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牟宗三、劳思光之所以认为心性论要优于宇宙论,正是因为心性论的超越是道而不是理,心性论强调的道德天之超越要优于宇宙论强调的理性规律天之超越。......
2023-12-01
2.4 创新之处
从整体思路来看,本文一个特别的整体性构想,就是将东西文化之比较对话与西方内部的科学与宗教之比较对话加以结合。大多比较研究多是单纯在东西之间或科学与宗教之间进行,而将这两种对话结合起来进行就有机会产生新的思路与成果。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两种对话罗列到一起,简单地加和只能使讨论的对象或问题扩大一倍从而可能变得更加空泛,反而不如单独讨论来得更为深入,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两种对话的结合是一种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简单的加合。这种有机结合的实现方法就是,从东方提取出境界论,以之为视角或工具去回应西方科学与宗教之争中的某些具体问题。
这样一来,东西对话就可以变得更有针对性和深入性。从东方提取出境界论,给西方困境以启示从而直接助益于西方文化;反过来,寻求启示的过程又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看到东方文化在今天到底可以拿出什么样的独特思想,实际上也就促进了对东方文化之特质的反思,并且以东方思维面对西方困境,也正是一个东西思想有机地交融、汇通的过程,一个在辩证互诘中上升的过程。(www.chuimin.cn)
这种东西对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境界论去面对西方具体的三个问题,这种以问题切入的方法可以使对话更为深入。如前文所述,三个问题可看成哲学中的悖论,它们突显了西方传统中某些基础性的困境,而境界论对这些困境的回应是直接切入了西方文化的根基性问题,是东西方文化之根的交战,而这种回应或交战的反复诘问,将促使对话逐步深入,这要比一次性地归纳罗列东西文化各有什么特点要深入得多。
科学与宗教关系之研究,狭义来说是西方近现代科学与基督教关系之研究,是西方文化内部的问题。本文的对话方式,一方面跳出了西方文化,从东方视角去看其争论,当然有希望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提供更新的看法;另一方面,也会使西方的科学与宗教之争的问题与中国文化建立联系,从而使一个单纯的“别人”的问题变成一个与自身文化紧密相关的更有意义的问题。
具体而言,本文的比较对话也促成了一些新观点。比如立体看世界的境界论、中国文化的三个断裂、超越是内涵丰富的道而不是抽象规律式的理、超越者是境界而不是位格等。这些新观点实际上也并不是完全的新思想,许多前人多少都有所阐释,本文只是在汇通的基础上更为明显地强调出它们的特点和意义来。本文的这些观点大多十分明确,在对立的争论中明确地选择一方,一个自然的后果就是有所“片面和偏颇”,但片面的深入总要比全面的平庸更好,它至少可以抛砖引玉,以期待对手更深入的反驳,而我们的认识也有望在这种深入的辩诘中得到提升。
有关境界与超越:东西文化的形而上对话的文章
[24]牟宗三、劳思光之所以认为心性论要优于宇宙论,正是因为心性论的超越是道而不是理,心性论强调的道德天之超越要优于宇宙论强调的理性规律天之超越。......
2023-12-01
三、家国天下我们要关心国家甚至世界的大问题,比如其中的文化问题等,但有效的关注却反而要求我们将思考先行集中于一个人如何面对宇宙人生的问题,即先要将思考集中于自家的问题、切身的终极关怀。......
2023-12-01
上篇东方儒佛印之圆融境界超越论东方儒佛印三个传统对心性、自然、天道及其关系各有其基本认定,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形而上世界观。儒佛印固然各有其独特性,但它们的独特性可以看成是对同一宇宙真相的不同理解或不同视角,三者的视角相比西方传统当然有着更大的相通性,从而体现了东方的某种特色,这种特色视角正是境界论。......
2023-12-01
但确切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实践主义,它虽然关注现实世界,但最终落脚点还是超越性诉求,这使之区别于只追求现实实用性的实用主义。......
2023-12-01
[9]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发展我们的内心,就可以知道其本性,知其本性就可知天道了。孟子的一个“尽”字,使其理论的要点和韵味得以突显。尽心即是觉解与创造。......
2023-12-01
[3]如果将整个宇宙看成一个生命整体,则人就是宇宙之大脑,人之心就是宇宙之心,就是宇宙之灵魂。正是人心对宇宙之意向、观照才体现或实现了宇宙之意义,使宇宙之意义在不断的生发、涌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张载等古代儒士才将其求索思考称为“为天地立心”。......
2023-12-01
事实上,判断文化传统好坏的标准太“强”是难以找到的,而文化比较如果仅仅是找个标准去做一次性选择又过于简单化而没有建设性意义。文化比较之可能的最低形而上承诺不是确立一个比较标准,而是确定比较双方共同的关注对象。先行确定一个框架或标准是较强意义上的比较,事实上它更多的是以选定的标准去做一次性的判断。......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