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掌握说服对象的情况,博弈密码

掌握说服对象的情况,博弈密码

【摘要】:要对有待说服的对象有更多的了解,要创造服从效应,必须要善于利用这种关联效应。美国商人在任何商业谈判前都先做好周密的准备,广泛收集各种可能派上用场的资料,甚至包括对方的身世、嗜好和性格特点,使自己无论处在何种局面,均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成功的说服,是建立在为对方利益着想的基础上。

2.尽可能多的掌握说服对象的情况

在说服别人之前,因该弄清楚要说服对象的基本情况,在兵法上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情况也是有目的,有方式的,用的好会事半功倍,用的不好则可能事倍功半。

首先要有针对性。作为一个领导者,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人来明确任务,确定他们在近期内应实现何种转变,说服他们到底应该做什么及怎么做。如果企业家不为他们树立一个他们认为可以实现的目标,对方就会谈不拢,充其量也只能使他们消极服从。同时还应认识到,任何具有持久效果的转变都是渐进的,想使你的说服工作一蹴而就只会降低你的说服力。

二是系统性。领导者要说服人们最终具有奉献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只有基于领导本人已被说服,认为人之产生奉献精神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向别人索要一种奉献精神,对领导没有任何帮助。

三是关联性。实际工作中,除了领导能影响员工外,员工们彼此也在相互影响。每一个人内在而隐秘的服从模式是复杂的,应认识到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更多的人,每一个人的头脑都与他接触到的不同的人享有某些共同观念,这种领导可能根本无从知晓的交互影响局面,既可能强化领导的说服力,也可能钝化、弱化领导的说服力。要对有待说服的对象有更多的了解,要创造服从效应,必须要善于利用这种关联效应。

领导者在说服别人时,所面对的被说服者可能有三种类型,即支持者、反对者、中立者。对于这三种可能的态度,如果细致地区分,还可以区更多的几个类别。在说服时,就必须针对以上不同的态度来区别对待。

如果说服的主要对象是中立者与反对者,在识别出他们持有哪种态度的同时,还应考虑到这些人的人数,因为说服的工作量及复杂性将因有待说服的对象之数量而同步增长。尤其当这些人构成了可以识别的反对者“群体”或中立者“集团”时,他们内部之间就会因一种联带关系诱导出一种相互服从。一旦反对者公开陈述其立场,并说服其他人也支持他的观点,对这种反对者群体的说服就会变得极其艰难。

所以,对于有待说服的对象,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千人,在说服之前都应确定其所持的态度,估计其所持的立场,由此估算出相对于你所要求的目标与他们之间的距离。继而在准备进行说服时需要做好计划,预想到说服工作将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而保持一种充分的耐心。

人的内心世界里,大都潜藏着自尊、好胜和虚荣。这种情感,如果得到他人的鼓舞、激励,就能激发出超越常规的转变。对于说服对象来说,良好的过渡非常重要,它能使对方感觉被带入了一片平坦的大陆,而不是在泥泞的沼泽中艰难跋涉。雨果说过:“对人说话时,若想了解对方的真正感觉,便看他的脸孔,因为驾驭语言容易,驾驭感情困难。”

孙子兵法有句话很有名,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说服人的时候,也要做到“知已知被”。然而,“知己”容易,要“知彼”,就要下点功夫了,关键是要摸清对方的底牌,也就是说要知道对方想要什么,才能够投其所好,说服他们。(www.chuimin.cn)

那么怎样才能够摸清对方的底牌呢?说服之前要多调查,多获得信息。只有多调查,多研究,才能够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

美国人在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和对方谈判时,就很注意摸清对方的底牌。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访问日本的时候,基辛格作为美国国务卿同行。尼克松总统在参观日本京都的二条城时,曾询问日本的导游小姐“大政奉还”是哪一年?那导游小姐一时答不上来,基辛格立即从旁插嘴:“1867年。”这点小事说明基辛格在访问日本前已深深了解和研究过日本的情况,阅读了大量有关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美国人在和人交谈前总要把情况了解清楚,不主张贸然行动。所以,他们的成功率较高,尤其是在谈判时。美国商人在任何商业谈判前都先做好周密的准备,广泛收集各种可能派上用场的资料,甚至包括对方的身世、嗜好和性格特点,使自己无论处在何种局面,均能从容不迫地应对。

在说服他人时,如果能够摸清他的底牌,就知道了他的需求,就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从关心、爱护他的角度出发,摆明他接受意见、停止行动的种种好处,那么,对方就会愉快地接受劝说。那么我们在调查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第一,了解对方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对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是性格急躁的人,还是性格稳重的人;是自负又胸无点墨的人,还是有真才实学又很谦虚的人。掌握了对方的性格,就可以按照他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说服。

第二,了解对方的长处和兴趣。如有人擅长于文艺,有人擅长于语言,有人擅长于交际,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欢音乐,还有人喜欢下棋、集邮、书法、写作等,每个人都喜欢从事和谈论其最感兴趣的事物。在说服人的时候,要从对方的长处和兴趣入手。首先,能和他谈到一起去,打开他的“话匣子”,也使他容易理解,从而顺利开始你的说服;其次,能将他的长处和兴趣作为说服他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一个伶牙俐齿、善于交际的人,在分配他作销售任务时可以说:“你在这方面比别人具有难得的才能,这是发挥你潜在能力的一个最好机会。” 这样谈既有理有据,又能表明领导者对他的信任,还能引起他对新工作的兴趣。

在说服对方时,要运用交际技巧说服对方放弃固执、愚蠢、鲁莽、不智的举动,要把利害关系摆明,令对方心服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说服他人时,你只要直陈利害,把利害关系给他摆明了,“打蛇打七寸”,抓住对方切身利益的得失,找出双方的共同点,事情也就成功了。

成功的说服,是建立在为对方利益着想的基础上。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如果事先没有设想到对方会有哪些反应,就会遭到尴尬的窘境。所以必须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研究你与对方的差异究竟是什么?是否能够消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这是他最为薄弱的地方,如果在说服别人时能够将和他息息相关的利害关系摆出来,使他明白怎样做对自已有害、怎样做对自己有利,说服他就不会存在什么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