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甘肃省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落实成果

甘肃省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落实成果

【摘要】:认真落实甘肃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甘肃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我们必须抓好落实。

认真落实甘肃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年2月22日)

《甘肃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我们必须抓好落实。

一、对“十五”期间甘肃省体育工作的评价

“十五”期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北京申奥成功的新形势下,全国体育事业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甘肃省体育工作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002]8号文件和中共甘肃省委[2003]12号文件,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力支持,全省广大体育工作者辛勤努力,扎实工作,同样也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五个百万人群”的健身活动不断深入,经常参加健身的人数接近1000万人,比2000年增加近1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达到全国平均比例。运动技术水平也有新的提高,甘肃省运动员在第14届釜山亚运会、全国十运会等国际国内大赛中不畏强手,奋力拼搏,争金夺银,屡创佳绩,既赛出了风格,也赛出了水平和实力,为国家为甘肃省都赢得了珍贵的荣誉,也为国家竞技体育作出了应有贡献。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社会投入各类体育场馆(场地)建设资金达5亿元,新建场地1万多个,为群众健身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体育彩票发行管理安全可靠,年度发行额先后三次突破1亿元和2亿元大关,五年总计发行6亿多元,为体育事业发展共筹措了1亿多元宝贵的公益金。体育赛事越办影响越大,各地越来越重视体育赛事项目的经济、社会功能,积极承办体育大赛,通过“体育搭台,经贸唱戏”,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如嘉峪关市坚持承办铁人三项国际比赛,平凉市积极承办全国武术馆校比赛,这些比赛都已发展成为甘肃省体育品牌赛事,既加快了本地体育设施建设,锻炼和培养了体育干部队伍,也扩大了甘肃的对外宣传和影响。与此同时,甘肃省体育教育和后备人才培养、体育科研、体育宣传、体育法制、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还必须从省情出发,深入分析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我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全国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全省各族人民对体育文化和健身的需求不断增长,而财政对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增幅有限,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与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表现得很突出,这是文教口部门和单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一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还要我们长期努力,克服解决。二是随着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和逐步落实,体育工作中如何落实中央关于“五个统筹”的要求,工作的任务逐步在加大。如何统筹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城市体育与农村体育协调发展,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体育事业发展与体育队伍建设、重点运动项目与一般运动项目的关系,工作难度和差距也在增大。突出表现在广大农村、边远地区缺乏体育设施,缺乏健身活动,缺少体育骨干,城乡体育的发展很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农民的健身权利没有实现。三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省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深化改革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和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由于省级体育部门承担备战参赛全运会任务艰巨,全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事业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虽然对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已研究了大的框架,但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制定配套措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全省体育系统干部政治业务素质,不断增强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服务的意识和本领。这些,都需要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在今后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

二、关于“十一五”甘肃省体育事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十一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体育战线来说,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都对新形势下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新的工作要求。未来五年是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五年;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落实“五个统筹”,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全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五年;是深化体育改革,健全竞技体育体制,筹备和成功举办北京29届奥运会和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的五年;也是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和健身需求的五年。因此,我们说,“十一五”是体育事业百年不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中国体育全面走向现代化,全面走向世界的辉煌时期和鼎盛时期,也是我们甘肃体育工作能有大的作为的和全省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的时期。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国家“十一五”规则中,三次明确强调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以说明筹备和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既是促进各项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十一五”时期全国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奥运会是推动世界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杠杆。北京奥运会不仅促进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大提高、群众健身活动的大普及、体育设施的大改观、体育产业的大发展,而且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成为向全世界展示现代化中国的、中华民族复兴的国际舞台。成功申办北京奥运会,是我国综合势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结果,要高水平有特色地办好北京奥运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举国体制的优势。作为东道主,作为西部有一定体育优势项目的省份,我们要紧紧抓住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机遇,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为国家作贡献,为奥运作贡献这是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甘肃省竞技体育工作未来五年的任务,就是要突出重点,在29届北京奥运会和第十一届全运会上争夺金牌,实现预定的目标,为国为省争光;群众体育工作的任务,是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围绕北京奥运会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体育的系列活动,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期工程第二阶段各项任务,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构建起群众健身服务体系;体育产业工作的任务,是抓住北京奥运会的巨大商机,实施甘肃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体育消费,大力培育体育人才、信息、技术、培训市场,积极发展健身服务业和竞赛表演业,加强体育市场规范化管理,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全社会共同参与兴办体育产业的格局,壮大体育产业实力,力争把体育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改革的任务,就是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实施科教兴体、人才强体战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认真制订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完善规章制度,提供公共服务,维护行业秩序,事务性工作交给体育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努力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以上这些任务,光荣而艰巨,义不容辞地落在全省各级体育部门领导干部的身上,重任在肩,刻不容缓,需要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精心部署,加强领导,切实抓好2006年的重点工作

(一)关于竞技体育工作

要在抓好北京奥运会和全国十一运会长期备战工作的前提下,2006年的重任务有三项,一是举办十一届全省运动会,二是举办嘉峪关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三是备战参赛2006年第十五届亚运会。7月份,第15届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将在嘉峪关市举办。这是继2004、2005年连续两次成功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后,又举办的一次重要国际比赛,也是甘肃省有史以来第一次承办的正式国际体育大赛。嘉峪关市为铁人三项运动做了重大贡献,为承办赛事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筹备工作。希望嘉峪关市继续努力,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把这届亚锦赛办出亚洲水平,办出甘肃特色。也希望甘肃省体育局和其他市(州)能够大力支持,和嘉峪关市团结协作,发挥全省的优势和力量,共同完成总局和省政府交给的这次办赛任务。8月份,第十一届全省运动会在嘉峪关市举办,这是新世纪第一次规模宏大的体育盛会,是对各地群众体育、业余训练、运动水平和各项体育工作的大检阅,也是对发展甘肃省竞技体育、备战奥运会和全运会的大练兵。省体育局和各市、州精心准备了六年之久,嘉峪关市申办省运会成功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筹备工作,加大资金投入,体育场馆建设进展顺利,省体育局制定下发了《规程总则》,对运动员资格审查严格把关。现在离省运会前期比赛仅三、四个月时间,省体育局委会同嘉峪关市政府及时成立省十一运会筹委会,精心组织好各项筹备工作。嘉峪关是继天水、金昌后,承办省运会的第三个城市,甘肃省十运会放在嘉峪关举办,对嘉峪关市体育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嘉峪关市要充分挖掘省十一运会的经济社会功能,推动经济社会更加开放,更快更好发展。这里,要强调严格赛风赛纪,严禁“空中飞人”和使用兴奋剂,使本届省运会成为干干净净的运动会,成为全省体育的盛会,陇原儿女的节日。12月份,第十五届亚运会在多哈举行。国家体育总局把备战本次亚运会作为北京奥运会前的一次热身赛和“加油站”。近十多年来,甘肃省优秀运动员在亚运会上多有建树。要力争甘肃省参加国家队集训的运动员尽可能多地参加亚运会比赛,继续争取在摔跤、柔道、铁人三项、男女中长跑、自行车、武术等有优势的项目上顽强拼搏,争金夺银,为国家赢得荣誉,为甘肃父老争光。

(二)关于群众体育工作

甘肃省群众体育迎来了两大历史机遇:一是备战北京奥运会,二是实施“十一五”规划。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就是200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战略决策,是给9亿农民造福;国家增加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并将这项工程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工程项目之中,这就为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一定要抢抓机遇,在群体工作中继续抓住“场地、组织、活动”三个环节,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基本原则。今年是全民健身第二期工程第二阶段的启动年,要尽快抓好启动工作,在“篮球进乡(镇)”的基础上,制定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按总局规划,在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设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甘肃省有15000多个行政村,五年需要在2500个村建设,每年也就要建设500个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这是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硬件工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资金和省内资金,不仅要建设好,而且要争取尽量多建。(www.chuimin.cn)

丝绸之路体育健身旅游长廊”是甘肃省体育发展新丝路研讨会上提出的影响甘肃省体育整体发展的大项目。甘肃省体育局在调研基础上已制定了整体规划,各地需要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启动实施。在“长廊”硬件建设上,甘肃省体育局提出“一市(州)一馆,一县(区)一中心,一乡(镇)一站,一村(社)一场”的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大的工程在市(州),需要各地政府列入“十一五”规划,多渠道筹资建设。县级的体育中心,甘肃省体育局应当制定建设计划,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列出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对乡(镇)的文体站和村(社)的篮球场,应当由市(州)体育部门制定建设规划,省、市、县三级共同筹资建设。为了加强对“长廊”建设的组织领导,甘肃省体育局应会同有关部门和市(州)政府组成协调领导小组,必要时报省政府办公厅向各地转发。

2006年的群众体育活动,要围绕北京奥运会和甘肃省十一运会组织开展,突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主题,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组织有特色、容量大的全民健身月,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个全民健身的新高潮。

(三)关于体育产业工作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奥运热潮在全社会逐渐升温,体育产业蕴含的巨大商机逐步得到开发。今年甘肃省体育产业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甘肃省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尽快下发《甘肃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二是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三是抓好体育彩票发行工作,完成2.5亿元发行任务。这三项工作,都需要甘肃省体育局花气力、下工夫才能完成。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必须发挥政策和规划的作用。要加大与经济、工商、税务、统计部门的协商,建立起体育产业的统计、管理制度体系,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争取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兴办体育服务经营实体,积极推进体育竞赛的商业化运作,鼓励和支持企业、组织、个人以融资、合资、经营等多种形式进入体育市场,适当放宽行业准入标准和体育经营从业条件,为体育经营者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重视体育场馆的综合开发利用,利用市场机制,盘活体育有形资产,开发体育无形资产。

体育彩票是一种国家彩票,这种支持体育的优惠政策是以政府信誉作为保证的。广大人民群众正是因为对北京奥运的喜爱、对体育的支持、对政府的信任,才投注体育彩票,体育彩票发行才连续上了几个大台阶。体育彩票发行要做到稳中有升,首先要强化管理、确保安全。要重视推进体育彩票的品牌建设、系统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监管,规范运作,创新体制,改善服务,确保完成2.5亿元的发行任务,确保体彩公益金全部用于发展体育事业中,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关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省级主要任务是继续建设刘家峡水上训练基地和网球中心,筹建榆中国家级亚高原训练基地;市县级重点任务有雪炭工程、民康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刘家峡水上训练基地二期工程建设要积极争取列入省上基建计划,尽快动工,争取年内竣工,投入使用;榆中国家级亚高原训练基地建设,要在前期筹备工作基础上,合理设计,加快筹建进度,要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的投入,列入省上基建计划,落实建设资金,按国家级基地标准建设。要在加快在建雪炭工程建设的同时,按计划做好今年开工新建雪炭工程、民康工程的筹备工作,力争尽快动工建设。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上,尽量向农村乡(镇)倾斜,切实关心农民,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体育设施。

(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

体育系统的改革要符合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大体育的观念,拓宽体育发展的空间,走社会化的路子,巩固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学习借鉴先进省份乃至国外先进的体育管理理念和经验,适应更大范围竞争的要求,推进全省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甘肃省体育局要会同人事、财政部门抓紧向省政府上报《甘肃省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实施办法》,省政府研究下发。要制定好工作计划,抓紧实施,年内要安置100名以上退役运动员。各级体育部门都要研究体育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具体办法,对事业单位实行机构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以制度创新为事业发展增添动办。

(六)关于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充分运用甘肃省体育人才状况调研的成果,加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专业技术人员、体育管理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各类体育人才培养。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做好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工作,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待遇,对优秀运动员实行成绩津贴,对主教练实行岗位津贴,不断挖掘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才对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骨干带动作用,为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甘肃省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