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内企业成长理论:中小企业永续经营

国内企业成长理论:中小企业永续经营

【摘要】:杨杜认为人、财、物、信息等这些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所必须的能力或要素的总体,是企业的生产要素。

二、国内有关企业成长的理论

相比于国外学者,我国学者对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比较滞后。我国学者对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以下主要归纳了几个国内在企业成长问题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1.杨杜的企业成长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杜在《企业成长论》一书中,对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加以发展,并着重提出了“经营资源”和“多样化经济”两个新的概念。杨杜认为人、财、物、信息等这些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所必须的能力或要素的总体,是企业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由于被经营者用作获得经济利益才成为经营资源的。他认为企业是一个具有多种不同特性资源的集合体,企业成长是在竞争和企业内部未利用资源这两种根本推动力下的不断增长的过程。企业成长过程不仅是经营资源的蓄积、扩张过程,而且是其结构调整和特性革新的过程。

2.黎志成的企业成长函数

我国学者黎志成认为企业成长取决于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的能力和潜力,它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程度。它不是指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各个因素即企业成长的促进力(动力),而是指企业成长的促进力(动力)和抑制力(阻力)的合力所可能产生的推动企业发展的能力、能量和发生的作用。企业的成长与动力和阻力形成的合力具有同向的函数关系,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

F(t)=φ(t)f(t),φ(t)>0,t>0(www.chuimin.cn)

其中,F(t)为企业成长力;φ(t)为企业成长力与合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当φ(t)=Constant即常数时,企业的成长力与合力成正比关系;f(t)为企业合力,也就是影响企业成长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3.企业仿生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日本电气通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韩福荣等人进行了企业仿生研究,认为成长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只有保持成长,才能延长寿命。企业成长是企业进化在一个有限时间段内的具体表现,企业成长是企业进化的隐性形式。企业成长是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成长,是量的增加与质的变革与创新的结合。

4.李维安教授的企业成长论

南开大学李维安教授认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不断成长和壮大是企业孜孜以求的永恒目标,而企业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是成长性评价。李维安教授主要从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评价企业的成长状况,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