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即曹操)亦谓老而好学。你为什么不能自求上进呢?”这就是成语“手不释卷”的出处,意思是指看书入迷,都不舍得放下——这是形容勤奋好学的一句赞语。(当时的书不是装订成册,而是贴成一长篇,两端有轴可以卷起来,所以叫做“卷”。......
2023-12-01
赵奢、廉颇都是战国时代赵国的名将,秦国屡次攻伐赵国,都被这两位将军率领大军英勇击退。
有一次,秦军又来进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抵抗。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老,打仗却还是很有办法。廉颇见秦军势强,不能硬拼快攻,便采用持久之计,企图把秦军拖垮。他下令坚守营垒,任秦军百般挑战一概不理。秦军知道廉颇老将深谋远虑,难于对付,这样持久下去对秦军非常不利。于是,派出间谍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的是赵括,别的将军都是不行的。赵王正因廉颇没有速战速胜而有些不满,听了谣言信以为真,忙派赵括去接替廉颇。
赵括是赵奢的儿子,年轻时就读了不少兵书,确实也相当聪明,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他父亲赵说有时也驳不倒他,因此他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赵括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便罢,如要用他,使赵军大败的一定就是他!”
当时正在病中的蔺相如表示反对,说:“赵括只不过是读了他父亲的一些兵书,根本不懂得如何灵活运用。”赵括的母亲也上书赵王,说她的儿子不能做大将,可是赵王不听,还是要赵括到常平去换回廉颇。
赵括到了前线,就把廉颇的持久抗战计划全部改变,军官也被大批更换。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围住。过了四十多天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所谓“纸上谈兵”就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形容脱离实际的空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了上述的故事。
(本台采编。内容参考于袁林、沈同衡1980版《成语典故》;图片来源互联网)
有关成语故事的文章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即曹操)亦谓老而好学。你为什么不能自求上进呢?”这就是成语“手不释卷”的出处,意思是指看书入迷,都不舍得放下——这是形容勤奋好学的一句赞语。(当时的书不是装订成册,而是贴成一长篇,两端有轴可以卷起来,所以叫做“卷”。......
2023-12-01
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三百人的吹竽队中。后来,人们讥讽没有真才实学、仅能勉强凑数的人便称之为“南郭先生”,说他是“滥竽充数”。滥,是不精的、失实的、假的意思;充数,就是凑数。有些人表示谦虚,说自己能力不足,有时也引用“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等成语。内容参考于袁林、沈同衡1980版《成语典故》及网络“滥竽充数”成语故事等内容,图片来源互联网)......
2023-12-01
于是正式宣布出兵伐纣。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指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与他相关的亲属朋友等人以及事物,这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句成语的典故。......
2023-12-01
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后来,人们比喻诗文内容中肯,抓到了精妙之处就叫“探骊得珠”或“探得丽珠”。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探骊得珠”也可用来比喻经过艰苦学习,而取得优良的成就。......
2023-12-01
毛遂此来,因是自荐,所以那十九名随员内心里还是有些看不起他,总觉得他有些自吹自擂。由于这个故事,凡是自告奋勇,不经别人介绍,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就叫“毛遂自荐”;形容有才能的人暂时屈服,叫“锥处囊中”。内容参考于袁林、沈同衡1980版《成语典故》及网络“毛遂自荐”成语故事;图片来源互联网)......
2023-12-01
至于把“发愤”一词同“图强”合为一句成语来使用,则是近代才出现的。清末的改良主义维新派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劝他同意进行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时,就曾用过“发愤图强”这样的说法。也有人写作“发奋图强”,奋,是奋飞、奋力、鼓劲的意思。所以,“发愤图强”和“发奋图强”两个词虽然都有“谋求自强”之义,但前一个指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后一个指振作精神,奋力自强。......
2023-12-01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这里庄辛所说的“见兔而顾犬”和“亡羊而补牢”两句俗语,后来就成为成语“见兔顾犬”和“亡羊补牢”——遇见野兔马上回头去找猎狗,见逃走了羊,立刻动手修理羊圈。遇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损失。......
2023-12-01
意思是说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宗族,相国晏婴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而危害国家,屡谏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爱惜勇士,没有表态。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有这样的诗句评说此段:“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