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小企业分类及特点-零售与工业的比较

中小企业分类及特点-零售与工业的比较

【摘要】: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将中小企业分为多种类型,下面讨论几种主要的分类。目前私有中小企业在零售、餐饮等行业中比重较高,而工业中的私有中小企业比重较小。根据市场半径的大小,内向型中小企业还可作进一步的划分,例如,可分为社区性中小企业、地区性中小企业和区域性中小企业。

四、中小企业的分类

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小企业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也有利于我们认识和探讨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将中小企业分为多种类型,下面讨论几种主要的分类。[6]

1.按所有制形式分类

按所有制形式分类可分成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中小企业和私有中小企业。1993年,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占独立核算企业总数的15%,工业总产值的25.3%;1995年上述比重分别为14.8%和19.5%。目前私有中小企业在零售、餐饮等行业中比重较高,而工业中的私有中小企业比重较小。

2.按与大型企业的关系分类

按与大型企业的关系分类可分为独立型中小企业、互补型中小企业、替代型中小企业和竞争型中小企业。

(1)独立型中小企业。这类中小企业的运行基本上是与大型企业并行的,不与大型企业竞争原料、劳动力和市场,也不依赖大型企业的资本和技术支持。这类中小企业多见于新兴行业,如电脑行业、无线通信行业、电脑软件业和玩具业等。

(2)互补型中小企业。这类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专门为大型企业提供原料或中间产品、生产零部件、代理大型企业提供的产品销售。这类中小企业一般具有某种特殊优势,比大型企业自主自营的成本要低。像有些中小企业本身具有技术优势,生产某种配套产品的专业化程度高;或者具有地理优势,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近;或者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所在地的工资水平低等。

(3)替代型中小企业。大型企业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退出一部分市场或一些经营领域,而由这类中小企业去填补这些空缺,以这些领域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这多见于一些传统行业,如服装、纺织等行业。

(4)竞争型中小企业。这类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原料、劳动力、技术和市场等方面是一种竞争关系。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使一些中小型企业敢于向大企业挑战。加上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扶持或外资的帮助,降低了进入成本,使它们有能力进入大中型企业所在的行业。这些行业的范围很广,大到银行业、钢铁业和汽车业,小到零售业和餐饮业。

3.按产业特征分类(www.chuimin.cn)

按产业特征分类可分为第一产业的中小企业、第二产业的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现在也有一种说法把与信息、知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称为第四产业,相应地也就会有第四产业的中小企业。这种分类主要强调三种产业之间的关系,对中小企业的分布和特点的考察和分析有一定意义。目前,我国三种产业的中小企业都有发展,第二产业的中小企业发展较快,在“八五”期间年均16%的递增速度中,中小企业的产值贡献率为49.7%,利税额贡献率为56.7%,就业贡献率为28.9%。

4.按生产要素特征分类

按生产要素特征分类可分为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中小企业。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占主体,知识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以信息收集、处理为主要特征的咨询服务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成为这些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也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全国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各地培育了一批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

5.按生产方式特征分类

按生产方式特征分类可分为传统中小企业和现代中小企业。传统中小企业的特点一是生产方式以手工为主,二是资本来源和组织方式以家族为主,三是市场对象以本地为主,四是分工程度低,市场分工和企业内分工都较低,五是产业性质以农产品加工业和手工服务业为主。传统中小企业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因其生产方式、资本结构和组织方式的落后绝大部分都被淘汰了。现代中小企业基本上是伴随着工业化形成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已部分或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资本来源多样,组织方式也具有科层性质,市场对象多元化,市场分工和企业内分工水平都得到了较快发展,涉及的产业范围也十分广泛,几乎所有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小企业。现代中小企业不再是落后的象征,有一些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兴行业的潮头,如软件行业、信息服务行业等。

6.按市场特征分类

按市场特征分类可分为外向型中小企业和内向型中小企业。根据市场半径的大小,内向型中小企业还可作进一步的划分,例如,可分为社区性中小企业、地区性中小企业和区域性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也有外向型的,这一点往往被人忽视。例如,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形成的中小企业在工艺品的出口上就占有重要地位。中小企业的市场特征受行为的约束比较明显,零售业的中小企业往往都是社区性的,要成为地区性的或区域性的一般比较困难。而技术行业的小型企业可能起始规模很小,但如果其产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很快就会成为地区性或区域性的中小企业,然后规模扩大,向中型、大型发展,这种中小企业的演变规律在新兴产业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7.按产业进化程度分类

按产业进化程度分类可分为先导产业的中小企业、新兴(朝阳)产业的中小企业、成熟产业的中小企业和衰退(夕阳)产业的中小企业。对产业分布和发展前景的认识对制定中小企业的行业政策具有实际价值。先导产业的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发展修正之中,急需产业扶持。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往往处于较大发展中,需要规范、引导和扶持。成熟产业的中小企业则需要引导和调整。衰退产业的中小企业则需要退出和转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