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新观点实际上也并不是完全的新思想,许多前人多少都有所阐释,本文只是在汇通的基础上更为明显地强调出它们的特点和意义来。......
2023-12-01
4.2 精英与大众之断裂
如前文所述,儒学等传统文化不仅有超越,而且有极高妙之超越,并强调超越性是人人可以实现的,并且是人人应尽心去做的必要追求。但是,虽然从理论上讲“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但事实却是另一番景象,不仅不是满街的圣人,而且“圣人是五百年才一见”。因为超越之路是漫长而艰难的,过于高妙的超越也同时意味着极难理解和奉行,以至其超越性只能在少数精英思想中存在,这些精英之少甚至一个时代中也找不到几个。比如宋明儒学即认为自孔孟之后道统即断,而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也只是3个月不违仁,更何况一般众人了。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超越之难以理解、难以实行,从而使得各种人等因心性提升之不同而处于不同层级之中。虽然不是仅有精英与大众截然二分的两个层级,而是依心性提升之不同程度,从低到高有着无限多的层级境界,但层级之间的差距是极为巨大的,其差距之大以至于孔子讲,“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6.21)[63],也就是说,对于某些人而言,超越性道理连讲的必要也没有,因为对方的层次太低听也听不懂,所以才有“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治长5.13)[64]。道德经也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四十一章)[65](www.chuimin.cn)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超越过于艰深,这种只能精英化的超越在现实中是不适宜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高道德、高标准不能因为众人达不到就去降低它,相反,应做的工作是提升低层次者的水平。如果一个思想可以轻易被所有人理解,这个思想一定是“饿了要吃饭、困了就睡觉”之类的动物性需求,奇怪的是现实中居然有不少人认为这种思想就是“最大的哲学”,这也正说明了思想研究的极度贫乏。
总之,儒学强调的超越性过于深奥,以至于产生了精英与大众的区分,而这种区分又进一步促成了实用与超越的断裂。
有关境界与超越:东西文化的形而上对话的文章
三、家国天下我们要关心国家甚至世界的大问题,比如其中的文化问题等,但有效的关注却反而要求我们将思考先行集中于一个人如何面对宇宙人生的问题,即先要将思考集中于自家的问题、切身的终极关怀。......
2023-12-01
[24]牟宗三、劳思光之所以认为心性论要优于宇宙论,正是因为心性论的超越是道而不是理,心性论强调的道德天之超越要优于宇宙论强调的理性规律天之超越。......
2023-12-01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景观文化的这三个层面是融于景物一身无法分离的。它占据主导地位,向其他景观文化地域渗透和扩散。它的景观文化共同体数量占大多数,持续时间长,再生产容易。亚景观文化也并不是完全受主流景观文化的控制,它也有自身的独立性。那么,从当前出发,以景观文化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为标准,可以把它分为大众景观文化、乡土景观文化与边缘景观文化三种类型。......
2023-08-21
而《乱世佳人》中的费·雯丽则更能体现出西方女性的独特气质。东西方女性气质迥然有别,男性气质当然也不例外。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东西方不同的气质,反之,不同的气质又深刻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此言一语中的,正道出了东西方人的气质奥秘。......
2024-05-31
上篇东方儒佛印之圆融境界超越论东方儒佛印三个传统对心性、自然、天道及其关系各有其基本认定,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形而上世界观。儒佛印固然各有其独特性,但它们的独特性可以看成是对同一宇宙真相的不同理解或不同视角,三者的视角相比西方传统当然有着更大的相通性,从而体现了东方的某种特色,这种特色视角正是境界论。......
2023-12-01
史学工作者应以自身的研究成果让大众来分享为目标,即治史是为大众提供历史知识,令历史知识成为大众文化的应有内容;史学书籍应有知识性、故事性和通俗性,以及文字表达方面的可读性。近代史学研究,为史学知识大众文化化创造了条件。史学知识大众文化化,需要向古今民间文学艺术家学习。史学研究成果如果走向大众文化化,史学也会取得大众的信赖,不会被社会抛弃,避免真正的学科“危机”。......
2023-07-02
中西文化差异太多了,可以描述,也可以分析。而一个强势的文化更多的是作“文化研究”。中国比较早的时候的文化比较一般是用“夷夏之辨”这样的说法来进行的。 再进一步看中西文化比较的历史。但当他们来到中国之后,中国的文化和中国文明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更大的失败则是中西这两个世界的交流。这与元朝初年的中西态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2024-10-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