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自己人效应:表达相似性的心理分析

自己人效应:表达相似性的心理分析

【摘要】:“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己人效应”。因此,与人交往中,我们若要与他人搞好人际关系,就不能不强化“自己人效应”。强化“自己人效应”,从你这个角度而言,就是要使他人确认你是他们的“自己人”。

1858年,林肯在竞选美国上议院议员的时候,在伊利诺伊州南部进行演说。那时蓄养黑奴的恶霸们平时对废奴主义者就非常仇恨,当然对林肯到此做反对奴隶制的演说恨之入骨,并发誓只要他来就置他于死地。演说之前,林肯说:“南伊利诺州的同乡们,肯特基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要和我作对,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那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们一样有着发表意见的权利呢?好朋友,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人,我生于肯特基州,长于伊利诺州,正和你们一样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认识南伊利诺州的人和肯特基州的人,也想认识密苏里的人,因为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林肯根据听众的情况,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就将自己和听众联系在一起,让听众产生“认同感”,他的话竟把可能面对的敌对怒视变为大声喝彩,据说还有打算与他作对的听众成了他的好朋友。

这里,林肯运用的就是心理学常用的“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同样一个观点,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人说的,接受起来就比较快和容易。如果是自己讨厌的人说的,就可能本能地加以抵制。有道是:“是自己人,什么都好说;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规矩来。”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己人效应”。

因此,与人交往中,我们若要与他人搞好人际关系,就不能不强化“自己人效应”。强化“自己人效应”,从你这个角度而言,就是要使他人确认你是他们的“自己人”。

与人交往之初,如果你能主动表明你和对方在价值观、态度、兴趣以及其他某些方面相近或者相同的话,那么,就会让对方感觉到你们是同一类人,进而能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最终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此,你可以这样制造“自己人效应”:

首先,善于观察,捕捉对方的信息,把握真实的态度,寻找其积极的、你可以接受的观点。这里,你需要做到:

1. 察颜观色,寻找共同点

人们的内心世界,包括其精神追求、爱好、生活品质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们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

当然,这察颜观色发现的东西,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有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或“对牛弹琴”,打动对方更是无从谈起。(www.chuimin.cn)

2. 揣摩谈话,探索共同点

为了发现对方与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同对方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比如,假如你发现对方和你讲共同的家乡话,你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以乡音带动对方的谈话兴趣。

其次,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表明你们是“自己人”:

1. 多强调你们之间的共同爱好和兴趣

若与对方有共同点,就算再细微的也要强调,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共同点,就可以很快地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产生亲近的感觉。这样不但可以使对方感到轻松,同时也具有使对方说出真心话的作用。

如果对方喜欢集邮,那么你可以对对方说:“我对邮票也非常有兴趣,可是一直不知道如何收集和分类,您能给我一些好的建议吗?”如果对方打扮比较时尚,那么,他可能对时尚潮流信息比较关注,如此一来,当你在跟对方沟通时就不怕没有话题,也比较容易拉近关系。

2. 多关心对方,从细节入手

一个贴心、懂得关心他人的人一般更容易获得好感,而该认同感的产生,表明你已经赢得了对方的好感。通常情况下,如果你将这种好感搁浅,你们会返回到陌生人的状态,因此,你不妨多关心对方,这样与对方的关系自然会深化。

心理小贴士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接触陌生人的时候,都是抱有防备心态的,如果我们在正式交往之前先做个“热身运动”,向对方表达与之共同的爱好、兴趣或者价值观等,那么便能更容易获得他的好感,接下来的交流也就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