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改变教育:罗崇敏与中国教育的转变

改变教育:罗崇敏与中国教育的转变

【摘要】:2中国是义务教育的“后进生”所谓“普九”,就是普及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二位是法国人孔多塞,主张把教育从宗教团体中解放出来,认为国民教育是国家对全体公民的义务,应实现教育机会的真正均等。斯时,美国、法国、日本纷纷出台相关法律,对义务教育年限进行明确规定。中国是义务教育的“后进生”。义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普及教育。义务教育立法使其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2 中国是义务教育的“后进生

所谓“普九”,就是普及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1985年5月27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义务教育思想于16世纪产生于欧洲,在此之前,欧洲各国的初等教育完全受教会控制,没有公共教育制度,平民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潮迸发出的一朵绚丽浪花,由1527年,德国教育家斯图尔谟在斯特拉斯堡市立拉丁学校发其端。随后,三位教育家扬波助澜。一位是捷克的夸美纽斯,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人,主张一切儿童,不分性别、等级、财务状况,一律可以入学受教。第二位是法国人孔多塞,主张把教育从宗教团体中解放出来,认为国民教育是国家对全体公民的义务,应实现教育机会的真正均等。第三位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他的名言是“人从出生到成年都应用最好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培养”。

这个阶段,义务教育更多地体现为教育家个人的思想,没有形成一种制度。义务教育成为一种制度是在19世纪下半叶。斯时,美国、法国、日本纷纷出台相关法律,对义务教育年限进行明确规定。如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中国是义务教育的“后进生”。虽然20世纪初,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在“壬子癸丑学制”中有“小学校毕业四年,为义务教育”的简单说法,但由于内忧外患,不了了之。新中国的《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比发达国家晚了100多年。

义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普及教育。义务教育立法使其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但在大多数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立法之初,既做不到完全的强制,也做不到真正的普及,没有一个国家能提供不免费却又实现了普及的先例。如日本1872年颁布《学制》,但经费采取“受益者负担”的原则,入学率很低;1900年,他们免收初级小学学费,入学率便从1899年不到60%飙升到1903年的90%。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免费是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保证。

1986年,中国义务教育立法,直到2008年9月1日,国家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其间过去了22年峥嵘岁月。试想,如果不是1986年义务教育立法,是否会有22年后的城乡中小学生学杂费全免呢?(www.chuimin.cn)

“很难说。不敢立志的人,更不敢成功。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现在提出‘普十三’,我希望不要用22年,十年之后,云南全省基本能普及十三年教育,并逐步实现学杂费全免。”

罗崇敏历数义务教育制度在全球的源起与发展,他昂起头,自豪地说:“如果要说义务教育思想的萌芽,中国一点不比西方晚,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翻译成白话文不就是普及教育四个字吗?”

中国两千多年前的这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拿到现在都是先进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是教育方针,表示要普及教育,不能分类别、等级,所有孩子都应该受到教育。因材施教是教育方略,表示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成才,只要方法得当,有的读高中,有的读职高,有的读技校,都能成才,不是说只有通过读高中考上大学才叫成才。

回望圣人,对照当下,罗崇敏凝眉锁目:

“我看,现在的社会,很多人,包括教育工作者,不要说没有孔子这样的思想,根本就是无视我们祖先已经总结出来的先进教育思想。我们应该感到惭愧。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在人类文明史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一个老人的理想至今没能实现。这就是我提出‘普十三’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