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减少非典疫情对社会事业带来的损失

减少非典疫情对社会事业带来的损失

【摘要】:把“非典”疫情给社会事业发展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一、甘肃省的最新疫情和基本特点4月20日甘肃省定西地区发现首例“非典”病例以来,全省确诊“非典”病例8例,疑似病例2例。二是所有“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患者均在北京地区疫情暴发后,乘飞机和火车返回省内。由于部分农村出现对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的恐慌,少数群众借此不落实计生节育措施,增加了解决二女户结扎等重点、难点问题的难度。

把“非典疫情社会事业发展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

(2003年5月12日)

一、甘肃省的最新疫情和基本特点

4月20日甘肃省定西地区发现首例“非典”病例以来,全省确诊“非典”病例8例(死亡1例),疑似病例2例。其中:定西地区确诊5例,疑似1例;礼县确诊1例,已死亡;天祝疑似1例;张掖确诊1例;兰州确诊1例。

从甘肃省当前疫情发展的特点看:一是5月初以来,病例报告进入高峰期。5月2日至今十天时间,又新增6例“非典”病例。二是所有“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患者均在北京地区疫情暴发后,乘飞机和火车返回省内。三是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甘肃省确诊的8个病例中有6个就发生在农村,2个疑似病例也发生在农村,均为返乡务工人员。四是返乡高校学生开始出现病例。从张掖发现1名“非典”患者的情况看,返乡学生已经成为第二个传染人群。五是新增几例患者中有的经过10天以上的潜伏期才发病。在定西地区留观人员中,经过近两周的留验观察,才发现2例隐匿的非典型性肺炎病例。张掖发现的1例也是在回乡13天后才发病。六是全省医务人员尚未感染。截至目前,省内定点收治医院和留验、检疫站尚未发生医务人员感染的现象,尚未发现因上述病人引发的第二代病人。

综上所述,5月份是甘肃省“非典”防治工作的关键时期,“非典”防治的形势严峻、任务紧迫。我们一方面要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加强对患者的救治,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防护,严格按规定时限对留观人员进行隔离观察,保持目前医护人员未被感染和无第二代病人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定西、兰州等重点地区和农村、学校、医院、民航、铁路、公路、社区等重点部位的防控力度,继续堵源截流,严把入口,坚决阻断疫病的传输途径。

二、“非典”对甘肃省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影响

全国及甘肃省非典型肺炎的传播流行,在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对科、教、卫、文事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也不小。从文教口系统各部门反映的情况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常的工作秩序受到冲击

首当其冲的是卫生系统。目前,全省卫生战线全力以赴抗击“非典”,部分医院被确定为定点收治医院,大部分非定点医院也设置了发热门诊,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从院领导到医务人员的工作精力。同时,从4月20日以来,全省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取消了所有休假,全力备战,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医疗队伍的疲惫和松懈,同时也会影响到对其他患者的救治工作。其次是高校系统。按照教育部有关紧急通知精神,2003年“五一”期间高校不放假,师生留校坚持教学工作。由于教学计划的调整,给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较大冲击。同时,各高校“五一”期间采取了相对封校的应急措施,外出择业的毕业生和部分外出实习的学生滞留校外,急需返校。大量的毕业生滞留学校,也不能及时离校,给学生心理和经济都带来一定负担,也给学校工作造成很大压力。第三是计生系统。由于部分农村出现对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的恐慌,少数群众借此不落实计生节育措施,增加了解决二女户结扎等重点、难点问题的难度。同时,为防范“非典”传播,各地已取消了集中环孕情检查服务和婚育学校的集中教学,增加了计划外生育的可能性。

(二)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被迫延期或取消

为减少人群聚集,降低疫病传播的可能性,原定4月、5月份举办的2003年科技活动周、院士科技讲座和部分学术交流、理论研讨活动被迫取消或延期,影响了科技、科研和学术交流工作的正常开展。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因故推迟。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甘肃省研究生复试和成人高考推迟。《今夜无人入睡》大型音乐晚会在高校的巡演活动、足球甲B兰州赛区的比赛和各类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也被迫推迟,群众的文体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国际体育比赛和全国大型体育赛事延期举办,对运动员训练提高和部分尖子队员争取奥运会入场券影响较大。

(三)直属企事业单位经营收入明显减少

卫生系统各定点医院由于收治或准备收治“非典”患者、疑似病人,门诊和住院病人数量急剧下滑,业务收入大幅下降,医院的正常医疗活动受到较大影响。如定西地区医院被确定为“非典”定点收治医院、收治病人后,医疗收入由原每天7万~8万元下降到不足2000元,下降了97%。兰州市肺科医院2003年1—4月的业务收入290余万,被确定为“非典”定点收治医院后,停止收治其他病人,原有病人已全部出院。兰医一院2002年同期的医疗收入为328万余元,2003年不足285万元,按照该院的经济自然增长率15%计算,医疗收入实际下降30.15%,严重影响医院正在进行的基本建设和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受旅游经济下滑的影响,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秦安大地湾、庆阳北石窟寺和永靖炳灵寺等省直文博单位门票收入锐减,文物维修、保护和研究的经费更显不足,特别是敦煌研究院经营受损严重,已完全依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省直8个文艺院团被迫取消“五一”前后的演出141场,直接经济损失160万元,由于是差额拨款单位,目前职工工资只能拿到60%。黄河剧院、飞天剧院等一些自收自支的经营单位业务活动完全停止,职工工资已无着落。省体育局原定“五一”期间开展的即开型体育彩票集中销售活动全部取消,体育旅游团队也全部退团。省电视台、省电台广告收入1月至4月同比减少400万元,省城电影院系统门票收入1月至4月同比减少30多万元。图书销售额大幅下降,西北书城与2002年同期相比销售下降50%左右,张掖路新华书店每天平均销售额比过去减少1万元。印刷企业社会零件业务基本停止,仅甘肃新华印刷厂4月份销售收入比2002年同期就下降2万元。(www.chuimin.cn)

(四)各单位预防“非典”资金紧张

文教口系统各项事业经费、办公经费本身就十分紧张,但各单位都千方百计挤出资金用于科研人员、学校师生、运动员及机关干部的防护和重点部位的防控工作,如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今后几个月各单位的财务状况将令人担忧。特别是省属高校,目前已投入600多万元用于“非典”防治工作,加之学生不离校,学校用于维持正常生活秩序的开支增大。4月以来,市场蔬菜价格平均涨幅高达20%,米面等必需品平均每袋上涨10元,为保持学生食堂伙食价格稳定,学校从事业费中开支,为学生贴补伙食费。据初步统计,仅此一项,省属高校4月就多支出250多万元。目前,省属高校已“留观”师生多达1000多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按规定“留观”期间,每人的生活费不低于150元,其中本人支付35元,其余由学校支付。所有这些都加重了学校的财政负担,部分学校已难以为继。

三、下一步的应对措施

虽然“非典”对甘肃省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小,但总的来看,文教口各部门、各单位都能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排除干扰,扎实工作,使甘肃省的科、教、文、卫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目标任务得以顺利实施。同时,我们从“非典”这个反面教材中也得到许多启示,意识到“非典”之后一定会出现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必须从现在开始就着手准备,争取抢抓机遇,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努力弥补“非典”造成的损失。总的思考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必须协调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经济建设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步还清“欠账”,改变经济和社会事业“两条腿”不均衡的现状。当前,文教口各部门在继续做好防治“非典”工作的同时,要抓住当前对外交往和各种会议、应酬减少的机会,沉下心来,研究当前的工作,处理内部的事务,转变作风、苦练内功,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非典”对工作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非典”防治工作

卫生部门一方面要发挥“非典”防治工作牵头部门的作用,抓好省“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防治组的工作,组织协调办公室其他各组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力量,统筹安排全省的日常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好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及疑似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千方百计予以抢救,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同时,切实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坚决防止医务人员感染和医院内部交叉感染。目前,当务之急,一是以省疾控中心“鼠防”队伍为骨干,再抽调一批省级医院和医疗机构的专家,建立一支力量雄厚、快速反应的省级应急医疗队伍。二是在认真培训的前提下,尽快派出第二批以防治专家为主要力量的省政府督察组,指导帮助各地切实做好“非典”防治工作。三是在整合各地医疗资源、合理确定定点医院的基础上,省上统一采购一批封闭式救护车、移动式X光机、呼吸机等装备,重点武装市、州、地医院。计生部门要发挥自身农村服务网络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帮助卫生部门做好农村的“非典”防治工作。

(二)教育方面的工作

教育部门“非典”防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松懈,同时也要做到“防非”工作和教学工作两不误。各高校要努力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统筹安排好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高考不延期,必须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在考试、评卷、录取环节切实加强防治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保证在高考招生过程中不出问题。要组织安排好2003年毕业生分配工作,利用互联网、通讯等现代手段,指导帮助毕业生择业。各中小学要落实好疫情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非典”病源传入校园。

(三)科学方面的工作

根据科技部和卫生部“非典型性肺炎防治紧急科技行动”专项计划的要求,下一步我们要对全省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让一切有条件的科研单位、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非典”防治、检测、控制等相关科学研究中去,联合开展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科技攻关。目前,根据甘肃省在疫苗研制和中草药开发方面的科技优势,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已经研究确定了几个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列入省长科技基金支持的《建立中国西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研究》项目正在抓紧组织实施,经筛选确定的兰州生物所承担的《SARS诊断试剂研制》、《精致马抗SARS病毒抗血清制备》和甘肃白绿草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水中医保健研究所申请的《纯中药制剂——贯众空气杀菌剂防治“非典”机能的实验研究》等3个项目将尽快上报科技部申请国家专项。同时,科技部门要配合经贸委等有关部门注意做好产、学、研方面的衔接工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尽力抢占“防非”药品、疫苗的国际、国内市场。省科技厅和省科协要针对公众的疑虑和社会上的伪科学、迷信现象,在组织开展好以“依靠科学、战胜非典”为主题的大型科普活动的同时,采取送科技知识下乡、科普大篷车等多种形式,深入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宣传普及科学防治知识,教育群众科学防治“非典”。

(四)广电、出版、文化和体育工作

前一阶段省广电和新闻出版部门抓住“防非”这一热点题材,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今后,还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宣传工作的有效形式和途径,积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出版物等媒体,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让《传染病防治法》家喻户晓。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心理咨询,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维护全省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在甘肃省人民政府常务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