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体验更趋真实学生的学习效益不仅在于教师的讲,更在于学生有效的学。教师的感受和学生的体验不是一回事,学生的体验更趋真实。但是,讨论的问题未必是学生所需要的。因此,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动。讲,在教师的心目中,一定是认为学生不会。其实,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各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很可能有益于教师,也很有可能优于教师。教师应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安排施教策略,始终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
2023-12-01
我是这样写随笔的
有一个表达的机会,你可大胆地、随心所欲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说出你的好点子,说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它让你的思维尽情驰骋,让你的情感随意飞扬。一切的一切,均可用你喜欢的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随笔”。
我的随笔是这样形成的:深入地思考某一个问题,尽量涉猎相关的信息,久了必然产生灵感。把这些美好的东西记录下来,形成文字,再对这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进行梳理和整合,总结和概括,然后再起一个题目,便形成一篇随笔。
我的随笔成文与别人可能不同。有的人喜欢计划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什么内容放在什么地方。我却喜欢沿着一定的思维方向连续地想下去,直至写完,不太受格式的约束;我还喜欢当一次思考不完整、不深入时,在此基础上,继续往下延伸,直至找到自己满意的东西;我更喜欢“节外生枝”,在一个感兴趣的点上,让其再生长,有时它长得比主干还粗。记得美国作家富兰克林说他的大部分知识是这样获得的:在寻找某个材料时意外地发现了另外的资料。对此,我深有同感。
对写作,我始终没有一气呵成的本事,于是,我不敢在正式文稿上速成,却习惯于在一些草纸上,在一些小便笺上,在书或本的空白处填充我的想法。我总觉得这样做更能引发自己的真正想法。
有时,我还喜欢用手机写随笔。对发过的短信,常翻翻,多看看。对自己来讲,只要是当时储存下来的,都是有价值的。但以后再看,感受就不一样了,过去认为是有价值的事,现在却未必。那么就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好的留住,对其进行修改、拓展,让它成为一个更好的文本;对那些价值不大的,干脆删除。让自己的机子里储存起来的都是好东西,用起来也方便。这样坚持下来,就会把一条条短信,变成一篇篇文章。
随笔成为电子文本后,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修改。一篇随笔不改十几遍,我绝不会罢休。如此反复斟酌,就会得到更多的“理想产品”。我常常因而拥有一种成就感。(www.chuimin.cn)
发明奇才爱迪生的笔记为他的成功帮了大忙,直到临终前,他还在继续记笔记,共记了3400本,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忘我地工作,他的头脑里无时无刻不在构思、不在思考,为了随时捕捉到跳动的灵感,他养成了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记笔记。我想,只要写真、写实,留下来的文字定有价值。
随笔是自己经过反复思考和充分酝酿而生成的“精品”,它多半来自自己幸福的回忆和美好的体验,它是从生活中采到的最美的花,也是自己听到的最奇妙的音乐,更是自己精心雕刻的、认为最好的艺术品。总之,它是由一些最珍贵的东西形成的,因此不断地写随笔就是在积累好的人生。我想,数年之后,当翻开你的人生长卷,一篇篇随笔记录你丰富的人生经历,定为你增色不少。我的理想是:把自己多年来积累下的随笔结集成册,让更多的人分享我的快乐。
对于写随笔,总有些朋友不喜欢。其理由是没有时间,不好写。我觉得,不能说自己的话,不敢表达自己准确想法的重要原因:一是过于要求完整,过于追求严谨,过于追求格式化,抑制着好的想法的产生,阻碍着思维的发展,限制着经验的生成;二是一些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地钳制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习惯于听话,习惯于给一个题目,做一篇文章,而这些文章又多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恰恰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个个好的想法和新的念头,一次次美好的体验和幸福的回忆,也随时间的流逝而烙在了随笔中。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如果你能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就有可能改变你的人生,遗憾的是,总是有人认为这不可能,总认为一些深奥的理论、一些复杂的操作只是极个别、少数人能做到的,从而没有真正引起人生的变化。有时,为了迎合别人的口味,常常说一些别人的话,总觉得专家更具有说服力。别人几乎左右了我们的思维,左右了我们的语言,左右了我们的行为,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自我。
如何打破这个局面?几年来的随笔生涯,让我坚信:自己想的,亲自做的,亲眼目睹的,往往鲜活生动,写出来的东西常常能打动自己。那些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那些引起自己兴趣的人、事、物,简直成了自己的灵感源。40岁以前,我从没有这样的体验,我也没有这样的奢望。
朱永新有句名言:“一个人坚持写反思,10年后必成名师。”在这里,我也敢断言,如果你养成随手记的习惯,且善于整理出有价值的随笔,不用10年,你必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
有关开拓者的教育苦旅的文章
学生的体验更趋真实学生的学习效益不仅在于教师的讲,更在于学生有效的学。教师的感受和学生的体验不是一回事,学生的体验更趋真实。但是,讨论的问题未必是学生所需要的。因此,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动。讲,在教师的心目中,一定是认为学生不会。其实,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各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很可能有益于教师,也很有可能优于教师。教师应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安排施教策略,始终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
2023-12-01
妇人系夫之号于上,故曰明德。以上二女子,真巾帼中丈夫者。余谓汉之公卿,有愧于此后;晋之公卿,亦有愧于此妃。刘曜陷洛,以惠风赐其将乔属。又增“以上二女子,真巾帼中丈夫者”一句,增“余谓”二字于“汉之公卿”前,显系抄袭。左右告以行脚僧随身之具在焉。上怒,悉命戮于市。十二日,有内人安康朱夫人、安定陈才人,并二侍女失其姓名,浴罢,肃襟闭门,焚香自缢而死。......
2023-08-05
这是我国千千万万工作在信合事业基层,生活在广大农村的人们都密切关注的问题。九岭,桃源诸山中最高峰,“剑”指信合锋芒,意为发展方向也。高大叔的意见,振聋发聩,反响热烈,桃源信用社主任宋杰及工作人员都给予力挺。七嘴八舌,讨论热烈。......
2023-07-04
对主题班会的形式和活动过程的要求,一直只停留在活动进行时的学生参与度上,这个要求就活动的目的来看是不错的,但是从课程化的要求来看,是不够的。为了加深和拓开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加强和加深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还应遵循“课程化”程序,由指导教师在活动前做必要的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反思和体验,及时指导学生如何把在活动中进行的反思和感受,在活动后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以便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2023-11-01
旅途的表达能力的训练除了讲故事的方法,父母可以让孩子将故事进行复述或是将故事留个小尾巴让孩子来编出结尾,总之,就是要让孩子多开口说话,让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方法不光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帮助孩子用更加精准的语言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2024-05-29
合理运用课余时间但凡成功人士,他们对自己的事业总是乐此不疲,在别人看来似乎很累,其实他们不但没感到累,反而心里时常有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剖析这些人,不难发现,他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会合理运用业余时间。课余时间利用的前提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使大脑时刻保持清醒,并且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锻炼,使精力旺盛。科学合理地运用课余时间,是走向自主学习的重要标志。......
2023-12-01
唯有听得最真切,才能说得最准确生活中,最有魅力的女人一定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人。唯有听得真切,才能掌握对方心理,说得准确,打动对方。其实,人也同样,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会道的人。善于倾听,消化在心,这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专心地听别人讲话,是你所能给予别人的最有效、也是最好的赞美。这不仅是对讲话者自己尊严的维护,也是对听者的尊重。......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