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正确处理学生讲课的艺术效果

正确处理学生讲课的艺术效果

【摘要】:正确地对待“讲”自从“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校内、校外的课我听了不少,总的感觉是:大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动”,课堂上出现了读、说、写、画、演等场面,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待学生的“讲”,一定要讲究艺术,关键看“讲”的效果。当然,对新知识、新环节点拨,“精讲”是最有效手段。

正确地对待“讲”

自从“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校内、校外的课我听了不少,总的感觉是:大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动”,课堂上出现了读、说、写、画、演等场面,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大部分教师均喜欢上“展示课”,特别喜欢让学生当“小老师”,但确实有些学生“讲”的质量不高,这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学生的“讲”,作为一种展示和引领,它的作用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但一旦模式化、机械化,这个“讲”就显得不伦不类,效果将大打折扣。

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把“讲”变成了“念”。对个人、小组进行讨论形成的结论一字不差地“念”,重复着准备好的“板演”或其他文本。这种照本宣科式的重复,难以引发别人的思考,这种呆板地“讲”几乎是在浪费时间;二是把原来的教师讲,变成了学生讲。上课之前,先让学生“备课”,充分准备,然后让学生主讲。这给个别学生提供了准备和展示的机会,对他的发展绝对有好处,但对大部分学生并不公平,他们认为这样的课不真实,自己获取的知识还不如原来多,这就满足不了学生认知心理的需求。

对待学生的“讲”,一定要讲究艺术关键看“讲”的效果。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一是让谁讲。一个对“讲”有“冲动”的人,必然脑子里装有东西,他会对“讲”做好充分的准备,他的“讲”很可能出现一些连老师也意想不到的新东西。对这样的人选,教师应首先考虑,让他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又能为其他同学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对于那些胆怯、慑于发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或许由于性格的原因,或许因没有准备充分,或许是没有弄懂而缺少自信。你必须给这样的学生提供足够大的展示空间,创设一切可能为其提供一次成功的机会,先尝到甜头,找回自信,再给其提供一次能力提升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地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再让他成功。由此可以印证自己的大脑不笨,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具体问题,从而拥有更大的自信。此时的他已经不是从前的他,你的施教在他身上已经产生效果。即使这样,还是要注意“反弹”,不断地提供让他成功的机会,并不断地让他印证自己“我能行”。总之,在“让谁讲”的问题上,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以便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是讲什么。我认为,重点讲思路,讲方法,讲解题步骤的规范,讲应注意的问题,讲新生成的问题,讲解题感受。当然,具体到某一问题上未必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把该讲的讲出来。在许多课堂上,我强烈地感受到,好的“讲”,是在自己充分理解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精确地、概括性地表达出来。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学生个性的张扬无疑是重要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短时间内,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使更多的人在短时间内分享优质资源。

三是怎么讲。“讲”,必须建立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在没有形成自己认知前提下的一切“讲”,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讲”,必须是伴随着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下的产物,它是一个人解题经验的展示。(www.chuimin.cn)

讲一般体现在:1.对自己讲。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地对目标的达成进行自我验收,并在心中默念自己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对有些“讲”不出来的,肯定是自己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随之在题下加以标识,以备在下面的环节中得到解决。2.组内讲。主要体现在小组讨论和在组内陈述自己的观点上。此环节是在小组长的主持下进行的,重点是围绕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你可借助别人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可以用自己的能力解决别人的问题,但都会在短时间内促进自己水平的提高。对自己的好的想法,大胆地讲,你可印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同时,你也会收集到别人更好的想法。对于别人的“讲”,一定要静下心来倾听,决不放过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不让有价值的信息溜走。共同的问题,靠大家的智慧解决,这是解决棘手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3.班内讲。此环节一般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在小组代表展示以后,对各组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突破。这个“讲”含金量更高,在这个层面上“讲”的内容一般是大部分人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也往往是每个人知识结构中的“虚点”。它的弥补和强化,对构筑知识体系是必须的,对优秀学生群体的形成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高明的教师,往往会在大家有争论的问题上进行辩论,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生成更多的新经验和新问题。

“讲”还有多种形式,不管是哪种“讲”,必须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真正想法,讲出自己的风格,讲出自己的水平,让学生通过“讲”更愿意学。对学生的“讲”,教师一定要引导他对解题思路进行分析,把问题理解透彻,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从中归纳出属于自己的解题经验。

四是怎样讲得更好。同样是讲,有的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深入浅出;有的讲,则思维混乱,语无伦次,生涩难懂,让人感到如同嚼蜡,品不出味来。“精讲”,压缩讲的时间,减少讲的“量”,提升讲的“质”;不该讲的一个字不多说,该讲的不仅要讲在点子上,还要讲得津津有味。

无论让谁来讲,无论讲什么,无论用什么形式讲,作为教师必须统揽全局,发挥好其主导作用。这个作用,重点体现在“点拨”上。当学生自学遇到困难,求助同伴也无法解决时,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而非直接告诉现成答案,后面的问题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应把握点拨的火候与力度。讲应在点子上,击中要害,揭示矛盾,提出问题,指出关键,即“点”;拨开疑云,扫除障碍,导通思路,即“拨”。当然,对新知识、新环节点拨,“精讲”是最有效手段。那些满堂讲者,往往是对散见的知识没有理出个头绪,像是隔墙扔砖,很难击中要害;即使击中了问题的“靶心”,也属偶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其根本的问题是:教师的业务生疏,教材没有吃透,个人素质低。

有效的“讲”,不仅包含着个人的智慧,还渗透着个人的情感。它是一个人反复琢磨,不断修改,精心提炼的结果。一次精彩的“讲”的体验,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一次好的“讲”,是一个新的起点,无论多远的航程,都是基于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