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班门弄斧的来源与含义及用法解析

班门弄斧的来源与含义及用法解析

【摘要】: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他认为在大诗人墓上乱题歪诗,简直就是“鲁班门前不但弄大斧——太不自量”。看来,“班门弄斧”这句成语,远在唐代,就已有了它的雏形,。后来,人们把在内行面前摆弄自己的学问,不知深浅、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班门弄斧”。“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写的题李白墓诗。李白,字太白,好饮酒,人称李谪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式的传说。例如有的说,李白晚年游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有一天,他泊采石江边(采石在今安徽当涂县境,北临长江晚上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镜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没。有更神奇的说法是,说李白堕入江中,忽然风浪大作,有巨鲸奋鬣liè而起,有仙童二人手持旌节,请李白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

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信以为真,但是在采石后来却因此出现了不少名胜, 有李白墓,还有谪仙楼、捉月亭等,并引起了无数游人的兴趣。有些文章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十分可笑。梅之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些游人的。他认为在大诗人墓上乱题歪诗,简直就是鲁班门前不但弄大斧——太不自量”。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他为《王氏伯仲唱和诗》所做的序文中说:“操斧于班(yǐng之门,斯强颜耳。”(郢,指另一个古代的超凡能手匠石;强颜,是厚着脸皮的意思。)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奉为木匠的始祖当时还有一个工匠,名字叫石,人们叫他匠石,是楚国京城郢都那个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呢?庄子在《徐无鬼》这一篇里讲过一个故事据说这个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这个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涂一层白灰,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准了鼻子尖,""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给扫掉了,鼻子尖连皮都蹭不到。可见他的本领有多大了。(www.chuimin.cn)

所以后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拿着斧子敢在鲁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点儿"强颜",也就是太厚脸皮了。

看来,“班门弄斧”这句成语,远在唐代,就已有了它的雏形,。后来,人们把在内行面前摆弄自己的学问,不知深浅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中就有“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这样的句子

(本台采编。内容参考于袁林、沈同衡1980版《成语典故》网络“班门弄斧”成语故事;图片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