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成功的反驳技巧:驳人以理,斥人以礼

成功的反驳技巧:驳人以理,斥人以礼

【摘要】:驳人以理,斥人以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屡屡见到令人不满或生气的事,这时“骂人不带脏字”的反驳方式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在现实生活中,反驳别人的不适当的言行可采用以下一些技巧。显然,这是针对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清廉而来的。员工们经常批评,甚至谩骂相关负责人。

驳人以理,斥人以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屡屡见到令人不满或生气的事,这时“骂人不带脏字”的反驳方式就可以派上用场了。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无理的提问,这种场面往往让人窘迫得很,这时必须使点“心眼儿”,学习些应对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得心应手地把自己从窘境中解救出来。

有一个吝啬的老板叫伙计去买酒,伙计向他要钱,他说:“用钱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不花钱买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会儿伙计提着空瓶回来了。老板十分恼火,责骂道:“你让我喝什么?”

伙计不慌不忙地回答说:“从有酒的瓶里喝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能从空瓶里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显然,老板想不花钱喝到酒的言行是不适当的。如果伙计不知如何机智应对的话,或者遭到老板的责骂,或者自己贴钱给老板买酒。

在现实生活中,反驳别人的不适当的言行可采用以下一些技巧。

比对方更荒谬

一位记者向前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说:“你很富有。据说你的财产达30亿美元!”

显然,这是针对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清廉而来的。对于蒙博托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严肃而敏感的问题,蒙博托听了后哈哈大笑,然后反问道:“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60亿美元!你听到了吧?”

记者显然是认为蒙博托不廉洁,但并没直说,而是用引证的方式委婉地表达,蒙博托如果发脾气正颜厉色地驳斥,则既失风度体面,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而心平气和地解释恐怕也行不通,谣传的事情能用三言两语澄清真相吗?

于是,蒙博托除了用“哈哈大笑”表示不屑一顾外,还引用了一位比利时议员的话来反问记者,似乎在嘲弄记者孤陋寡闻,但实际上是以更大的显然是虚构的数字来间接地否定了记者的观点。(www.chuimin.cn)

委婉点拨

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家罗西尼对自己的创作严肃认真,非常注重独创性。他对那些模仿、抄袭行为深恶痛绝。有一次,一位作曲家演奏自己的新作,特意请罗西尼去听他的演奏。罗西尼坐在第一排,开始听得很入神,但是很快脸色就变得有些不愉快了。

后来,他干脆边听边把帽子脱下来,然后再戴上,如此反复了几次,演奏者看到他的这些动作后,就问他说:“这里的演出条件不是很好,是不是太热了?”

罗西尼回答说:“不,我有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我不得不脱帽有所表示。”

虽然没有明说,但那位作曲者一定会从中听明白自己的抄袭行为是骗不了人的。在日常生活中,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反驳他人的方法。

幽默一点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肯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是有话要说时,不妨先用幽默开道,以一种更能让人接受的谈吐表达你的不满,从而给对方以警示。

有一家公司的餐饮部,伙食很差,但是各种菜的价钱却很高。员工们经常批评,甚至谩骂相关负责人。一次,一位员工买了一份菜后就开始发牢骚,他用手指捏着鱼的尾巴,把它从盘子里提起来,冲着餐厅负责人说:“喂,你过来问问这条鱼吧,它的肉都到哪儿去了。”另一位员工要了一份香酥鸡,他发现鸡腿没有了,于是也叫了起来:“上帝啊,这只鸡竟没有腿,它被哪个可恶的人给偷走了?”

由此可见,幽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反驳手段。一方面,不会直接伤害对方;另一方面,却可以一针见血地表达你的态度,同时,还可以避免直接对话造成的尴尬局面。

圆融处世就要使自己柔中带刚,刚中带柔。面对怀有敌意的对手,或是让你感到难堪的人,许多时候,不便于正面与其发生口角。这时,就要学会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应对,这样既能准确地传达你的想法与意愿,又不让对方找到更多的借口来反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