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结构:合理布局学校区域

教育结构:合理布局学校区域

【摘要】:合理的学校区域布局结构调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学校区域布局结构对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民办的教育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学校区域布局结构也是如此。除了农村和城市的学校区域布局结构需要调整,民族地区的学校区域结构调整也须有相应倾斜,保证任何一个民族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平等的教育。

合理的学校区域布局结构调整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学校区域布局结构对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民办的教育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学校区域布局结构存在失衡问题,导致教育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不合理,在地区范围内集中度低,教育战线长、成本高、质量不高、效益低。教育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高到低的阶梯分布特征:即东部——中部——西部,不仅是高等学校的设置过于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连同中小学校的设置也多集中于东部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占据着相当数量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例如我国的“211工程”及“985工程”上榜高校名单,虽中、西部地区也有,但大多数仍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浙江、南京、天津等地。中小学校区域布局结构也是如此。从中国国情出发,我国的学校区域布局结构调整,从宏观角度出发,国家层面应对学校布局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均衡协调,促进东部地区的优质学校和教育资源有渠道、有保障顺畅整合于中、西部地区的学校区域布局结构之中;从中观角度出发,各级地方政府应对学校布局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均衡协调,促进城乡、城城、乡乡的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从微观角度出发,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应互通有无,优化配置,促进教育资源的“存量公平”,保证每一个受教育者均有公平享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除了农村和城市的学校区域布局结构需要调整,民族地区的学校区域结构调整也须有相应倾斜,保证任何一个民族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平等的教育。以云南为例,2007年,全省农村有一师一校校点12715个,小学18613所,初中1816所,学校布局点多、面广、战线长,教育资源分散,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他们坚持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既提高办学的集中度,又扩大办学的普及度,实施了富有气魄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战略。以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目标,组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到2012年,取消一师一校的办学点,小学撤并校点30%,初中收缩校点20%。这一战略性布局调整对教育普及和质量提高,对教育资源的效益增加,对促进区域间的教育公平与发展,无疑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