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紧抓弱点瞄准人性的弱点最能治住人每个人、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弱点。从弱点着手是管人管事最有力的底牌之一。抓住部下的把柄和弱点,就可以使之感激畏惧地服从你。同时,功名之心人皆有之,人性的这一弱点也可以巧加利用,以使其为整个团队服务。朱博上任后,有人向他告发了此事。尚方禁已经俨然成了朱博的亲信、耳目了。经过充分准备,孙刘联军准备采用火攻击曹军。鉴于此,诸葛亮便考虑起人员的调配。......
2023-12-01
一 含而不露 千万别让人一眼就看出深浅
真正聪明的管理者从来不轻易让下属看出他的深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别人的尊重。没有人看得出你的极限,也就没有人挑战你的权威。因此,管理者要在下属面前立威,就应当效法“神灵”,做到含而不露,不要让任何人了解自己的底牌。
一个人在事业上和生活中的成就主要取决于他的“情商”,而不是学 历或能力。尤其是处于权力场中的管理者,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那么终会有一天,你会被上下左右的人所控制。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控制自己的人才能避免被他人控制,才能有效地控制别人,才能有效地管人管事。
越是管理手段成熟的管理者,城府便越深。这是古今中外的掌权者用以防范和控制别人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历来聪明的当权者一般都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牌和实力,这样使得部下就难以钻空子了,就会对领导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畏惧感。领导如同在暗处,下属如同在明处,控制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具体来说,管理者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下列好处:
(1)避免自己的弱点被利用。要知道,无论是谁,只要稍有智力,便多多少少练就一些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情绪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一来,如果你的情绪表达失当,你的意志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别人的掌握。因此,高明的管理者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他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
(2)情绪自控是做出正确决策的需要。管理者一旦露出了“真情”,就容易为人所看穿,情绪受到影响,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管理者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尽量控制个人的感情,而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付事情,这种性格的人才配做一位称职的领导。
(3)做好工作需要积极情绪的支持。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是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发展,某项事业的成败兴衰,相关人员的利害得失的复杂劳动,没有积极情绪的支持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你自觉主动地对个人的情绪进行自我控制,创造良好的心境。
(4)情绪自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管理者贯彻其管理意图,组织指挥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外部条件。管理者本人的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与其相联系的相关人员和组织成员。一个性格孤僻、冷漠、偏执、自大、暴躁的管理者,其不良情绪必然会影响与他人的
1.控制自己是控制别人的基础
正常交往,必然会妨碍他与上下级之间顺畅的沟通与团结,更难以建立起个人的友谊。而一个乐观、自信、宽厚、幽默的管理者,就容易与相关人员交往,容易获得上下级的支持与帮助。
(5)情绪自控也是增强管理者理智的核心。情绪是有迁移性的,平时我们讲的“爱屋及乌”、“惊弓之鸟”、“草木皆兵”等等都是情绪的迁移性的表现。这种迁移性,带有十分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具有主观性。如某些管理者工作中受到挫折,内心里郁闷,在管理者身上会情不自禁地耍脾气、发怨气,因而影响了团结,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局面。因此,管理者必须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这种自控反映了管理者个人的修养和心理自控水平的成熟程度,表现了其理智水平的高低。
(6)情绪自控能使你在组织遭遇到困难时保持若无其事的冷静与沉稳,这是最能安抚民心的方法。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流露出不安的表情或慌乱的态度,便会影响到全体下属,一旦根基动摇,就会带来崩溃。
(7)情绪自控也会使你在对外交涉谈判中具有从容镇定、成竹在胸的泱泱大风。如果把持不住露出感情,如同自掀底牌一般,很容易被对方控制,而屈居下风。
虽然说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但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想维护自己的威严,使自己显得更加成熟,必须时刻保持理性的头脑,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藏好自己的底牌,做到喜怒不行于色。只有学会控制自己,才不会把事情搞糟,也才不会被别人所控制。
做到控制自己,其要点是:第一,在你欣喜或愤懑时,让别人看不出来,喜怒哀乐不露于形。第二,你的“色”或许是你内心的反面,又或许是你内心的表现,但都要达到你自己想达到的目的,都要为你的管理目的而服务。
控制自己,必须要把握住迷惑对手的度,如果把握不好,过犹不及。在适当的时候也不妨“虚则虚之,实则实之”,以搅乱对方的判断思维。当然,这种手段是必须控制在不使自己受到严重损害为前提的。喜怒形色还应该控制在让手下人能明白你的真实意图的度之中,否则,也会贻误时机。
2.一览无余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
在复杂的权力场中,最忌讳别人一看你的脸色、一听你的言辞就知道阴晴寒暑、雨雪风霜。兵法云:“兵不厌诈,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能而示之不能,战而示之不战。”如果你不知道藏好自己的底牌,不懂得心藏九天玄机,就难以做到含而不露。如此,便会显现三大弊端:一是你的部属可洞悉你的心灵,使其可施展反操纵术,把你操纵于手心之中。二是你的观点、主张、决策、布置很容易被对手掌握,那样,你就只有等着葬送自己。三是容易得罪上司和同事,为自己的仕途平添许多障碍。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你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和我们交往的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要隐藏自己,其区别无非是时间和程度不同罢了。如果我们让自己一览无余,处处都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必将给自己带来诸多麻烦。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一览无余不仅不是什么好事,相反地,还是相当危险的事。
巴顿就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他爱放大炮、胸中毫无城府,不但使上司颇为难堪,自己也失去了不少人缘,被同事们称为“和平时期的战争贩子”。
1925年,巴顿到夏威夷的斯科菲尔德军营担任师部的一级参谋。一年后,他被升为三级参谋。他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战术问题和部队的训练提出建议并进行检查,但由于他胸中没有城府,因而经常得罪别人。1926年11月中旬,他观看了第二十二旅的演习,对这次演习非常不满。他直接向旅指挥官递交了一份措辞激烈的意见书。他的这种做法是纪律所不允许的,因为他只是一名少校,无权指责一名准将指挥官。这样一来,他便招致了上司的非议和怨恨。
但是巴顿并没有因此把心里的底牌藏起来,仍然照“露”不误。1927 年3月,在观看了一场营级战术演习后,他又再一次大发其火。他指责营指挥官和其他人员训练无素,准备不足,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虽然这次他很明智地请师司令部副官代替师长签了名,但其他军官们内心里很清楚,这又是巴顿搞的鬼,所以联合起来一致声讨巴顿。众怒难犯,师长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位爱放大炮的参谋从三级参谋的位置上撤下来,降到了二级。
不懂得保留底牌,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一个人即使是天才,若丝毫不懂得收敛,也是很难立足的,而且会招致厄运。崭露锋芒是正常的,但应该认清形势,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才能做到自我保护。当年刘备寄曹操篱下,青梅煮酒论英雄之际,难道一个雷鸣电闪果真能吓得刘皇叔酒杯掉落?这也只不过是刘备含而不露的一种表演罢了。倘若此刻曹操看出端倪:此公日后将割据蜀国与我一争高低,那刘备就死在临头了。
含而不露的好处除了最基本的自保外,还在于让对手充分暴露,并且让他无法搞清自己的意图。攻之,可乘其不备;击之,可自由安排。也就是说,含而不露的根本目的不在含而在露。你必须看准时机,在该露的时候毫不犹豫,立刻行动;同时,在“含”的时候,也并非被动地四处躲藏,而是藏中有露,时而藏时而露,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样才能保证他日时机一到,你能一击必成。
3.切勿成为毫无掩饰的“透明人”
获得别人的尊敬和仰视,最需要的是让人们摸不透自己的心思。在具体工作中,如果一个管理者把心里的底牌都摊给他人看,做人做事毫无掩饰,处处都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必将给自己带来诸多麻烦。
只要你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在现实社会中,除了禽兽和野蛮人,根本不会有毫无掩饰的“透明人”。为此,管理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记得适当地戴上面具。至于什么场合应该戴什么面具,就像戏台上唱什么角色该穿什么戏服一样,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就职场而言,我们有如下建议:
(1)不可轻易动真感情
作为一个领导人,社交活动不免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关。下班之后,与同事、下属或上司一起喝杯酒,聊聊天,不但有助于日常工作,还可能知道与工作有关的信息。因此,单位举办的各种聚会,自然要积极参加,就是与同事及上司打上一两场“社交麻将”也很有必要。但是,有一点要时刻切记:不可轻易动真感情。
在权力和利益场上,只有在大家都放弃了相互竞争,或明知竞争也无用的情况下,才会有友谊的存在。如果你轻易地交出真心,甚至动了真感情,只会自寻烦恼。
(2)掩盖自己的“野心”,以便保护自己
蓝领与白领不同的地方之一,是蓝领向上流动性不大,升迁的机会不多。因此,蓝领工人打的是正规战术,集体讨价还价,争取共同的利益。而白领阶层则大多都有个别拼搏的机会,获得升迁是单打独斗的结果,甚至要通过“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方式才能达到目的。因此,白领之间不但没有蓝领的那种同志感情,往往还好互相猜忌。这种生存竞争环境,犹如深入敌后、孤军作战的游击队。而游击队斗争的最高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作为管理者,多为白领阶层,但许多力争上游的管理者,很注意将对手打倒,却往往不善于保护自己,这是不足取的。正确的做法是:一方面,要友好竞争;另一方面,更要在众人的竞争中保存自己,在势孤力弱的情况下,就要夹紧尾巴,千万不要露出自己全力拼搏、一心往上爬的“野心”,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也有“不招人忌是庸才的说法”,但在一个小圈子里,招人忌者是蠢材。聪明的管理者,往往是在积极争取往上前进的同时,还能很自然地摆出一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超然态度。其秘诀就是善于用面具盖住底牌的缘故。
(3)在单位里不可随便乱说话
在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是真空般一尘不染,“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亦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下,如果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则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
事实证明,人只有先求安身立命,适应环境,然后才能设法改造环境,顺利地走上成功之道。因此,说话要小心些,为人要谨慎些,避开生活的误区,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主动权,无疑是对自己很有好处的。
4.谨慎的沉默是精明人的庇护所
很多杰出的管理者都是和蔼可亲的,但在他们慈眉善目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超强的管人手段和不可名状的管理心机,这就像我们常说的:平静的海水往往比波澜壮阔的海水更为可怕。
所以,如果你希望人们注视你、尊重你,就应当含而不露。你越是大事张扬、暴跳如雷,下属就越是不怕你;相反,你越是默不作声、含而不露,下属就越是对你毕恭毕敬。
寓言故事《黔之驴》中,老虎被驴一开始的声势所震慑,但渐渐地就发现这只不过是驴的“日常工作习惯”而已,于是老虎心中窃喜,内心盘算着驴“技止此尔”(就这点儿本事了),于是便来个饿虎扑食,驴便一命呜呼了。
谨慎的沉默乃是精明之人庇护之所。心中一有事情就全力张扬,绝对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还会招来评头论足。倘若它们还有什么美中不足之处,则他的不幸还会加倍。
李刚是一家大公司的一个分公司的经理,脾气相当暴躁,经常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动辄扬言要把某某开掉,一开始大家都挺害怕,于是做事便都很小心谨慎。但是后来,大家渐渐发现发脾气只不过是他的“日常工作习惯”而已,并不能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变革,于是大家便继续我行我素。李刚看到这种众人没把他放在眼里的情形,于是,便恼羞成怒发更大的脾气。就这样,渐渐地,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感觉这位经理发一发脾气只不过是为了彰显他的地位,并没有实际性的意义。真正的哪一天他不发脾气了,大家反倒感觉很奇异。
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管理者都喜欢自觉不自觉地在下属面前耍一耍威风,大事张扬,以此来显示他是个领导。许多管理者认为,管人就是要对下属吆五喝六,指挥周围的人,否则,管人就失去了乐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高压式的管理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了。下属已不再是用来赚钱的工具。现代管理者在下属管理之中更注重加入一些人性化的东西。面对下属的错误大发雷霆并不是什么好办法,有时保持适当的沉默、宁静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通常来讲,当你批评下属时,他的情绪波动是很大的。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成年后更是觉得面子是很重要的。也许你的大发雷霆只是想劝导他一番,并无他意。但是无形中你却伤了下属们的自尊心,让他们觉得颜面挂不住,索性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那样,你的大发雷霆岂不是得不偿失?所以,不要到处都充满着你的斥责声,在你的适度批评之后保持一个沉默的空间,让下属有些时间冷静地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相信这更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威慑。一方面,下属会因为你的“点到为止”感谢你为他们保留了颜面;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你宽广的胸怀。你的默不作声并非是对错误的迁就,而是留给了对方一个自省的余地,这样做要比大发雷霆好得多。
所以,最好不要第一次就用尽自己的全力。真正聪明的管理者从来不会轻易让下属看出他的底牌,让别人猜测他会不会发火,要比一开始就发威而且一成不变更加有效,自己也更能获得下属的尊重。
5.“深不可测”可以使人肃然起敬
下属对领导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畏惧感。所以,如果你想要受人尊敬,你就不应该让任何人了解你的底牌(或者说是深度)。如果人们无法知晓一条河流的确切深度,他们就会对这条河流产生一种敬畏之情。如果一个人的深浅不为他人所知晓,他就会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小心翼翼地保持一种深藏不露的状态,可以维护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声望。
这一条原则告诉我们,如果你并非真的是深不可测,你至少要把自己装扮成深不可测的样子。我们应该记住希腊先哲的一句话:“半藏半露比一览无余要好得多。”因为如果我们只显露一半,则藏匿起来的另半在一他人的心目之中会比它的实际大小要大。
一定要让所有的人了解你,而又摸不清你的底数。出奇制胜往往最令人心悦诚服;过分显露既无用也无趣。不急于表态可以让人揣测不已,尤其是在你的地位至关重要足以引起人们期待的时候,“神秘”就是靠其深不可测而使他人肃然起敬。即使你必须道出真相,也最好避免将一切和盘托出。
建立深不可测的神秘形象有个非常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绝不解释你所做的某件事。
有时候,你会遇到人们对你以非常少的时间能完成许多的事惊叹不已的情形,这时候他们会感到诧异。如果是这样,那就让他们去诧异吧。绝对不要向他们解释你已开了一个星期的夜车,你要做的只是微笑不语。假若有人惊奇为什么你突然瘦了20磅,别告诉他们你是在做运动或节食,所要做的仍然是微笑不语。你能在3日以内拟出一项重要的行销策略计划,其实你只是将5年前早就拟好的那一份拿出来,按照目前的市场状况改写一下。但别人问起来时,你绝不要解释——仍然是微笑不语。
可见,如果你希望别人注视你、敬仰你,就应当“含而不露”,使自己看起来“深不可测”。想要在管理领域干出一番成就的管理者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即使你并非深不可测,也可以先从外表上让自己显得深沉稳重,腹有良谋。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应该把这条原则作为自己管理和处世艺术的首选:运用你个人的技巧对一种场合进行权衡,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谋略。它可以使你为人所知,却不为人所懂;可以使你树立自己的理想,却永远也无法完全达到自己的理想;可以使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树立更高的理想,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期望。
不过,我们希望你不要将这种手段运用在其他事情上。毕竟,让人随时心生警戒并非什么好事。头脑太聪明、个性太精明的人,通常都很难应付。由于脑子整天转个不停,不论什么事情都会事先预计好,会让人有松懈不得的感觉。同时,一发现别人的缺点,便会立即指出来,即使没有当场表明,也会让对方觉得:“这个人不知道有什么企图!”警戒之心乃油然而生。在普通交际场合中。这种结果不利于我们与别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在向下属安排任务时,你也应当让你的下属对状况完全了解,并不断提供他们新的资讯。要下属做什么,必须解释明白,否则,不利于他们正确地贯彻执行。但有关你自己,你则要像魔术师一样,不要轻易解释你所做的事情,你只要多用微笑,就能让人觉得你深不可测。
6.有意识地拉开和下属之间的距离
中国古代的大圣人孔子曾说过一句话:“临之以庄,则敬。”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管理者不要和下属过分亲近,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把自己的底牌掩盖起来,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就可以获得他们的尊敬。
法国的戴高乐也曾说过:“伟大的人物必然会与别人产生距离,因为没有距离就不能树立权威,没有与世俗的距离就不能产生威信。”可见,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树立权威,赢得下属的尊敬。
有些管理者认为,越是平易近人,越是能和下属打成一片,越能赢得下属的尊敬。但是结果却往往恰恰相反。为什么呢?问题就恰恰出在这种距离的处理上。
当然,管理者为顺利展开工作而注重同下属保持亲密关系固然重要,但一定要避免与下属私交过密。因为,管理者一旦与下属失去距离感,必然会难以随意支配下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往往束缚人的心灵,从而使你对下属难以采取公事公办的态度。比如:前一天晚上刚刚在一起推杯论盏的下属第二天却迟到了,对此,上司会在批评与默许之间左右为难。如果默许,自然会引起别的下属的不满;如果批评,这位下属难免会不服管教,或者暗地里说:“哼,昨天还和我称兄道弟的,今天就翻脸不认人了。”
作为一个管理者,请你回想一下,你是否经常与你的下属共同出入各种社交场合?你是否对你的某一位知心的下属无话不谈?你的下属是否当着其他人的面与你称兄道弟?如果已经出现了上述几种情况,那么危险的信号灯已经亮了,你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与你的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太过于亲密。
俗话说得好:“有距离才有美。”适度的距离对你是有好处的。即使你再“民主”,再“平易近人”,也需要有一定的威严。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过于亲密,会使人觉得你与他的关系已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哥们儿了。于是,其他下属也开始对你的命令不当做一回事了。
有些管理者宽厚仁慈,试图与下属建立一种“亲人式的关系”,这种良好的心愿往往在实际运用中屡屡受挫。与下属不分彼此、交情深厚,下属就可能恃宠而骄,难免会散漫,执行力不强,工作易受阻碍;也因为没有了距离,下属会对管理者的底牌:生活习性、个性爱好等了如指掌、全面掌控,难免被一些下属投其所好甚至会瞄准管理者的弱点,巧言令色、步步为营,让管理者权力被架空;也不排除某些下属会仗着与管理者的“交情”,狐假虎威、发号施令,不分里外、上下、轻重场合,对管理者失去应有的尊重与敬畏之心,严重损害管理者的形象与威望。同时,管理者若经常与一部分人打成一片,难免会忽视其他另一部分人,厚此薄彼,显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可能会偏听偏信,被误导视听,阻塞了进谏之路。正直忠诚者被拒之门外,别有用心者却近在身旁,久而久之,难免会不出现问题,给企业发展造成危害。
在日常的管理中,你是否会听到下属这样议论你:头儿这些天是怎么了,前天还与我们有说有笑地吃晚饭,今天又把我叫到办公室给训了一顿,一会儿把我们当做朋友,一会又要做我们的主管,真没想到他会这样对待我们,太令人失望了。
还有一些管理者也曾有过这样的经验,你与某位下属关系密切,甚至把他当做知己,下班了一起去吃饭、消遣,工作中,他遇到什么困难,也会指点一下。但是当有职位空缺的时候,你选择了另外一个更适合此职位的下属。这就导致这个和你关系好的下属怒不可遏,会质问你为何不提拔他,他还会生气地以迟到早退,工作散漫对你进行报复。本来双方亲密的关系,也在一夜之间跌落到冰点。落得这样的收场,管理者本身也得负一点点责任,因为你没能让他弄明白“公事与朋友是两回事”这一个戒条。
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你一方面想当下属的好朋友,另一方面又想当好上司,同时想扮演好这两个角色只会让你吃力不讨好。你的下属会对你的“两面派”行为怀恨在心,而上司则会怪你办事不力,你只好两头受气。
可见,与下属关系过于亲近,并不利于你的工作,反而会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善于把握与下属之间的远近亲疏,使自己的领导职能得以充分发挥,这一点必须得重视起来。
7.适度摆架子能使心机不被窥破
管理者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上,若想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懂得适当掩藏自己的底牌,使自己的心机不被窥破。如果下属很容易就揣摸到上司的心理,他就很可能用之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从而危及或破坏管理者意图的实现。而不暴露自己的一个好办法,就是体现出与下属的等级,使自己保持一种上司的状态,以树立权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架子”。
说起“架子”似乎就很是让人们讨厌,认为是脱离群众的表现。但实际上,它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其内在的理由或者说合理性。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架子”一词的解释是: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这的确是人们对“架子”的普遍印象和产生反感的原因。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架子”绝不仅仅是一个消极、负面的东西,而是有着它积极而微妙的意义,成为许多管理者领导和管理下属的一种十分有效的艺术性方法。
许多领导正是通过有意识地“摆架子”,使下属认识到权力等级的存在,感受到领导的支配力和权威。而这种权威对于领导巩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张是绝对必要的。如果领导过分随和,不注意树立对下属的权威,下属很可能就会因为轻慢领导的权威而怠惰、拖延甚至是故意进行破坏。所以,领导通过“架子”来显示自己的权力,进而有效地行使权力是无可非议的,对于领导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是必要的。
“摆架子”会给领导带来威严感,会给下属产生这样一种印象:他可以随时行使他的权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威严感会使领导形成一种威慑力,使下属感到“服从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服从则会给自己造成不利”。
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者必须是一只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如果被人认为是轻率浅薄、软弱怯懦、优柔寡断,就会受到轻视。他应该努力在行动中表现伟大、英勇、严肃庄重、坚忍不拔。
有“架子”的领导就仿佛是一座云雾缭绕、幻象纷呈的大山,看上去高深莫测,不可捉摸。其实,这种掩盖底牌与心机的效果正是树立权威的需要。
领导的“架子”还是一种避免无缘打扰的防范性措施。你太随和,人人都以为你好说话,所以,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来找你定夺,你把“架子”摆起来了,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小事的烦扰,从而集中精力去谋大事。所以,“摆架子”应该是领导艺术的一部分,有利于管理者对政务的决策。(www.chuimin.cn)
“摆架子”还有利于丰满领导的高大形象,它有时是一种自信和自尊的体现,使管理者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威信,从而唤起下属的“敬佩”和“朝拜”。当然,下属中腹有良谋者也会偶然发现领导的装腔作势,但却不愿意拆穿这个西洋镜,因为无论是谁,都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中国人以获得权力为荣耀,不摆出一点“架子”,怎么能显示出领导的高大形象呢?
所以,管理者的“架子”绝非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它还包含相当的领导艺术的奥妙,更有着心理学上的微妙含意。群众都有服从权威的倾向。而管理者通过得体的“架子”表现出来的自信心、意志力、傲视群雄的态度以及“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气势则有助于增加自己的权威,更能从形象上唤起别人的敬佩和好感。最重要的是,没有神秘感就不可能有威信,因为对于一个人太熟悉了就会产生轻蔑之感。
当然,凡事都过犹不及。一方面,一点“架子”不摆,可能会被人瞧不起,工作起来难以服众;另一方面,你“架子”摆得太足,与人离得远远的,也会有负面影响。所以,管理者“摆架子”一定要把握好度,这样才会让自己的管理职能充分得到发挥。
8.学会“扮作神秘”和“吊起胃口”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得不到珍惜,而总也得不到的东西,常常被认为是最好的。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所以,管理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多留点神秘感,吊一吊对方的胃口。这不仅是树立自己威严的需要,也是表现自己重要性以及调动下属积极性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历史故事,后来,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果然正是按照在茅庐中计划的那样,强借荆州,智夺西川,建立了蜀国,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这其中,就涉及到几个疑问,令人感到不解。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民之术,克敌制胜之法,为何深藏不露?正当请缨之年,治乱交替之际,群雄并起之日,不思建功立业,莫非真要老于林泉之下?
诸葛亮为什么要刘备三顾而后才与他见面,而且从秋末到早春,拖延了数月?
这正是他善藏底牌、深谙“神秘”之奥妙的缘故。
孔明之所以迟迟不出山,之所以不投靠曹操、孙权,是因为他绝不只想当一个职业谋士。他要做吕尚、管仲那样的丞辅将佐。
这是他“隆中对”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即自谋的目标。第二个战略目标才是为怀胎腹中的“蜀国”制定建国争霸方略,从三国鼎立到恢复汉室的统一天下。
第一个目标立即就达到了,第二个目标终其一生也实现了一半。
刘备三顾而后见,反映了诸葛亮谋定而后动的谨慎深谋。
首先,是要考察一下刘皇叔的诚意和他对自己的需求程度。如果刘备抱着一种见不着就拉倒的态度,那就表明自己在他心目中没有地位,对自己的需求程度很低。在心目中没有地位,在政治军事上也不会有地位。对自己需求程度低,也就可能随时抛弃自己。既知如此,何必出山。诸葛亮也就只好拉倒。
其次,诸葛亮要留出充分的时间准备“隆中对”。等到刘玄德第三次来访时,他不仅已经胸有成竹,而且连未来国家的蓝图都画出来了。
这才是他故作“神秘”的真正原因。
“吊起胃口”在管理者调动下属干劲的过程中也很有用处。
在很多人看来,他生存的价值就在于升官发财,因为这不仅是事业有成的标志,而且能带来数不清的好处。所以利用“高官厚禄”来驾驭下属,历来是管人管事者手中的法宝。但如何把握封官的时机,选择封官的对象,安排官职的大小,秘诀也是“吊起胃口”四个字。
杂技团里的猴子为了获得食物,通常都是非常听话地表演各种绝活儿,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有经验的驯猴师都知道,猴子吃饱了就不再听话了,所以,他们在什么时候都不给猴子吃饱。贪功求利,乃是人性的致命弱点,适当地“吊起胃口”,让人永远带点饥饿感,他才会干劲十足。
南宋初年,面对着金人的大举入侵,当时号称名将的刘光世等人,只会一味地避敌逃跑,而不敢奋起反击。这一方面,因为他们天生患有“软骨病”,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官已高,位已尊,以为即使立了大功,也没有更大的升迁了,他们便安于现状,什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此时对他们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当时岳飞虽然已崭露头角,但毕竟还没有太大的名望和地位。只有他在和金人进行着殊死的战斗时,才有个叫郡缉的人上书朝廷,推荐岳飞。那封推荐书写得很有意思:
“如今这些大将,都是富贵荣华到了头,不肯再为朝廷出力了,有的人甚至手握重兵威胁控制朝廷,很是专横跋扈,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再重用呢?”
“驾驭这些人,就好像饲养猎鹰一样,饿着它,它便为你搏取猎物;喂饱了,它就飞掉了。如今的这些大将,都是还未出猎都早已被鲜汤美肉喂得饱饱的,因此,派他们去迎敌,他们都掉头不顾。”
“至于岳飞却不是这样,他虽然拥有数万兵众,但他的官爵低下,朝廷对他也未有什么特别的恩宠,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低级军官,这正像饥饿的雄鹰准备振翅高飞的时候。如果让他去立功,然后赏他某一级官爵,完成某一件事,给他某一等荣誉,就好像猎鹰那样,抓住一只兔子,便喂一只老鼠,抓住一只狐狸,就喂它一只家禽。以这种手段去驾驭他,使他不会满足,总有贪功求战之意,这样他必然会为国家一再立功。”
虽然说这位郡缉将岳飞看成是一个贪功求利的人,实在是对我们伟大民族英雄的曲解、贬低。但是,他在推荐书中所涉及到的两种权术,却可以为管理者如何管人提供很好的参考。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权力场上毕竟是“粥少僧多”,官位有限不可能随意授人,再说如果封得太滥了,“官”自然贬值,也就不值钱,失去了诱惑力。太平天国后期在湘军与淮军的夹击下,太平军处境日益艰难,为了挽回败局和鼓舞士气,天王洪秀全采取了“封王”的招术。据统计,洪秀全先后分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大小文臣武将,亲朋故友,甚至一个并不怎么起眼儿的人,都如愿以偿地戴上了“王帽子”。然而时间一长,这一招也就不那么灵了。
正如上文所言,人都有这样一个通病,这就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并不珍惜,只有自己千辛万苦争来的才格外看重。“封王”不但没有达到齐心协力挽回败局的目的,反而导致了太平天国内部秩序的严重混乱,大家都是“王”,谁也不服谁,彼此离心离德,谭绍光被“八王”出卖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客观上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覆亡。
可见,“吊起胃口”对于有效驾驭下属的作用不可忽视。它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要充分吊起下属的胃口。一方面,要如同商品交换一样,“得一兔则饲以一鼠,得一狐则饲以一禽。”立小功得小利,立大功得大利。要有意识地把过程拉长、分段,使下属取得突出业绩的欲望永远处于饥饿状态,永远不会有满足感,这样他才会总有立功的原动力。另一方面,要保证“官位”的稀有性,不能人人封王,这样才有足够的“诱惑力”。
二是满足下属的欲望不仅不能一步到位,而且最好永远也不要到位。一个人工作上的欲望过早满足了,立功进取的意志便懈怠了;一旦达到其欲望的顶点,不但立功进取的意志消失,甚至还可能滋生野心,动摇你的权威和地位。
9.不能让人窥视到自己的“内幕”
作为一位管理者,在塑造自己形象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能让人窥视到自己一些生活上或工作上的“内幕”,以免丢掉管理者的身份。这一点非常重要。
领导的位置看起来舒服,但坐上去可就没那么惬意了。上上下下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你的一举一动,一旦你出现了某些不该出现的行为,或者你的某些底牌和缺陷被别有用心者知晓,就等于将小辫子直接塞到下属的手中,这对你来说,可是非常不利的。当你在指挥下属时,他们会在背地里说:“他干的那点好事我都知道,还好意思来命令我!”当你因为下属违反了某项制度而要对其实施惩罚时,他们就会拿着你的把柄或明或暗地要挟你。这样一来,你名为顶头上司,实则等同于他们手中的“傀儡”。
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一般说来,每个人都有他光彩的一面,也都有他相对阴暗的一面。有个寓言故事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挂有两个袋,一个袋里装有优点露在身前,另一个袋里装有缺点藏在身后。不管这是不是人性的弱点,但把自己光彩的一面显示给大家,把阴暗的一面隐藏起来,这是我们不少人的本能。
要想避免被动,管理者就要在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善于把自己的底牌和隐私隐藏起来,不能让人窥视到自己的“内幕”,以防授人以柄。
(1)自己的事不要随便跟外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压在内心里不愿为人知的事情。即使你跟某个下属感情不错,也不要随便把你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诉对方,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你的秘密可能是私事,也可能与公司的事有关。如果你无意之中说了出去,很快,这些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它会成为公司上下人人皆知的故事。这样,对你极为不利,至少会让这个和你感情不错的下属多多少少对你产生一点“疑问”,而对你的形象造成损害。
还有,你的秘密,一旦告诉的是一个别有用心的人,他虽然可能不在公司内部进行传播,但在关键时刻,他会拿出你的秘密作为武器回击你、要挟你,使你在管理工作中陷入被动状态。因为一般说来,个人的秘密大多是一些不甚体面、不甚光彩甚至是有很大污点的事情。这个把柄若让他人抓住,你就可能成为这个人的“傀儡”。即使没有这么严重,那至少也会使你在处理与他相关的事情时“投鼠忌器”。
(2)家庭住址最好与公司地址距离较远些。虽然每天上班还要来回坐车,但却可以有效地把公事、私事分别开来。管理者在与自己的亲戚朋友之间私人往来时,留给他们的个人地址,应该是家庭住址,而不是办公室的地址。留给他们的电话号码也应该是家中的而不是办公室里的。这样,你那些亲朋好友在找你时,可以直接找到家中。
(3)不可把过多的私人关系卷入办公室。管理者的一些重要的私人关系,不宜向下属、同事透露。如果管理者的亲人、朋友过多地出入于他的办公室,也会造成单位里的人对你的不信任。
公是公,私是私,二者不可过于混淆。一些与工作无关的私人交往,或者不易于公开的私下交往,最好要到自己家中,而不宜在办公室密谈。
(4)管理好自己的私人用品。一些生活小用品也向他人传达了一定的信息。你细心的下属们不仅会根据和你来往的人,也会根据你的日常用品来判断你的行为。《红楼梦》里有一段精彩的描写。贾琏外出住过一段时间后,他的妻子王熙凤替他整理行李,特意吩咐家人:“不光要看少了什么,更要看多出来了什么,譬如指甲、头发、香袋之类。”这把贾琏唬了个半死。果然平儿翻出了一绺女人的头发。幸好平儿救驾,替他掩藏了起来,这才没有打翻王熙凤这只醋坛子。
因此,管理者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用品,个人物件最好不要带到办公室里。带到办公室里的必需品也要注意保管好。比如:一些药品、私人信件、书籍,等等。
(5)一些私人活动,也要以远离公司为妙。比如:你请别人到饭店吃饭,席间要谈一些重要的私事,如果不巧碰上你的下属,可能产生很尴尬的场面。如果下属知趣,他可能跟你打过招呼先行告退;或许他装作没有看见你,那也许是真的,但他一旦看见你,就一定会着意于你的举动。这时,你可以对一些事情避而不谈。
另外,管理者的洗浴、整容等个人活动,也以远离公司为妙,以免与公司熟人发生“撞车”的可能。
(6)要注意和身旁经常接触的人搞好关系。在工作中与你多接触的人,窥探你秘密的机会就要多,也容易介入你的私生活。不要与他们有一种敌对的关系,如果你能与他们保持友好的状态,你的一些小缺点他们也容易接受而且还会自觉地维护你的个人形象。
以上所述,并不是说让管理者与下属在下班后不要接触,只不过是说,世界是复杂的,管理者要保护好自己的底牌,维护自己的外在形象罢了。
总之,常化妆的女人不要让人看到你卸妆,管理者也要切实保护自己的隐私。这有助于维护自身形象和权威,有利于你更好地管人管事。
10.说话留一半才有想像的空间
“说话留一半”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深入人心。而祖辈的谆谆教导则有“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和“看透不说透,才是好朋友”。
在恋爱中,聪明的女孩永远坚持“说话留一半”,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若有似有似无的甜而不会觉得腻。为什么?因为适当的距离产生美,一点的空隙产生爱。不仅是男女之情需要“说话留一半”,管理者在管人管事的过程中也需要如此。
“说话留半句”,是保留自己底牌的艺术,也是管人管事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策略。即使要讲的是真话,但是也需要看场合,如果是在不利于别人接受真话的场合,你对他说了真话,反而对他来说是故意给他丢丑。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旁敲侧击,或者说一半留一半,对方明白过来就行了,不必说得清清楚楚,让其他人也听到。
“说话留一半”,往往表现为“藏而不露”、“犹抱琵琶半遮面”、“顾左右而言他”,从表达方式上看,能产生含蓄美、朦胧感、神秘性;从结果看,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维护自己的威信。
(1)“说话留一半”可能出现在新闻里。一些报道往往只不过是事实的片段,被采访的领导有时回避、舍弃、删减了某些不便或不愿意直说的信息,字里行间每每有弦外之音、潜在之词,给人以想像的空间。
(2)向下属安排工作也要说话留一半。汇报工作,跟领导说话一定要说清楚;向下属安排工作,就不能说得太明白了,凡事都事无巨细是管理者的大忌。
在安排工作的时候,不把所有的话都说完,下属们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往往是一脸狐疑,但是又不敢问,于是干完工作来找领导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领导批评他们没有领会领导的意图。
这样做,一是可以带动下属的积极性,促使其努力工作;二是可以充分利用下属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三是可以建立领导的权威。
当然,对于那些必须明确交代的事项,管理者则应该交代清楚要点,以免出现问题。
(3)别告诉下属结果。有一种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游戏——黑白棋,在整个棋局结束的时候,它不会像别的游戏一样跳出一个“you win”或 者“you lose”的字样,而是不管胜负就显示“game over”,胜负让你自己去判断。
有人喜欢让下属知道上级是怎么评价他的工作的,以增强下属的责任心和成就感。其实,如果在下属询问某项工作结果的时候,你故作神秘的应对,则可让下属们觉得很神秘,觉得上级工作不好对付从而不敢随便交差。
11.时时要显得从容不迫、成竹在胸
遇事能否保持镇定,是衡量一个人的心智与城府高低深浅的重要标准。任何一个组织都会遇到一些出人意料的事件,而这些事情有的会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让一般人处在恐惧或狂喜之中。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时时处处显得从容不迫、成竹在胸,即使内心再慌乱或再高兴,也要藏好自己的底牌,做出从容不迫、成竹在胸的样子,这样才能控制住事态。要达到这种效果,可以采用:
(1)心理控制法
很多突发事件,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相当大的冲击与压力,使大部分人处在强烈的冲动、焦躁、恐惧或狂喜之中。所以,管理者首先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沉着,以“冷”对“热”、以“静”制“动”,镇定自若。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件悠然自得的事情以显得从容不迫就很有效。
公元382年,由氐人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对东晋的威胁日益严重。前秦皇帝符坚在统一北方的次年,就决定调士卒90余万人攻打东晋。东晋疆场多有失误,诸将相继败退。
面对强敌压境,东晋以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以谢安侄子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北府兵8万人迎击秦军。将军刘牢之以精兵5 000人袭击粱城垒(今安徽怀远),歼秦军1.5万人,掳获大批粮草器械,取得首战胜利。在谢安的统率下,晋军所到之处都打胜仗。
符坚率领的号称百万之师驻在淮淝之间,京城建康上下震动。加谢安征讨大都督,谢玄去向谢安问计,谢安坦然毫无惧色,回答说:“已经另外有旨。”然后沉默不语。谢玄不敢再说谢安就命令驾车去山野别墅,亲朋都来聚集,才和谢玄下围棋,以别墅赌胜负。谢安的棋艺平时劣于谢玄,这天谢玄因为恐惧,便旗鼓相当而胜不了谢安。谢安对他的外甥羊昙说:“我赢的别墅给你。”谢安就在山野到处游览,至天黑才谢府,指派将帅,所任都合适。
谢玄奉谢安之命进军淝水东岸,与西岸的苻融军相对峙。当时,苻坚派投降的原晋朝旧臣朱序至晋营,劝说谢石投降。谢玄乘机要他和苻融相约,建议秦军自淝水西岸小退,晋军愿到淝水西岸决战。苻融企图乘晋军半渡之时,加以邀击,全歼晋军于淝水中,便令士兵稍退。可是秦军内部复杂,又不愿作战,特别是汉人心向南方。因此,一旦退却,不可复止,以为前方被击败,于是奔逃溃散,自相践踏,死伤遍野。晋军乘势猛攻,秦军大败。
当谢玄军打败蔡坚后,送来驿书时,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看完信后,随手放在床上,也没有露出喜色,照旧下棋。客人问他淝水消息,他慢慢地回答说:“小儿辈已经打败贼寇了。”棋局结束,谢安回到内室,由于内心太高兴了,跨过门槛时竟连屐齿折断都不知道,被后世传为佳话。
“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因为这一战的胜负,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负,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史书没有记载谢安是否害怕,而是记载了他很高兴。由此可以推断在他平静的表面下也一定有担忧与恐惧,但他却均用下棋做掩护,外示镇定,控制了局面,让下属也随之平静,也让他们更加敬畏他。
作为管理者,当你遇到变化时,也可以借用下棋、阅读、听音乐等平常喜欢的爱好让自己悠然自得,并用这种行为去暗示影响下属。
(2)组织控制法
对于一些突发性的危机事件,运用组织控制法是指在组织内部迅速统一观点,使大多数人有清醒认识,稳住自己的阵脚,显得从容不迫、成竹在胸,并尽快有效地处理,以避免危机扩大。
①注重效能,标本兼治。正因为处理突发事件的首要目标是迅速果断行动,控制局势,这就必然要求突发事件的决策指向要针对要害问题,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先治“标”,为此而采用的决策方式可以是特殊的,在治“标”的基础上,再谋求治“本”之道。
②打破常规,敢冒风险。由于突发事件前途扑朔迷离,犹如处于瞬息万变战场的军队,需要强制性的统一指挥和凝聚力量。同时,在突发事件决策时效性要求和信息匮乏条件下,任何莫衷一是的决策分歧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灵活,要改变正常情况下的行为模式,由管理者最大限度地集中决策,使用资源,迅速作出决策并使之付诸实施。
③循序渐进,寻求可靠。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管理者固然要有冒险精神,但也要倾向于选择稳妥的阶段性控制的决策方案,以保证能控制突发事态的发展。管理者在信息有限的条件下采用反常规的决策方式,并对决策后果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时,需要回避可能造成不必要波动的方案,同时注意克服急于求成的情绪,因为突发事件的表象固然可以迅速得到控制,但其根本的处理则需要在表象得到控制的阶段上进一步决策,做到既要及时应变,又要循序渐进,寻求可靠的路子。
总之,无论发生了什么事,管理者都不能自乱阵脚。藏好自己的底牌,时时显得从容不迫、成竹在胸,不仅有利于控制局势,也有利于获得下属的钦佩,从而使自己管人管事更为得心应手。
有关管人管事必须保留的12张底牌的文章
四紧抓弱点瞄准人性的弱点最能治住人每个人、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弱点。从弱点着手是管人管事最有力的底牌之一。抓住部下的把柄和弱点,就可以使之感激畏惧地服从你。同时,功名之心人皆有之,人性的这一弱点也可以巧加利用,以使其为整个团队服务。朱博上任后,有人向他告发了此事。尚方禁已经俨然成了朱博的亲信、耳目了。经过充分准备,孙刘联军准备采用火攻击曹军。鉴于此,诸葛亮便考虑起人员的调配。......
2023-12-01
三自我包装让自己拥有高大光辉的形象自我包装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管理者在职业舞台上的票房号召力。任何一个领导,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用好“自我包装”这张底牌,以树立起一种领袖人物般“高大光辉”的形象,这样才能吸引和感召追随者,才能真正对他们实施管理。要成为一名好领导,你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魅力。当然,不用过分担忧和怀疑自己有无足够的魅力。......
2023-12-01
十二防人避祸多算几步棋,才能避免被将死管理如同下棋,平庸者只能看到眼前一两步,而高明的棋手则能看到五六步甚至更远。一个管理者只有凡事都比别人多看几步棋,既懂得进攻又懂得防守,才能避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在确保自己平安无事的前提下做到运筹帷幄。离开秦府当晚,宋高宗立即令人起草了一份诏书,解除秦桧祖孙三人的一切职务。......
2023-12-01
五利用优点把下属诱导成你想要的样子信任和赞美能促使某种行为的出现和强化。信任是启动员工积极性的引擎。所以说,信任即是一种有力的激励,其作用是强大的。信任让彼此双方心照不宣,共同等待成功的到来。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表明公司对他们的信任和重视,相信他们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非常重要,得到这样暗示的员工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报答管理者的知遇之......
2023-12-01
十平衡制约间接牵制往往胜过直接强制平衡制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高尖端管理艺术,它需要管理者站在统筹的高度,把多种因素调整到有利于自己的状态,达到控揽全局之效。使下属在和谐中不徇私,在相互竞争、牵制和监督中不损和谐,这是经营管理的最高境界。在组织当中,和谐与制衡应该是相反相成的。一弱一强,失去了平衡,得不到真正的和谐。......
2023-12-01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制度是绝情的,管理是無情的,执行是合情的:1、管理是盯出来的,技能是练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潜力是逼出来的。......
2024-01-22
信任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信任是人际沟通的“过滤”。否则,如果对方不信任你,即使你说服他的动机是友好的,也会经过“不信任”的“过滤器”作用而变成其他的东西。......
2023-12-01
思思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女孩,她从小就很安静也很内向,很少说出心里的话。让老师很惊讶的是,在那个同学回答完问题之后,思思居然趴在座位上伤心地哭起来。思思一句话也不说,眼睛哭得红肿。后来,思思接连几节课都心不在焉。看到思思的情况,老师很担忧,当即打电话把当天上课的情形告诉了思思的妈妈。......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