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罗崇敏:改变中国教育的教育信仰

罗崇敏:改变中国教育的教育信仰

【摘要】:3价值主义教育思想重树教育信仰2010年11月,罗崇敏应邀访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发表演讲。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基础,既契合当代人的心理需求,又能解决特定时期的教育问题,它对处于迷茫、困顿中的现代人来说,应是一场洗心革面的及时雨,是一剂匡救时弊的苦口药。

3 价值主义教育思想重树教育信仰

2010年11月,罗崇敏应邀访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发表演讲。台下,坐着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他们静静地聆听这位中国教育家发表见解,并不时给出热烈的掌声。

罗崇敏在演讲中说:“教育的功利化、工具化、庸俗化不断膨胀导致人的异化,这是世界教育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教育创造力缺失在发展中国家比较突出。面对诸多人类自身发展的冲突与矛盾,反思人类现代教育,我们提出重新审视和构建人类教育价值的命题,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他著名的“教育三部曲”——《教育的智慧》《教育的逻辑》《教育的价值》中,他又从不同角度,抓住“价值”这个中心,围绕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的关系这个基本点,透析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关键词,全面而精辟地阐述了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教育价值是人们对教育本真意义的追求,价值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使教育回归本真——回归到真正成为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活动过程的本真。罗崇敏非常认同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

中国的教育曾经是有信仰的,比如:孔子有“修道以教”的社会理想主义的教育观;老子和庄子有“顺性达情”追求自由的教育观;诗人屈原也是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便是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桔颂》永远是所有青少年的成长读本: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www.chuimin.cn)

唯有当教育成为一种信仰时,教育的终身化和生活化才成为可能。但在中国,价值教育出现严重偏差——我们的教育,除了向孩子们灌输空洞而远大的理想,便是以标准化、模式化的方式,教授他们远离生活与生命感受的“知识”,独独没有信仰。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中国某所中学,一名高一女生从教学楼上跳下,自杀身亡。女生遗体被警察摆在教学楼边,教学楼附近相关区域用警戒线围了起来。但整个学校没有任何变化,老师和往常一样平静地上课,学生在课间照样追打哄闹,像没什么事发生似的。同年级有一名瑞士男孩,那天,只有他迟到了。他迟到10分钟,手持一把白色鲜花匆匆走进教室,向班主任致歉后,问班主任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去出事地点献花。他们到了那里,发现这竟是第一束悼念的鲜花。瑞士男孩对老师说,他很不理解。在他就读的瑞士学校,曾有一名同学因病去世。那天,师生自发举行悼念活动,有些老师悲痛得无法走上讲台,校园里每个人,无论与死者是否相识,都很沉默、悲伤,花束堆得像座小山,很多同学手持蜡烛默默祈祷,祝愿死者能进入幸福的天堂。这不仅是对死者的怀念,也是对生者的尊重。

这个故事反映了我国教育价值的严重缺失。

罗崇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肩负教育重任的地方行政官员,作为一名恭于践行、勤于思考、勇于改革的教育家,深切地感受到:价值在教育中的偏差与缺失,将让教育在急功近利的歧途上越走越远,教育将越来越失去它应有的价值;而教育在价值中的流失与缺席,将扭曲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价值观,使我们优良的文化传统出现结构性破坏。

于是,罗崇敏熔铸他一生的思考、数十年履职经验与时时萦绕于心的教育情结,详察人类活动的价值取向和教育价值,洞见人类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教育危机的源头,在价值哲学基础上剖析现代教育,构建出自己的价值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基础,既契合当代人的心理需求,又能解决特定时期的教育问题,它对处于迷茫、困顿中的现代人来说,应是一场洗心革面的及时雨,是一剂匡救时弊的苦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