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应把教育公平上升为国家意志在罗崇敏看来,教育公平应当主要是强化建设教育公平的政府主体责任——政府应该给予受教育者提供公正、公平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在中国,教育的不公平已经成为政府最关注、也是最关乎国计民生问题。......
2023-12-01
5 应把教育公平上升为国家意志
在罗崇敏看来,教育公平应当主要是强化建设教育公平的政府主体责任——政府应该给予受教育者提供公正、公平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
不独我国,教育公平同样是世界性难题。目前,这一难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的地区差异在不断拉大,二是农村教育仍然落后于城市教育,三是不同收入和地位的家庭接受的教育程度显著不同,四是贫困地区女性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始终处于弱势。
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现在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却师资匮乏、设施简单、人文环境单一;东西部教育发展的差距在不断增大,“211工程”及“985工程”上榜的高校名单,虽中、西部地区都有,但大多数仍集中在东部的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地;教育体制设计上,不公平现象更是赫然入目,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实行统一考试,统一分配名额,北大、清华每年在北京地区的招生名额往往等于几个省的总和,一个江西或云南户籍的学生要上北大、清华,高考分数要比北京户籍的学生多几十分甚至一两百分……
唐代史学家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说:“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美国总统林肯谈到公平问题更是要言不烦:“力量来自公正。”一个不公正或者解决不了公正问题的政府,是没有力量的。在中国,教育的不公平已经成为政府最关注、也是最关乎国计民生问题。罗崇敏直言:如果不把教育公平上升为国家意志,下沉为民众立场,不把关注点放在农村基层,放在社会底层,那将是十分危险的。
作为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既是教育在一省的代言人,又是政府在一省教育领域的施政者。一方面,作为教育专家,罗崇敏不断思考、总结经验,向上一级政府建言,提出决策参考意见;另一方面,他不停地调研、学习,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提出“普十三”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在保住“普九”底线的同时,为云南人民谋求更多的福祉。
但困难摆在那里,目标终究是要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能达成的。“普十三”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质疑与诘难并起,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明白:困难实在是太大了。
这一点,罗崇敏自然比谁都明白。除了机会均等,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还有哪些?罗崇敏扳着指头算:在教育过程中,至少还有四个因素会影响到教育公平:入学考试与选择制度、师资素质、教育资源分配以及学费政策。
比如师资素质、教育资源分配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在云南就十分突出。云南省有36.7万名中小学教师,农村教师达到27.3万名。全省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许多地区山高谷深,群众居住分散,有5个州市人口密度不足55人/平方公里,多数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了办学的特殊性,校点分散,办学成本高,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农村教师缺口相当大。
镇雄县2009年年底才完成“普九”,全县140多万人口中有50多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08年,该县一所600多名学生的村完小,只有6名教师,其中公办教师1名。很多地方只能请代课教师应急,代课教师薪水低,身份尴尬,高中毕业生都不愿意去。教师少,招人难,教育局长急火攻心,跑到教育厅来诉苦,说得声音哽咽。
如何解决农村教师紧缺及其制约农村教育的问题?
现在不少人知道,教育部制订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已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师资长期匮乏的问题。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创举,就是时任红河州委书记的罗崇敏在红河州率先推行后才上升到决策国家层面的。
这个计划起始于2006年,上面提到的莽人龙树芬就是这样的特岗教师,由政府拿钱培养、招收,不占编制,分配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特岗计划尽量培养本民族的老师,更多的还是汉族老师。(www.chuimin.cn)
有个姑娘叫董双雪,云南大学毕业后,到寻甸山区去当特岗教师。那里条件十分艰苦,她打起退堂鼓。有次下课后,她孤独地站在教室外面发呆,两个女生上来,轻轻拍掉她衣服上的粉笔灰。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触动了她敏感的心弦。原来,孩子们看出了她的心思,她们在用善良和热情挽留这位敬爱的老师。两个女生中的一个,把一张纸条塞进老师手里,纸条上写着:“老师,我很喜欢您的课,谢谢您!”这张纸条,董双雪老师一直留着。那之后,她每一堂课都上得很用心。
在广南县黑支果乡支教的梁春林,毕业于曲靖师院,他是云南省首批特岗教师之一。这位数学专业的尖子生,长期担任不同年级的地理、政治、音乐、语文等科任老师。2009年秋天,聘期届满,他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了山区。他的月工资1800来块,28岁了还没找女朋友。别人笑他,在山里有什么收获?他答道:“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凭借这股精神,梁春林荣获“全国优秀援教教师”的称号。
云南有万余名像董双雪、梁春林这样的特岗老师,他们给乡村带来城市文明和现代气息,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与热爱。教育厅在云南教育网上创建“特岗教师招聘网站”,面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招聘,从2006以来,全国共有十多万人报名。
“特岗计划”好,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便是特岗教师中,最终像梁春林那样,决定在贫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本科生也很少,因此很多地方在寻求更多、更好的办法。比如江川县,他们实施优秀教师山区服务制度,高级职称评定要有两到三年山区教学经历;每个月给山区教师发放补贴100元;注重山区学校校长与教师的培训……
2011年3月,云南省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通过评估验收。这个项目开始于2006年11月,由英国国际发展部向中国提供2700万英镑赠款,在云南、广西、四川、贵州4个省份最边远、贫困、落后的27个县实施教育资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与国外合作的规模最大的教育援助项目。云南总投入为547万英镑加10%的国内配套资金,福泽布及鲁甸、彝良、镇雄、澜沧、德钦、福贡六县。罗崇敏说:“这个项目重在增加弱势儿童公平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机会。”
2011年12月6日,云南基础教育集团在云南师范大学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这是一项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云南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全新举措。云南师范大学是云南唯一一所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仅以“教师摇篮”作为发展目标,远远不能满足云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不能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罗崇敏要求云南基础教育集团以集团化运营为手段,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云南基础教育改革,形成一个既面向市场又彰显公平的基础教育格局,全面提升云南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罗崇敏深知,教育公平,永远是一个逼近“公平”的过程,是必须为之长期奋斗的目标。
全国实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教师待遇有了较大提高。各省遵照上级指示,将这块蛋糕全部投放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唯独云南将高中和幼儿园也纳入进来,让所有老师得到实惠。
对争议更大的“代课教师遗留问题”,罗崇敏采取审慎和人性化的态度。这一方面缘于代课教师的历史贡献,尤其在云南这样的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代课教师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又缘于代课教师成分的复杂。罗崇敏坦言,代课教师问题遇到了政策瓶颈,仅靠一个省,没有力量解决。他曾想了三个方案,一是达到教学要求的,招进来;二是按国家政策,全部辞退,每年给些钱;三是清退新上来的代课教师。他发现这三条路都行不通。代课教师中有教得很好的,算得上优秀教师;有很多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只能充数,聊胜于无;还有一些是干部的亲戚,请神容易送神难。云南经济水平不高,却有17000多名代课教师,既要尊重、体恤他们,又要解决这一难题,没有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是不可能的。他非常希望代课教师的问题能圆满解决,让那些为教育事业作出过贡献的人都得到切实关爱。
教育,应该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对自己民众最大、最好的回报。我们是怎样回报的,又回报了什么?
“普十三”,是罗崇敏作为一名教育行政官员的责任阐述,更是他作为一名教育改革家和教育思想家的信念表达。
就在罗崇敏提出“普十三”后一年多,2010年7月29日,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当人们转而佩服罗崇敏的先知先觉时,罗崇敏谦卑地说,每一项科学决策都是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上,民意让我发出声音,我的声音也只是民意的一种。
有关他在改变教育 : 罗崇敏与中国教育的交锋的文章
5应把教育公平上升为国家意志在罗崇敏看来,教育公平应当主要是强化建设教育公平的政府主体责任——政府应该给予受教育者提供公正、公平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在中国,教育的不公平已经成为政府最关注、也是最关乎国计民生问题。......
2023-12-01
酒酣耳热之际,王长勇当场表态,出资800万元,为云南的幼教事业添砖加瓦。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效缓解了财政教育投入压力。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民办教育固定资产总值约70亿元。2011年11月,第三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昆明召开,云南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被称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云南现象”。最后,他以惯常的手势作出总结:“民办教育繁荣之时,便是中国教育振兴之日!”......
2023-12-01
2中国是义务教育的“后进生”所谓“普九”,就是普及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二位是法国人孔多塞,主张把教育从宗教团体中解放出来,认为国民教育是国家对全体公民的义务,应实现教育机会的真正均等。斯时,美国、法国、日本纷纷出台相关法律,对义务教育年限进行明确规定。中国是义务教育的“后进生”。义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普及教育。义务教育立法使其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2023-12-01
2被誉为“改革书记”的教育厅厅长多数与罗崇敏接触过的人,都会觉得罗崇敏彬彬有礼、待人温厚,具有极强的亲和力。网友们称之为“滇南小白宫”。担任教育厅厅长之前,红河州委书记是他任职时间最长的干部岗位。也是在红河,他成为全国知名的“改革书记”,成为各种传媒竞相报道的“红人”。包括像“改革书记”“改革家”这样的称呼,在罗崇敏眼里,都是媒体宣传炮制出来的产物。......
2023-12-01
3月14日中午,罗崇敏与于丹教授一起探讨“价值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它标志着价值主义教育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与一门学科领域,在教育界、学术界、思想界得到了迅速的认同和拓展。在西南大学演讲之前的4月中下旬,罗崇敏赴英国访问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并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发表演讲,传播价值主义教育思想。......
2023-12-01
中国是教育古国。传说中,炎帝神农是中国教育的始祖。正当先进教育思想开始融入中国社会,并将推动中国教育走向繁荣的时候,国共两党决裂,日寇入侵,“战时教育”“国家意识”取代了一切。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文化复兴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2023-12-01
3价值主义教育思想重树教育信仰2010年11月,罗崇敏应邀访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发表演讲。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基础,既契合当代人的心理需求,又能解决特定时期的教育问题,它对处于迷茫、困顿中的现代人来说,应是一场洗心革面的及时雨,是一剂匡救时弊的苦口药。......
2023-12-01
3不可思议的教育情结中国是教育大国。全县扫盲,正是分管教育的罗崇敏副县长组织实施的。江川由此成为全国首批基本无文盲县,当时在云南竟独此一家。“三加一”就是初中毕业以后上不了普高的孩子,加学一年职业技术教育。江川是罗崇敏的故乡,是他履职的第一站,也是他倾情、倾力于教育实践的开始。新平县的教育情况比江川县好不了多少,学校危房多,教师待遇低,留不住人才。罗崇敏要求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必须重视教育。......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