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贪婪让自己更贫穷,心理学告诉你为什么

贪婪让自己更贫穷,心理学告诉你为什么

【摘要】:贪婪指一种攫取远超过自身需求的金钱、物质财富或肉体满足的欲望。“贪”的本义指爱财,“婪”的本义指爱食,“贪婪”指贪得无厌,意即对与自己的力量不相称的某一目标有过分的欲求。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应为自己所有。奉劝有贪婪心理的人,将此诗裱成堂幅,悬挂室内,朝夕自警,好自为之。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贪婪之心最终会阻碍自己的发展。

贪婪指一种攫取远超过自身需求的金钱、物质财富或肉体满足的欲望。“贪”的本义指爱财,“婪”的本义指爱食,“贪婪”指贪得无厌,意即对与自己的力量不相称的某一目标有过分的欲求。它是一种病态心理,与正常的欲望相比,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反而是愈满足,胃口就越大。

贪婪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心不足蛇吞象”。俄国作家普希金在其作品《渔夫与金鱼》中就描写了一个十分贪婪的老太婆。和这个老太婆一样,有贪婪病态心理的人,在对待金钱、权力、女色、美食、财产等方面永远是贪得无厌的。例如,广州民航局售票员易芳利用职务之便,伪造机票,贪污公款几万元,她尝到甜头后,变本加厉,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伪造3.73万余张机票,贪污人民币313万余元。

凡贪婪之人,都是利欲熏心的。古代有一则寓言叫“齐人盗金”。齐国有一个十分贪婪的人,一天他走过集市,看见摊子上摆着待出售的黄金,拿起一块就走,被人捉住后,他说:“吾不见人,徒见金。”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有贪婪心理的领导往往会丧失理智,不顾道德、法规约束和舆论谴责,疯狂贪污,无耻索要,找种种借口用公款大吃大喝。例如,某县一个经济效益较好的小厂,职工们拼死拼活干一年,好不容易盈利30万元,可厂长却用这笔钱买了一辆“蓝鸟”轿车自己乘坐,并到处吹嘘说:“别看厂子小,咱也有‘蓝鸟’。”职工们却愤怒地骂道:“职工拼命干,挣了30万,买个乌龟壳,坐个王八蛋。”

贪婪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补偿心理。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寒,或者曾有一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提高,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索取不义之财,以补偿以往的不足。

2.攀比心理。有些人原本也是清廉之人,但是看到原来与自己境况差不多的人甚至那些比不上自己的人都发了财,心理失去平衡,觉得自己活得太冤枉,由此生发一种攀比之念,也学着伸出了贪婪的双手。

3.错误的价值观念。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应为自己所有。这种人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为了“潇洒走一回”,不惜“拿青春赌明天”。这种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得陇望蜀,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位子,有了位子,想女子,有了女子,想儿子,即便“五子登科”,也不会满足。(www.chuimin.cn)

4.行为的强化作用。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理,一怕引起公愤,二怕被发现。而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屡屡尝到甜头后,胆子就越来越大。每一次侥幸过关对他都是一种心理强化,不断刺激着那颗贪婪的心。

贪婪是个人在后天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来改正,具体方法如下。

1.知足常乐法。一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欢乐,也有缺失,不能盲目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2.格言自警法。古往今来,仁人志士都非常鄙视贪婪之人。他们撰文作诗,鞭挞或讽刺那些向国家和人民索取财物的不义行为。其中,最著名的是陈毅的《感事书怀·七古·手莫伸》:“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奉劝有贪婪心理的人,将此诗裱成堂幅,悬挂室内,朝夕自警,好自为之。

3.二十问法。这是一种自我反思法,即自己在纸上连续20次用笔回答“我喜欢……”这个问题。回答时应不假思索,限时20秒,待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作较深层次的分析。例如,一个贪财的人在纸上连续写下“我喜欢钱”、“我喜欢很多的钱”、“我喜欢自己是个有钱人”、“我喜欢有许多财富”、“我喜欢过有钱的生活”……写完之后,他就要思考一下,自己对钱是否有一些过分的欲望,为什么许多举动都与钱有关。接着想,人的生活离不开钱,但这钱应来得正,不能取不义之财。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贪婪之心最终会阻碍自己的发展。然后分析自己贪婪的原因是有攀比、补偿、侥幸的心理呢?还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清楚后,便要下定决心:要堂堂正正做人,就得改掉贪婪的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