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管人心理博弈:站在对方立场说事

管人心理博弈:站在对方立场说事

【摘要】:如果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立场开展说服或者沟通工作,对方也许不会拒绝,这样,沟通就会容易多了。在沟通中,多站在地方的立场想一想,就能更深入地找到对方的需求,能更深次地发现自身的问题,从面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大大地提高沟通的效率。

3.站在对方的立场说事情

要说服对方,就要考虑到对方的观点或行为存在的客观理由,亦即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从而使对方对你产生一种“自己人”的感觉。这样,对方就会信任你,就会感到你是在为他着想,说服的效果将会十分明显。

做人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许多说服工作遇到困难,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把道理讲清楚,而是由于说服者与被说服者固执地据守本位,不替对方着想。如果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立场开展说服或者沟通工作,对方也许不会拒绝,这样,沟通就会容易多了。领导者在说服下属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并自觉运用到工作中去。

俗话说,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领导者站在被劝说人的位置上瞻前顾后,同时,又把被劝者放在领导的位子上陈说苦衷,抓住了被劝说人的关注点,使他心甘情愿地把天平砝码加到领导这边。

领导要改变部下业已公开宣布的立场,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顾全他的面子,使对方不至于背上出尔反尔的包袱,下不了台。假定领导与下属在一开始没有掌握全部事实的情况下发生了分歧,作为领导,为了劝服下属,他可以给下属铺台阶。为人置梯,可以把被说服者从自我矛盾中解放出来,使他体面地收回先前的立场。在实际工作中,领导最好采取单独面谈的方式,让下属避开公众的压力,使其反省。这样,部下定会顺着你给出的梯子,走下他固执的高楼,并且还会因为你保全了他的脸面而对你心存感激。

我们时常碰到一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我们提出的观点,自己感觉对双方都有利,可是对方无论如何接受不了;我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感觉是两全齐美之策,却一再遭到对方的拒绝。

我们习惯的做法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很少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当然是自己的利益,这是我们首先要保护的对象。无论如何,我们不会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而考虑他人的利益,我们不会不首先考虑的自己的处境而考虑他人的难处。(www.chuimin.cn)

老板的想法:我是老板,首先要考虑我的投资是否会有收益;有了收益的情况之下,首先考虑的是,我是否是最大受益者。作为投资人,最怕的是风险,员工在上班时间出了人身事故最是麻烦;不能及时出货,引发合同纠纷,让人头痛;货发了,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又让人苦恼不已,还要发员工工资、材料采购费、各种突如其来的花销。

员工的想法:我是员工,辛苦为老板干活,一个月忙了20多天,有时还要加班,就拿那么一点工资,有时还要拖欠。天天上班,家里的事照顾不到,没有好好去旅游过,一天到晚干活,从来没有哪个向我说声谢谢。老板做一个项目就是几十万,而我一年到头,还拿不到一个小小的零头。我是没有钱,我要是有钱,一定去投资,做老板去,再也不打工了。

没有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没有换位思考,说话者跟交流的对象之间,就如阴阳相隔的两个世界,大家很难找到“共同语言”;双方之间的交流,就如一个人说汉语,一个人说英语一样,要达到高效率的沟通,有着何等的难度。

相反,如果能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就能多一些思考问题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变片面为全面;如果能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就能多一些思考问题的层次,看问题的深度就能达到多个层次;如果能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就能听得进对方的意见,在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老板如果能站在员工的立场想问题,就能在员工辛苦加班一天之后说声谢谢,在发放工资给员工之时说声谢谢一个月的辛苦劳作。员工如果能站在老板的角度想一想,就能感谢老板给了自己这份工作,就能为老板分担一点公司的压力。业务员如果能站在顾客的角度想问题,就能发现自身的问题是什么,找到更多的层面为客户解忧,为对方提供更深层的服务。

在沟通中,多站在地方的立场想一想,就能更深入地找到对方的需求,能更深次地发现自身的问题,从面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大大地提高沟通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