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克服环境影响,提高治安-破窗理论解析

克服环境影响,提高治安-破窗理论解析

【摘要】:128.破窗理论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在许多别的城市,警察部门也同样对“破窗理论”引起了重视。在“破窗理论”的指导下,纽约市的治安已经大幅好转,甚至成为全美大都会中,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128.破窗理论

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原封不动地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结果,停放在中产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詹巴斗又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刚过了几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当然,这是从犯罪心理考虑问题的,但不管把“破窗理论”用在什么领域,即使角度不同,道理却十分相似。

比如,在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的场所,没有人会大声喧哗,或“噗”地吐出一口痰来;相反,如果环境脏乱不堪,倒是时常可以看见吐痰、打闹、互骂等不文明的举止。又比如,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的眼光而贸然插队?与之相反,车辆尚未停稳,猴急的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因此,环境好,不文明之举也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文明的举动也会受到影响。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干干净净的墙上,突然有人贴了一张广告,不出几天,这面墙上就会出现大大小小许多广告;住宅区的草地上本来并没有路,后来有人从上边抄近路走,时间不长,这片草地就有了一条不少人都走的路;大街上摆放了很多的鲜花,很好看,也没有人去动。可是有一天,不知是谁搬走了几盆。于是一个、两个、三个,仿佛大街上的花盆,谁都有权利把它搬走。

在公共场合,如果每个人都举止优雅、谈吐文明、遵守公德,往往能够营造出文明而富有教养的氛围。千万不要因为我们个人的粗鲁、野蛮和低俗行为而形成“破窗效应”,进而给公共场所带来无序和失去规范的感觉。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样,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就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纽约曼哈顿13号地铁站的墙壁上,画满了地图。有关于抢劫的,有关于凶杀的,总之是关于各种各样的犯罪的地图。地图上标出了许多个圆点,每个点代表一个犯罪事件。地图每天都会更新,在大街上非常醒目。与这种犯罪地图有关的最有名的追捕是逮住了考克斯。考克斯被控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制造了70宗抢劫案。手法很简单,在电梯里用匕首威胁单个乘客。13号站的地图显示出了一些规律。警长达比安排一个特别行动小组专门关注这宗案例。结果终于在28号街东31号的电梯口把他搞定,当时他最后一次作案的受害者还没来得及打911报警。

如果是三年前,纽约的警察也许从来都不会去关心那些导致考克斯落网的犯罪手法,更不会去老老实实一个一个把那些犯罪规律归纳出来。因为他们的上司从不肯低下他们高贵的脑袋去察看每个星期的地铁犯罪记录。但是这一改变发生在1994年,前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上任以后。布拉顿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推行以扫荡街头犯罪为中心的一项改革。他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嫌疑犯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嫌疑犯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结果是.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开始下降,治安大幅好转。布拉顿在他给《法律与政策》杂志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地铁无序和地铁犯罪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蔓延。那些长期逃票的、违反交通规则的、无家可归骂街的、站台上非法推销的、墙壁上涂鸦的……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使得整个地铁里弥漫着一种无序的空气。我相信,这种无序就是不断上升的抢劫犯罪率的一个关键动因。因为那些偶然性的罪犯,包括一些躁动的青少年,把地铁完全看成是一个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

在许多别的城市,警察部门也同样对“破窗理论”引起了重视。但是他们选择的目标大多是一些市容环境的治理,比如说修路灯,拆旧楼,把那些废弃的汽车全都拖走。结果效果并不理想。比如达拉斯的警察局就有一种非常望文生义的想法:修好窗户,犯罪就会减少。可是往往是维修工人前脚刚走,“咣当”一声就又给砸破了。可见,真正的城市垃圾并不是那些破烂的东西,而是以往被人们掉以轻心的形形色色的小奸小恶。(www.chuimin.cn)

在“破窗理论”的指导下,纽约市的治安已经大幅好转,甚至成为全美大都会中,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同样,在日本,有一种叫“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其主旨也和“破窗理论”相通。比如,日本的企业将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将藏污纳垢的办公室和车间死角也贴上“红牌”,以促其迅速改观,从而使工作场所清洁整齐,营造出一个舒爽有序的工作氛围。在这样一种积极暗示下,久而久之,人人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实践证明,这种工作现场的整洁对于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破窗理论”,我想到了另一个心理学家威尔逊所讲到的“护花原理”。

原来在威尔逊生活的那个城市里有一座公共花园,每当春天繁花盛开的时候,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来此驻足欣赏。然而,让人烦恼的是,游客中总是会有一些不自觉的摘花者,甚至许多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没来得及绽放她的美丽,就被折了下来。这些花朵有些被游客带走了,有些就被抛在了花园里,好不让人心疼。尽管公园的管理者在公园里写了许多的牌子,如:“摘花可耻”、“禁止折花’、“摘了花朵,丢了修养”等等,然而,人们似乎对这样的牌子视若无睹,照折不误。

后来,公园的管理者就找到了心理学家威尔逊,向他诉说了苦衷。威尔逊说:“你何不转换一个角度来提醒人们呢?”于是,他亲手为公园写了一些警示语,如:“花朵的自然之美,正是你心灵之美的映射”,“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你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一份赞美”,“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上帝是花之美的缔造者,你是花之美的保护者”等。于是,公园的管理者就用这些诗一样优美动人的警示语换下了以前的牌子。从此,这个公园里的情况发生了巨变,折花的人也骤然减少。后来威尔逊这样解释说:“花园的美丽,需要人们用心灵的美丽来护持,你欣赏了他人品格的美丽与高贵,他自然就会付之等价的行为来回报你的欣赏。”他的话,就被人们称之为“护花原理”。

“破窗理论”强调的是从外在的环境育人,“护花原理”强调的是从内在的心灵育人,但是,这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强调:外在的和谐必须与内在的和谐相统一。

“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