和谐的状态,这样的人有着与他的性格相适应的能力和理想。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对这一状态没有太大的不满,并且愿意承受由此带来的诸多不便。比如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喜欢读书、写作,他的理想是当作家,作家有时是很孤独的,这刚好符合他愿意承受孤独的性格,可以认为他的内向性格不但没什么不好,反而有助于他成功。(www.chuimin.cn)

不健康的内向性格是不自然、不和谐的状况,这样性格的人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内向”而已,还有一些忧郁、压抑甚至悲伤。他们明显地对自己的状况不满意,而且会为自己拙于言辞或在公共场所表现不佳而深深地自责。由于长期的退缩,他们也会丧失一些实际的利益,这同样也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表面看来,这样的人可能很安静,内心却冲突不断。一方面,他也渴望交流,渴望了解他人和被他人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在交流中受到太多的伤害,他总是对交流的情景和结果心存畏惧。如果是这样的内向,就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在同一个人身上,内向性和外向性也是相对的或者说共存的。比如有的人,在某些场合很内向、很安静,但在另一些场合,则可以口若悬河、判若两人。如果他们觉得那样没有什么不好,那也就不成为问题。

内向性格者当然也会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评价有一定的暗示性。内向者往往会不自觉地认同别人的评价,并使自己成为一个与别人的评价相符的人。这样的暗示当然是弊多利少。所以与内向性格的人相处,应该多提及他的积极、主动、活跃和健谈的那一面。

大自然造物,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她的创造是丰富多彩、绝不雷同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独有的经历和个性,所以和人打交道会成为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他生活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地了解自己,并且充分地体验、享受和发展他的独一无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