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说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宗族,相国晏婴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而危害国家,屡谏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爱惜勇士,没有表态。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有这样的诗句评说此段:“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2023-12-01
传说,殷商末登基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西伯”姬昌(西部诸侯之长,即后来称为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许多办法才得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去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子牙,又称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还把都城东迁丰邑(今陕西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即召公),是武王两个得力的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正式宣布出兵伐纣。 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京城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早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多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迅速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量。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乌;憎其人者,亚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开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公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呢?”
——原文中所谓“胥余”,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也有类似的记载:(www.chuimin.cn)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这里写作“胥余”。两者含意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吏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民间自古流传一种迷信说法,以为乌鸦是“不祥之乌”,它落在谁家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目 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yuán)止,于谁之屋”这样的诗句,意思是“且看那乌鸦哪里落,灾祸就落谁的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爱它。
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指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与他相关的亲属朋友等人以及事物,这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他《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道:“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句成语的典故。
有关成语故事的文章
意思是说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宗族,相国晏婴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而危害国家,屡谏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爱惜勇士,没有表态。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有这样的诗句评说此段:“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2023-12-01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即曹操)亦谓老而好学。你为什么不能自求上进呢?”这就是成语“手不释卷”的出处,意思是指看书入迷,都不舍得放下——这是形容勤奋好学的一句赞语。(当时的书不是装订成册,而是贴成一长篇,两端有轴可以卷起来,所以叫做“卷”。......
2023-12-01
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三百人的吹竽队中。后来,人们讥讽没有真才实学、仅能勉强凑数的人便称之为“南郭先生”,说他是“滥竽充数”。滥,是不精的、失实的、假的意思;充数,就是凑数。有些人表示谦虚,说自己能力不足,有时也引用“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等成语。内容参考于袁林、沈同衡1980版《成语典故》及网络“滥竽充数”成语故事等内容,图片来源互联网)......
2023-12-01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赵括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便罢,如要用他,使赵军大败的一定就是他!”赵括的母亲也上书赵王,说她的儿子不能做大将,可是赵王不听,还是要赵括到常平去换回廉颇。所谓“纸上谈兵”就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形容脱离实际的空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了上述的故事。......
2023-12-01
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后来,人们比喻诗文内容中肯,抓到了精妙之处就叫“探骊得珠”或“探得丽珠”。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探骊得珠”也可用来比喻经过艰苦学习,而取得优良的成就。......
2023-12-01
毛遂此来,因是自荐,所以那十九名随员内心里还是有些看不起他,总觉得他有些自吹自擂。由于这个故事,凡是自告奋勇,不经别人介绍,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就叫“毛遂自荐”;形容有才能的人暂时屈服,叫“锥处囊中”。内容参考于袁林、沈同衡1980版《成语典故》及网络“毛遂自荐”成语故事;图片来源互联网)......
2023-12-01
至于把“发愤”一词同“图强”合为一句成语来使用,则是近代才出现的。清末的改良主义维新派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劝他同意进行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时,就曾用过“发愤图强”这样的说法。也有人写作“发奋图强”,奋,是奋飞、奋力、鼓劲的意思。所以,“发愤图强”和“发奋图强”两个词虽然都有“谋求自强”之义,但前一个指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后一个指振作精神,奋力自强。......
2023-12-01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这里庄辛所说的“见兔而顾犬”和“亡羊而补牢”两句俗语,后来就成为成语“见兔顾犬”和“亡羊补牢”——遇见野兔马上回头去找猎狗,见逃走了羊,立刻动手修理羊圈。遇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损失。......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