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2023-12-01
晋•陶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清陶澍注《靖节先生集》是较好的注本。
[注释]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道狭:道窄。沾:沾湿。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译诗]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赏析](www.chuimin.cn)
这是一首烩炙人口的优美的田园诗。这首短诗十分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但韵味各异。采菊是漫不经心的,而种豆则是十分认真的。采菊时不经意地抬头,见到的是幽幽南山,与诗人当时宁静适意的心情十分和谐;而豆种下后经意观察豆苗长势,看见的是稀疏的豆苗。豆长得不好,显见种豆人不在行,不过,在陶渊明来说,有这样的成绩也觉满足了,这是一种诙谐的心境。我们可以想见诗人看着田中的豆苗和杂草时自嘲的微笑。于是他只得起早贪黑地“理荒秽”了。“带月荷锄归”句写得极为精彩,极富情致:明月高挂天际,月影却伴着他——荷锄晚归的“老农”。辛苦的劳动化作无限的生活乐趣。夹道而生的茂密的草木,沾湿衣裳的露水,都使这劳动的生活增添了生气。
诗的最后一句,“衣湿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使这首田园诗不止停留在对劳动乐趣的体味上,更进一步点了题。种豆长草也罢,早出晚归也罢,夕露沾衣也罢,都在所不惜,只要趁了心愿就好。这“愿”是什么呢?就是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它很有些象古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生活。在当时政治上一片黑暗的东晋时代,能有这样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是使诗人感到无限欣慰的。
这首诗的“种豆南山下”两句,可以说是用了典故。《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倾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但是,陶渊明用典,使人简直不以为他在用典,这是用典的高明之处。这种用典使典实所包含的内容与作品内容完全融合了。作品既因用典而使诗句的含蕴更为深远,又不因用典而使诗句失去真淳的情意。这也就是陶诗既清淡而又不失典雅的缘故。
《归田园居》共五首,作于辞彭泽令归隐田园的次年(406)。是年,陶渊明四十二岁。陶二十九岁初仕,始终不得志,几仕几隐,自从彭泽弃官归隐,便再未出仕。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归田后的欢悦心情,描绘了和平怡静的农村景物,表现了诗人摆脱官场羁绊后的闲情逸趣,从侧面批判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是诗人对自由欢乐生活的热烈追求。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
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有关古典诗词名篇的文章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2023-12-01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泛指現在江苏、浙江一帶。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这首绝句就写在这一期间。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2023-12-01
[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
2023-12-01
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注释]君子于役:选自《诗经·国风·王风》,标题是后人加的。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丈夫。役,服役,指当时统治者征调劳动人民服役。苟,姑且,表示期望的副词。“君子于役,苟无饥渴”,丈夫服役不能回来也罢,只要在外平安无事无饥渴之苦就算万幸了。......
2023-12-01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东汉列为“七经”之一,。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2023-12-01
至今以“苏堤春晓”闻名。[注释]①惠崇:北宋大画家,建阳人。据诗意,惠崇这幅画是“鸭戏图”,“春江水暖”用“鸭先知”来加以表现,令人击节称叹。......
2023-12-01
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留连在花丛中的蝴蝶不时地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黄莺歌喉宛转正在啼鸣。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2023-12-01
随即与柳宗元等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他积极支持韩、柳的古文运动,反对写作“沉溺于浮华”。在赴洛阳涂中,他经过扬州,见到了诗人白居易。作者贬朗州,调夔州、和州,长期生活于巴楚之间。魏晋人向秀与诗人、音乐家嵇康是好朋友。这是对白居易在席间赠送他的诗的回答。......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