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思棠心语:履职与科技创新

思棠心语:履职与科技创新

【摘要】:深化思想认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这次全省科学技术大会是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这决定了甘肃省贯彻自主创新的科技方针,必须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既要鼓励原始创新,更要十分重视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根据甘肃省当前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经过15年的艰苦奋斗,使甘肃省初步进入创新型社会行列是可能的。

深化思想认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06年4月12日)

这次全省科学技术大会是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贯彻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精辟阐述了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提出了走有甘肃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的总体思路和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奋斗目标,为甘肃省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会议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深化了对自主创新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大家深刻认识到,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大环境正发生着一系列重要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区域、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日益凸现。

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省始终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艰巨任务,解决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提升工业化水平,破解“三农”问题,都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正如苏荣书记在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撑,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大家认为,认真实施《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

(二)明确了自主创新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代表们认为,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关于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全面贯彻中央的《决定》和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确定了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总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甘肃省未来15年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从解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出发,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重点突破的原则,从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内容、对策措施等方面规划了甘肃省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

二、准确把握自主创新的科学内涵,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一)推进自主创新,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自主创新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科技二元结构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这决定了甘肃省贯彻自主创新的科技方针,必须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既要鼓励原始创新,更要十分重视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于科技力量比较强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如以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为代表的院所、院校和以金川公司、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应当增强创新的信心和胆识,大力开展原始性创新,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创新力量分布较弱的区域和企业,应将着力点更多地放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尤其要重视先进成熟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再创新方面。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大多数市、县,科技创新应该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加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促进区域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市县科技创新工作,要特别注重加强院地、院企合作,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充分吸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优秀科技成果以及高水平的科技人员,为本地区、本企业发展服务。

(二)推进自主创新,必须注重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

自主创新并非狭隘的、单一的创新行为,绝不是否定、排斥引进先进技术,更不是关起门来的自我创新。无论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都需要紧跟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广泛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站在前人创新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技术起点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再创新。

甘肃省创新基础薄弱,更多的创新工作应属于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因此,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与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就;抓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有利时机,加强同国外的技术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抓住大量外资涌入我国的有利时机,加强吸引外资的力度,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选择引进技术先进的项目;抓住国内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不失时机地引进先进技术和项目。只有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使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才能实现再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

(三)着力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必须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推动发展。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指出:“经过15年努力奋斗,基本实现甘肃省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转变;紧跟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到2020年使全省初步进入创新型社会行列,在经济科技基础较好的地区积极创建创新型城市。”根据甘肃省当前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经过15年的艰苦奋斗,使甘肃省初步进入创新型社会行列是可能的。但也应该看到,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任务还相当艰巨,需要我们坚定信念,树立自立自强的勇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加强自主创新,绝不仅仅是科技部门、科技工作者的事,而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全局性工作。所以,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企业都应该树立以创新促发展的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开展,为实现甘肃省确定的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贯彻大会精神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www.chuimin.cn)

构建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重点把握好两点: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二是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关键是要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把激励和促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后,国家从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计划等方面,制定了力度很大的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的配套政策,省上的配套政策在大会后也将发布,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用好用足这些政策。

要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启动甘肃省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要大力引导、支持企业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认定一批省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通过省级科技计划给予重点支持。

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承担各类科技计划,在应用开发研究领域,探索建立由企业牵头,院所、院校合作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要更加注重发挥中小型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在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消除非市场因素的干扰,引导企业把发展的内在动力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来,使其真正成为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要建立和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和制度,把面向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作为考核其运行绩效的重要指标。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甘肃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形成若干优势学科,使其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另一方面,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产学研密切结合良性机制的形成,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努力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各种技术创新联合体,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好服务。

(二)持续增加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的保障能力

目前,甘肃省无论财政科技投入,还是全社会科技投入,从总量到比例都比较低,已经成为制约科技事业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2006年,省财政将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市、县财政也要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市、县,要尽快落实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1%的科技投入要求,并逐年增加投入比例;经济困难的市、县,也要下决心实现科技投入的较快增长,坚决消除科技三项费空白的问题。到“十一五”末,使全省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20年达到2%以上。同时,要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科技投入主体地位的确立;发挥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完善投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科技创新事业,使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例逐步提高,到“十一五”末使这一比例达到1.5%以上,2020年达到2%以上。

(三)改善人才培养使用的机制和政策,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首先,要积极改进和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政策。要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会前,省政府对原《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行了修订,增设了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增加了奖励面,提高了奖励额度。这将会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

其次,在人才培养上,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依托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整合高层次人才资源,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要坚持人才培养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增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力。要加强以人才培养为主线的国际合作交流,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科技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要研究采取特殊的人才政策,改变农村人才队伍严重萎缩、存量持续递减的状况。

在人才使用上,要尽快完善科技人才分类绩效评价制度,选人不拘一格,用人用其所长,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快对人才资本市场运营层面的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让科技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落到实处。

在人才引进上,要抓住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的有利时机,采取诸如“候鸟型”、“反哺型”等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保护知识产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励自主创新的根本举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首先是要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能力,学会运用知识产权这个重要的武器保护自身合法利益和增强竞争力。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和执法体系。要根据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机制,提高政府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职责,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

三是要加快服务支撑体系建设。要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和文化体系四项建设,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检索、咨询、代理和法律援助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设立专利发展专项资金,加强政府对企业、科研机构实施专利战略的引导。2006年省上将设立200万元的专利发展专项基金,通过对专利申请费用的补助以及对重大专利项目实施的资金引导,推动对甘肃省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知名度较高、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推动甘肃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五)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集中力量抓好科技专项的实施

甘肃省《规划纲要》确定的4大战略重点、9个重点领域和11个重点科技专项,是未来15年甘肃省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涉及资源、能源、环境等重大紧迫问题和信息、新材料、药物、农业产业化等战略产业。这些专项的确立凝聚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体现了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思路,必须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突破和成效。

在专项的组织实施中,一是主管部门必须调动各地区、各行业的积极性,通过体制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提高专项实施的成效。二是专项的组织实施要立足实际认真研究,按照轻重缓急将具体任务分解到每一个五年计划、每个工作年度;同时,专项的实施也要根据科技发展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需要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三是要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创造宽松的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并以专项的实施带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四是要结合“十一五”项目安排,抓紧对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做好论证,争取在国家层面上找准位置,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在甘肃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的总结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