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开拓者的教育苦旅:倾听学生真实体验

开拓者的教育苦旅:倾听学生真实体验

【摘要】:学生的体验更趋真实学生的学习效益不仅在于教师的讲,更在于学生有效的学。教师的感受和学生的体验不是一回事,学生的体验更趋真实。但是,讨论的问题未必是学生所需要的。因此,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动。讲,在教师的心目中,一定是认为学生不会。其实,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各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很可能有益于教师,也很有可能优于教师。教师应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安排施教策略,始终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

学生的体验更趋真实

学生的学习效益不仅在于教师的讲,更在于学生有效的学。教师的感受和学生的体验不是一回事,学生的体验更趋真实。

现在,“假问题”充斥着课堂,教师的思维指向和学生的思维现状不一致。学生有了困惑,教师就让其讨论,讨论的场面也很活跃,造成了表面的积极。但是,讨论的问题未必是学生所需要的。因此,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动。

教师的观念不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变,教师不愿意放弃“讲”这块阵地,学生就只能是你“流水线”上的容器,毫无自主学习可言。他们只能等待你的传授,依靠你的帮助。其后果是,遇到问题,马上就问别人。自己不肯动脑筋,不能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依靠别人的思维成果来表达自己的思维,从而失去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和体验,造成自己的不自信,怀疑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造成思维的懒惰。

“讲”是满足了教师“完成任务”这样一个心理普遍存在。不讲,就像是没有完成任务似的。有一天,当把知识获得的途径转化成由学生自己解决时,师生则感到不适应。因此,这还是一个理念问题,一个敢不敢改、敢不敢碰撞现实的问题。我坚信,这一点正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讲,在教师的心目中,一定是认为学生不会。最可怕的问题出现了:学生一旦感到老师怀疑自己的认知能力,自信心将大打折扣,此时,为了迎合教师的“苦心”,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野外觅食”,而选择被动地等待,接受老师的“喂养”,渐渐地学会服从。于是,没有了自己的选择,没有了自己的发现,没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心目中,学生要永远等待教师的“指导”,这是造成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

为了让自己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也在不断地反思,他们或主动,或被动,抑或欢欣,或痛苦,但结果是他们在借助各种途径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不仅借助自己的力量,也借助同学和教师的力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看似水平差不多的人,一旦获取某一方法和技能,他的眼界就高了,视野就阔了,途径就广了,办法就多了,获取知识的速度明显加快,解决问题就更加高效。(www.chuimin.cn)

实践证明,人只有把自己所做的事看成是为自己做事时,他才会更加努力、刻苦,才会想方设法去完成,也才能挖掘自身的潜能,形成自己的能力。

一个教师,始终想按自己的意图设计学生,那么无论如何教学效果都不会很理想。这里面有一个错误的假设,那就是学生一定按教师的意图办事!其实,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各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很可能有益于教师,也很有可能优于教师。有的学生不太张扬却始终尊重自己的真正感受,学习时特别专注,对某些问题的处理速度很快,脑子也异常清晰,擅长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学习速度比一般学生快,深度、广度都是一般学生无法比拟的。

教师的最大问题是认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一定最优,却不认为学生自己也能独立地学习,或者是通过讨论、互助等其他方式学习。

教师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舞台,自己却没有了很多任务,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于是,教师从骨子里认定自己精彩的讲解就是有效的教学,讲完了学生也就掌握了。

我们期待的是,学生成为学习能手,而不是教师的精彩表演。教师应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安排施教策略,始终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