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那么,在人际关系中,根据刺猬效应,我们该如何与他人保持距离呢?心理小贴士所谓的“保持距离”,说到底就是不要过于亲密,不要让对方觉得没有了私人空间,当然,这种距离,不仅仅是形体距离,还包括心理距离。因为“保持距离”能使双方产生一种“礼”,有了这种“礼”,就会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产生伤害。......
2023-12-01
《南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宋季雅的人,为了自己能有个好邻居,不惜以昂贵的房价买了一幢房子,有人说这样太贵,宋季雅却说:“不贵,这一百万元是买屋,另外一千万元是买邻居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宋季雅之所以愿意花高价买房子,是希望自己有个好邻居,而有了好邻居,就相当于为自己增添了左膀右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的朋友不是同学就是同事,要么就是邻居了,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总是能够比较方便在同学、同事或邻居中找到意中人。对此,美国社会学家巴萨德曾在20世纪20年代做了一份研究,在美国费城,他研究了5000份结婚申请书,通过研究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夫妻,婚前都曾住在5个街区之内的范围中,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邻里效应”。事实上,每个人对自己的邻居或多或少都有一份亲切感,我们可以利用邻里效应向对方传递心理暗示,那么做事自然就容易了。
邻里效应就是指所处环境的特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它经常用来解释某些地理类型。产生邻里效应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期望,他们渴望与邻居建立友好的关系,这一期望促使他们尽量避免与邻居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同时,当人们在看待他人的时候,多倾向于看到对方积极的一面,而忽视其消极的一面,这为邻里效应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开始。二是由于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是试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报酬,而和邻居交往比和那些距离较远的人交往所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由于邻里效应,生活里经常会出现一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事情,为此,来自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对麻省理工学院17栋住宅进行了一次调查。被调查的住宅区大多是二层楼房,在每一层都有5个单元住房,通常每一天都会发生“哪个单元的老住户搬走了,新住户搬进去了”的事情,因此,此次调查具有随机性。调查开始,心理学家向所有住户问了同样一个问题:在这个居住区中,和你经常打交道的最亲近的邻居是谁?通过调查数据显示,那些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他们的交往次数越多,自然关系就越亲密。心理学家以精确的数字统计说明了这一结果:在同一层楼里,与隔壁邻居交往的概率是41%,与中间相隔一家的邻居交往的概率为22%,与中间相隔了三户的邻居交往的概率却只有10%。当住户之间相隔的距离越远,他们的亲密程度就越低,虽然实际距离并没有增加多少,但是,其亲密程度却有很大的不同。
无论是心理距离还是实际距离,与他们交往越多,彼此之间的关系就越亲密。因此,有位心理学家曾这样告诫哈佛学子:“如果你想追一个女孩子,千万不要每天都给她写信,因为她有可能因此而爱上邮差。”由此可见,要想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我们就要善于利用“邻里效应”,向对方暗示彼此有着极为熟悉的关系,以此影响对方心理。如此一来,对方对你定会增加亲密度,他对你的印象就会深一些,这一效应常常被我们用于求人办事中。
李连长接到命令,要他与东北某化工厂经理协商,希望能得到对方的援助。李连长接到任务后,连夜赶到化工厂供销科,可是还没有开口就被拒绝了:“眼下没货!”李连长连忙找到了厂长,希望获得帮助,可厂长也是不为所动,硬邦邦地对他说:“眼下没货,我也无能为力。”(www.chuimin.cn)
这时,厂长劝李连长不要再磨了,并给他倒了一杯茶水,李连长并不死心,他喝了一口茶,突然,他开口说道:“这水真甜啊!天津人可是苦啊,喝的是海河槽,各洼淀中集的苦水,不用放茶就是黄的。”这时,他又看到了厂长戴的正是天津产的手表,于是又说道:“您戴的也是天津表?听说现在全国每10块表中就有1块是天津的,每4个人里就有1个用的是天津的碱,您是办工业的行家,最懂得水与工业的关系,造一辆自行车要用一吨水,造一吨碱要160吨水,造一吨纸要200吨水……没有炸药,工程就得延期……”厂长惊问道:“你是天津人?我也是天津人哪。”李连长笑着回答:“不,我是河南人,但咱们是邻居啊,也许通水时,我也能喝上那滦河水!”经过这一番对话,厂长被打动了,他抓住电话立即下达命令:“全厂加班3天!”3天后,李连长拉着一车炸药胜利返程了。
一句“咱们是邻居嘛”一下子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话语中暗示着彼此之间的熟悉关系,那么,办事自然就没有问题了。邻里效应的产生是非强迫性的,是他人在心理暗示作用下做出的主动行为,通过彼此的交谈,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情感和行为变化,因此,邻里效应还会产生出“社会感染”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机制。
心理小贴士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完全摆脱“情不自禁”受感染的现象,于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合,邻里效应都会在人们心中不知不觉地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邻里效应,增加你与他人的亲密度,通过语言或行为向对方暗示互相亲密的关系,与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当你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主动与他建立联系,在心中少一点心理设防,邻里效应自然会发挥出理想的效果。
有关一天一堂心理分析科的文章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那么,在人际关系中,根据刺猬效应,我们该如何与他人保持距离呢?心理小贴士所谓的“保持距离”,说到底就是不要过于亲密,不要让对方觉得没有了私人空间,当然,这种距离,不仅仅是形体距离,还包括心理距离。因为“保持距离”能使双方产生一种“礼”,有了这种“礼”,就会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产生伤害。......
2023-12-01
问题可以让双方拉近到成交点提出问题是处理交易疑问时的一件重要的事。如同金克拉在不同场合中所提及的,问题有助于人们采取行动。为此,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你要注意缓解客户的愤怒情绪,但不要把矛头指到别人身上。通常,问题是成交的信号,会在产品说明时被提及。你不需要回答所有问题才能达成交易。人格有问题的人,因为他在玩弄销售花招,而不认为是在解决客户的问题。......
2024-07-22
铲除抱怨的心理不要让抱怨成为习惯有专家认为,假如一个人的性格里有“消极情感”的倾向,就容易产生抱怨。抱怨心理的产生与完美主义个性不无关系,另外还有30%左右爱抱怨的人和遗传因子有关。赛利格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识到,是女儿尼奇自己矫正了自己的抱怨。疾病是由于自己过多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所致,牢骚越多,病情越重。......
2023-12-01
富兰克林青年时期,他将自己所有的储蓄都投资于印刷业。议会中最有权势的人非常不喜欢富兰克林,而且还在演讲中公开诋毁他。富兰克林太聪明,不会掉进这种陷阱。富兰克林听说他有一本奇书,于是写了一封短信给他,表示了要阅读那本书的愿望,请求帮忙借阅几天。他立刻把书送来,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富兰克林把书送回,并附上另一封短信,非常强烈地表示了谢意。......
2023-08-07
第4章赢得他人好感,拉近心理距离——让自己处处受人欢迎的社交技巧有谁不希望让人喜欢?可是,让人喜欢好像并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是不是受人喜欢就变成一种直觉。仔细想想,人们喜欢的对象,大半都具备相同的特质。丑陋的人里面,也有讨人喜欢的,不过生得好看,到处都会占一点便宜,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喜欢美好的事物,本来是人的天性。......
2023-12-05
在公共关系演讲中,合理适度地利用心理效应,有利于增强演讲的效果,达到演讲的目的。常见的效应主要包括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权威效应和移情效应等。在公关演讲中,演讲者常利用晕轮效应来进行自我宣传。在演讲中可利用权威效应,由有一定权威性即专业水平高、人品良好的人士充当演讲者。总之,利用权威性能大大增强演讲的效果,容易说服听众。......
2023-07-16
119.从众效应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那些跟着仰望星空的人实际上是被从众效应左右了。此时总有三五个人抢着参与,而不明真相的人不知道他们是“托儿”,被从众效应激化,也参加押宝。......
2023-12-01
120.超限效应一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可见,家长对孩子、管理者对下属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下属“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