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开拓者的教育之旅:给予与获取的价值

开拓者的教育之旅:给予与获取的价值

【摘要】:给予与获取拥有同样多的东西,不管是知识,还是物品,获取的方式不同,它们的价值就不一样。给予了,又获取了;拥有了,也锻炼了能力,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结局。一个中国家庭,也发生了一个类似的故事,然而,他们却采取了另一个不同的教育方式。同是父女之间的教育,中国的家庭,特别是富裕起来的家庭,往往更重给予而忽视了获取。所以,中国的教育,不管家庭也好,学校也好,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的技术含量。

给予与获取

拥有同样多的东西,不管是知识,还是物品,获取的方式不同,它们的价值就不一样。成功教育的技巧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而不是把东西直接送给学生。

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令人感动:一个经常被父母宠爱的少女想在16岁的生日那天得到一辆红色跑车。她不断地对她的父亲,一位保守的、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说,没有什么能比一辆红色跑车更适合做她16岁的生日礼物了。如果得不到这辆车,她宁愿去死。

生日当天,父亲在门口祝福、拥抱女儿,并说道:“宝贝,我有一样特别的生日礼物给你。它就在车库里,你去看看吧!”

少女冲向车库,把库门打开时,突然呆住了,一脸的震惊:不错,车库里有一辆崭新鲜红的敞篷跑车,但它已经被完全拆散,甚至包括发动机。车库里满地都是拆散的零件。

汽车旁放着一套汽车钥匙以及一张汽车修理工的名片,还有一张她父亲写下的卡片,卡片上写着:“生日快乐!打电话给这位汽车修理工,让他帮助你把汽车装起来。当你做到这一点,它就完全是你的了!爱你的爸爸。”

少女和修理工花了三个月的时间,重新组装了那辆跑车。在她长成大人、结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她还是开着那辆已经用了15年、但性能仍然完美的红色跑车。(www.chuimin.cn)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得讲究一个艺术。不怕给予,但看怎么拥有的。给予了,又获取了;拥有了,也锻炼了能力,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结局。给期望获得的物品赋予特殊的意义,既包含着家长的情感,也带有个人的智慧性劳动的付出。它实在是来之不易,因此孩子会格外地珍惜。

一个中国家庭,也发生了一个类似的故事,然而,他们却采取了另一个不同的教育方式。

这是发生在一个朋友家庭的真实故事,它常常引起我的思考。朋友的女儿在潍坊市某校读高三,住校,一月回家一次。高一时车接车送,女儿时常有一种优越感。班里突然有同学骑上了电动车,女儿也不甘落后,于是向爸爸提出购车的要求。爸爸二话没说,便花了3000多元买下了一辆比较时髦的电动自行车。女儿高兴地骑着上了学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车子不见了。据女儿以后回忆,由于忘了给车子上锁,车被人盗走了。

又过了不久,班里拿手机的同学越来越多,女儿非常羡慕。于是,女儿又向爸爸提出购买的要求。但这次爸爸加了一个条件,只有考试比上一次有进步才能购买。幸运的是,女儿这次的考试确实较以前有所进步。就在开家长会的晚上,爸爸把一款多功能的最新款式的手机送到了女儿的手中。看见女儿高兴的神态,爸爸也快乐无比。爸爸临走前还嘱咐女儿:“千万别再丢了!”女儿调皮地说:“不会的。”有了手机,女儿的活动半径更大了,连初中的同学也经常联系。一月下来,女儿仅电话费就付出了200多元,爸爸还夸姑娘心灵手巧,手机上的各种功能没有不会用的。又过了半年多的时间,不好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手机也丢了。

同是父女之间的教育,中国的家庭,特别是富裕起来的家庭,往往更重给予而忽视了获取。东西总是来得太容易,孩子根本不懂得珍惜。所以,中国的教育,不管家庭也好,学校也好,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的技术含量。一味地给予,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的依赖意识过强,意志品质薄弱,面对困难,恐惧畏缩,不敢进取,主动获取的意识差,创造力明显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孩子劳动的意识,知道所得的东西来之不易,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通过自己的汗水和勤劳获取应得到的东西。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会珍惜,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