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不要以固有观念评判他人,改变刻板印象

不要以固有观念评判他人,改变刻板印象

【摘要】:究其原因是这个语文老师患了“印象病”,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刻板效应”。刻板效应实际就是一种心理定势。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就会出现一些判断上的失误,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刻板效应呢?心理小贴士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用老眼光看人所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刻板效应有时候是一种偏见,在与人交往中,我们一定要警惕刻板效应,不能因为个人偏见而影响了对他人的判断,也不能让下意识的行为影响到人际关系。

有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小学五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猫,平时对猫观察得非常仔细,对猫的生活习性、爱好等了如指掌。在一次自选题的作文中他写了一篇题目是“我和我的小花猫”的作文。结果,语文老师却认为这是他抄袭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这个语文老师患了“印象病”,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刻板效应”。它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所依据的心理现象。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给甲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个罪犯”;给乙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甲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为什么两组被试对同一照片的面部特征所做出的评价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

刻板效应实际就是一种心理定势。例如,我们常会认为: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英国人是保守的,美国人是热情的,等等。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

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就会出现一些判断上的失误,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刻板效应呢?(www.chuimin.cn)

对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用发展地眼光看待他人。古语有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历史经验值得汲取。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告诫自己: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用老眼光看待他人,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

(2)要全面地看待他人。有时候,我们看待他人,对他人产生刻板印象,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对方的某个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而没有全方位地了解一个人。因此,我们只有从多方面、多层次着手,才能逐步消除对一个人的刻板印象。

(3)要客观地看待他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看人的时候,不要因为对方的出身、相貌、年龄、性别等因素而认定其好坏,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公正地评价。

(4)一是要善于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有意识地重视和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

心理小贴士

社会心理学中,这种用老眼光看人所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刻板效应有时候是一种偏见,在与人交往中,我们一定要警惕刻板效应,不能因为个人偏见而影响了对他人的判断,也不能让下意识的行为影响到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