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深入贯彻《科普法》,开创甘肃省科普事业新局

深入贯彻《科普法》,开创甘肃省科普事业新局

【摘要】:深入贯彻《科普法》,努力开创甘肃省科普事业发展新局面科普工作既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又是一项富有创新性的工作。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普工作是推动全省科学技术事业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普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科普法》,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科普工作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今后迈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03年年底,甘肃省共有科普活

深入贯彻《科普法》,努力开创甘肃省科普事业发展新局面

(2004年12月20日)

科普工作既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又是一项富有创新性的工作。在新形势下,要推进科普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共甘肃省委十届四次、六次全委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上来,切实提高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要充分认识加强科普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伟的事业,它不仅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的大好局面,同时还要建设先进的文化,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步建设,协调发展。科普工作既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建设先进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搞好新时期的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把科普工作放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去考虑,放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去理解,放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层面上去把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技和教育事业需要科普工作,加快全省小康社会建设需要科普工作,提高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发展的能力同样需要科普工作。只有科普工作搞上去了,全省科教事业才能加快发展;只有科普工作搞上去了,先进文化才能达到一个新水平,只有包括先进文化在内的全省三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全省的现代化建设才能够大踏步地向前推进。各级领导都要认识到这一点,切实结合甘肃实际提高自己领导科普发展的能力,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普工作是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借鉴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中共甘肃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确定了“两个高举、一个加强”的战略方针和“两抓”、“两放”的重大举措。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关键在于要充分把握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切实提高对科普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科普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经环节,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甘肃是个贫困省份,同时也是个自然生态非常脆弱的省份,经过长期的开发和建设,许多资源已经变得不再那么丰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惠及子孙后代,我们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用现代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把普及科学技术摆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普工作是推动全省科学技术事业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科普工作对加速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推动科学技术由意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即通过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使各种理论、专利、设计、标准、规范从象牙塔和书本中走出来,变成活生生的产品、商品,变成可以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的现实收入,进而转变人民群众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促进社会各界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其次是推动科学技术本身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即作为一种社会实践,通过普及科学技术,人民群众在推广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一两项专门技术,同时也发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与途径,为科学技术的升级和进步开辟现实道路。中央一再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又反复指出,科普对于科技进步有重要意义,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这就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认识科普工作对于科技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认真总结全省科普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省科普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普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科普法》,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科普工作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今后迈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科普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通过多年的科普工作实践,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普工作越来越重视,普遍将科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引导宣传、教育、科技、科协、工青妇各部门积极开展科普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全省科普工作体系的建设。

一是科普全面进入科技工作范畴。科技部门把科普工作与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有机结合起来,将科普投入、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科普活动开展、科技培训列入考核内容,使科学普及成为科技进步先进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县带动基层科普工作的开展。科技协会把科学普及作为主要工作,开展创建科普示范县活动,先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8个、全国科普示范城区2个,带动和形成了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其中,4个科普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园区。目前,全省的科普示范基地达到59个,覆盖了14个市(州)。

二是科普场馆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截至2003年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类科学技术博物馆、科技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站)、户内植物园等各种科普场馆91个,建成各种动物园、户外植物园、青少年夏(冬)令营基地、国家地质公园以及非场馆类科普基地、科普展览区共计4万平方米,建成社区科普(技)活动室350个。

三是科普网络逐步完善。目前全省已形成省、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743个,街道科普协会120个,乡镇科普协会154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5117个。建成省级农函大中心分校1所,市(州)级中心分校13所,县级分校60所,乡(镇)农函大辅导站637个。建立省级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1个,州级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2个,省级科普大篷车工作队1个,市(州)科普工作站8个。组建省、市、县、乡四级科普志愿者服务队75支。

四是科普队伍进一步壮大。截至2003年年底,甘肃省共有科普活动专职人员7500人。主要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科学协会中的科普管理工作者,科学学会和研究机构中从事专业科普研究、创作的人员、专职科普作家,各类科技场馆工作人员,科普类书刊编辑,科技(普)专栏的报刊编辑,科普频道、栏目的电台和电视台编导,科普网站信息收集加工人员等。全省还有科普活动兼职人员5万多人,其中,农村科普工作者4.6万人,基本形成了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科普工作队伍。

(二)科普宣传教育全面推进

近年来,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团省委等有关部门携手,把传播科学知识与提高青少年素质相结合,把学校严肃教育与校外寓教于乐相结合,广泛组织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开展了“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青少年跨世纪电子科普工程”、“未来工程”、“珍惜生命之水”、“生物百项科技竞赛”、“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多项重大科普活动,既丰富了青少年的校外生活,又激发了在校青少年参加科普活动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科技素养为出发点,以“制造业信息化”、“生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农业科技”等前沿科技和社会热点为主题,积极举办高层次系列科技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科学家做深入浅出的专题报告,在全省领导干部层和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科院兰州分院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科技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全省科普大行动,参加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创造条件,向社会公众和青少年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接待数千名不同行业的参观者,使社会公众受到了直观的现代科技教育。

省科协紧紧围绕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以“科学技术与甘肃工业化”、“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推进甘肃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主题,先后与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等单位联合举办学术年会,编辑学术论文集。2003年,省、市两级科协召开各类学术会议500余次。近年,省上有关部门先后举办了四届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和优秀科普文艺作品评选活动。科学家报告团、专家咨询服务团和企业家顾问团围绕农村和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开辟科普宣传专栏、专题节目,大力宣传党的科技方针政策,反映科教兴省战略时事动态,在弘扬科学精神、抵制封建迷信、普及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报道科技人员的先进事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总工会着眼于提高职工队伍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以技术攻关、工艺改造、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和推广先进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竞赛活动。先后有315万人次踊跃参加,实现技术革新、技术攻关5400余项,取得经济效益11.7亿多元,涌现出全国、全省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省中医学院历时十年,投资180多万,建成中国医学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馆、敦煌医学馆。通过实物、彩图、模型等翔实的资料,集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传统医学科普教育基地,先后接待社会团体和大中小学生近6万多人。

气象局围绕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群众,积极开展世界气象日、气象开放日和建立气象科普基地等多种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撰写科普文章,举办科普讲座,开辟科普宣传专栏,面向社会开展气象科技知识竞赛,推动了气象科技知识的进家入户,促进了气象信息在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环保局以每年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积极开展“环保陇原行,科技进万家”等科技咨询和下乡活动,印发环保科普宣传资料,组织科技人员、环保志愿者深入学校、企业、农村、家庭,宣讲环境科普知识,举办环境科普知识讲座,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地震局会同省教育厅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地震科普课程,有效拓展了中小学生防震、避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救避险能力。

(三)实施科普专项工程成效显著

大型科普系列活动“科技活动周”越办越好。从2001年起,省上有关部门以“科技在我身边”、“科技创造未来”、“依靠科学,战胜非典”、“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采取科技成果展览、专家科技知识讲座、科技下乡、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公共卫生保健知识宣传、青少年专题科普等各种形式,连续举办“科技活动周”。“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系列科普活动,被科技部指定为200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会场之一。通过群众性科普活动,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进一步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特别是2003年,通过宣传防治非典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科普之冬(春)”活动逐步深入。1990年以来,省上已连续开展了14届“科普之冬(春)”活动。这项活动,集基层干部党员培训、科技培训、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一体,延续时间长、辐射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在全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科普下乡之路越走越宽广。围绕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抓住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有利时机,科技厅组织省直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大规模的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和农村适用技术。团省委每年还组织近15万名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农技推广、卫生保健、科学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数以万计的农民群众参加,既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也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速度。

“1230”科普培训工程收到显著成效。“九五”期间,由科协牵头,以农户培训一个科技明白当家人,每县推广30项实用技术为目标的“1230”科普培训工程,使约400万农户有了科技明白当家人,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主题科普活动丰富多彩。结合《科普法》、《科协条例》的颁布实施,省科协多次举办“科普列车西部行”、“科普大篷车陇上行”、“崇尚科学文明、摒弃生活陋习”等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启迪青少年心智,连续14年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夏令营”等科普活动,约有5万名青少年参加了比赛。在甘肃省承办的全国第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甘肃代表团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科普服务“三农”取得显著进展

科技服务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科普工作的主要对象和重要任务。针对全省“三农”问题的实际,近年来,农业、科技、教育、科协、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齐心协力,利用农村职教中心、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广校、农函大等培训教学基地,积极组织省、地、县三级农村科技人员和帮扶干部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对农村高、初中毕业生、青壮年农民及乡镇企业职工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扫除青壮年文盲50万人,培训200万人次。尤其是农口组织实施的“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成效显著,投入经费840万元,向基层选派农业科技人员600多人,先后有10多万农村干部、科技示范户、专业农户、骨干农民接受过各种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培训;有60多万农民接受了“丰收计划”、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计划等项目培训,培养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科技明白人4万多名。

科普扶贫工作迈出新步伐。通过普及科学技术为农民脱贫致富作贡献,这是科普工作的职责。各级科协坚持把科普与扶贫工作结合,大力开展“四一燎原”活动,即培养一个农村人才,帮助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办起一个扶贫项目,带动周围一片乡亲脱贫致富。先后共培训科技能人4万多人,使15万农民群众摆脱了贫困。(www.chuimin.cn)

发挥妇女在科普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省妇联等部门从1999年开始,联合举办“全省农村妇女跨世纪科普行动”。近几年,在农村组织开展了有300多万妇女参加的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村妇女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知识,其中70%的妇女掌握了一门以上农业新技术,有2.5万名妇女获绿色证书和农民技术员称号,对改善农村妇女的家庭经济状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专业科普越办越红火。专业科普是“三农”科普的重头戏。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农口各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办好每年的农业科普大集,专门抽调栽培、育种、土壤、植保、畜牧、养殖、兽医等方面的专家深入县、乡、村进行技术培训、咨询、现场指导,向当地农民及科技人员赠送科技图书,展示科技成果、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同时,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积极开展畜牧专业科普,连续三年组织“百名工程师百村行,为百万农牧民传授畜牧兽医适用技术”的科技下乡活动。每年有3600名科技人员,深入到科技示范点和养殖企业,通过开展技术承包、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入股、实施科技示范等多种形式,为农牧民提供科技信息,为农牧民和养殖企业传授畜牧兽医先进适用技术,指导他们科学养畜,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普遍欢迎。

把科普工作列入科技计划。各级科技部门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把它列入每年的科技计划,努力做到项目实施、成果推广与科普宣传、人才培训同规划、同展开。围绕“两高一优”农业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无土栽培、地膜覆盖、棚栽技术、矮化密植、舍饲养殖、农产品加工、作物和畜种改良等科普宣传培训。全省共建立星火培训基地33个,举办各类技术、管理培训班2万期,培训农民技术员、企业家、管理人员84万人(次),培养出青年星火带头人2.3万,成立星火播种队86个。甘肃省的科普工作在中共甘肃省委的领导下,在科技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取得了好成绩,总结全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做好科普工作必须坚持以下五点:

一是加强领导、部门配合是做好科普工作的前提。实践证明: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是科普工作加快发展的有力保证。科技管理部门、科学技术协会与宣传等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形成科普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是做好科普工作的关键。科普工作量大面宽,要取得实际效果,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根本任务来展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地把科普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搞好科普工作的根本动力。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科普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开拓进取,不断拓宽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领域、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科普工作。

四是因地制宜,突出针对性。要分析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阶层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不同需求,针对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注重科普活动的实效性。

五是树立大科普观念,不断拓展科普工作面。科普范畴不能仅限于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要加强哲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广,要把弘扬科学精神与普及科学知识统一起来,使人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提高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在认真总结科普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科普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投入不足,机制不活,仍然是制约科普工作加快发展的障碍。科普体制要进一步理顺,科普资源要加快整合,科普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要进一步提高,科普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广大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要进一步调动起来。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努力开创全省科普工作的新局面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科普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科普人才,繁荣科普创作,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以改革的精神推动科普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努力开创科普工新局面。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做好科普工作的自觉性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科普工作的领导。要将科普事业的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及其工作机制,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好科普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建立科普工作领导责任制,完善激励机制,为引导科普工作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各级科技行政部门要把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在各类科技发展规划、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中,要正确处理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的关系,结合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配置创新与普及的资源比例,使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各级科学技术协会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明确任务措施,积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出主意、想办法。

要始终坚持全社会办科普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重要作用,不断把群众性的科普工作引向深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要积极支持工作人员开展科普活动,有条件的实验室、陈列馆和科普场地设施要向更多公众开放。对在生产生活中涌现出来的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通过各种渠道给予表彰奖励,推动全社会形成重视科普、崇尚科技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普场馆利用水平

各级政府负有向全社会提供科普基础设施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省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建成了一批科技展馆和自然展馆,使全省的科普设施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同其他基础设施的情况相似,全省科普设施现状与全国各省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方面,投入不足,建设滞后,科普设施总体上不能满足科技进步和社会对科普的需求;另一方面,已建成的科普基础设施管理不规范,运转不灵活,应有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对这些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针对总量不足,各地要按照《科普法》的要求,切实把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多渠道筹措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使用好青少年活动基地建设经费,加紧建设各有特色的科技馆、科普画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要研究制定科普设施建设标准和管理使用规范,确保科普设施从规划、建设到使用都有章可循。对省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建设科普场馆、设施的要给予鼓励,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多渠道投资的科普设施建设新格局。针对科普场馆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主管部门要加大改革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所有科普场馆、设施都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科普资源的利用率。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科普场馆,要常年向公众开放,对青少年实行优惠。用于科研的各类植物园、标本馆、树木园、博物馆、研究台站和实验室以及各类科技园区,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方针,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向中小学生开放。要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推动科普教育基地健康有序地发展。要清理和解决部分科普场馆长期被占用和挪作他用的问题,要求由主管部门负责,限期归还。

(三)深化改革,为科普健康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科普工作改革创新要与科技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纳入到整个科技体制改革中进行统一部署。要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方针,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特别是科技人员从事科普活动的积极性。要结合科普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非营利性科普机构、科普场馆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使科普工作的劳动成果得到社会承认,让科普工作者得到应有的报酬。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更多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公益科普机构建设,参与管理,享受权益。要引入市场激励机制,鼓励民间社会力量自筹资金,兴办营利性科普机构,发展科普产业。

(四)完善政策法规,不断优化科普环境

研究和制定与科普相关的政策法规,积极为科普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今后一个时期落实《科普法》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有关部门要从本省、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抓紧制定与《科普法》相配套的政策法规,积极开展《甘肃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调研与起草工作。通过《条例》的制定,使甘肃的科普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科普人员待遇等问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推动科普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的道路。最近,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工作的意见》。这是甘肃省加强科普工作的一份重要文件,各地各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要按照《意见》的要求,将科普工作规划纳入全省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今后10年至20年科普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国家科普统计内容的调整,要加快建立甘肃省相应的科普统计指标体系,为开展科普工作和制定科普规划提供翔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五)拓宽筹资渠道,加大科普投入

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甘肃省科普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甘肃省财力困难,长期以来,人均科普专项经费和科普经费与科技投入比例存在较大差距,按国家要求的人均0.5元的科普经费标准,我们还未达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省级财政从2005年起适当提高科普专项经费,逐步增加科普事业投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转变观念,尽力而为,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提高对科普事业的投入水平。要拓宽思路,多渠道筹措科普发展基金。对机构、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助的科普活动经费,要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鼓励。对用于科普活动的各种进口设备、制品和资料,要按照国家有关海关政策,尽可能降低征收标准。

(六)围绕服务“三农”,开展好农村科普工作

把服务“三农”作为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甘肃科普工作的正确选择。因此,要把农民技术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科普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农牧、教育、卫生、文化、人口委现有网络的作用,大力开展适合农村需要的各项科普教育,提高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在科普下乡活动中,要注意把向农民传授知识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科普活动的效率和效益;注意把举办综合性的科技大集和开展主题科普、专业科普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科普工作的针对性;注意把送科技下乡与培养当地技术骨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努力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新贡献。

(七)面向社会公众,抓好重大科普活动

重大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是推动科普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地域特色,继续办好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重大科普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普社会氛围。要结合各地实际,做好科普宣传与科技普及,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向社会公众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充分展现科学技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努力弘扬先进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和最新科技动态,更多地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的熏陶,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

(八)结合实际,建立科普事业的长效机制

要从有利于科普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积极借鉴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逐步建立健全科普工作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在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各级领导责任制的基础上,把科普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先进科学技术协会的评选范围,对在科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科普工作,长期不开展科普活动的科技协会及其领导人要予以通报批评,取消评选资格。要立足于调动广大科普研究、科普创作、科普宣传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合理的评选标准,解决好科普专业人员在职称、职务、待遇和奖励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鼓励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创造条件,定期开展优秀科普图书、文章、电影、电视、期刊评比评选活动,在广泛普选的基础上,推荐一批优秀科普作品进入甘肃参选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提名范围。

(九)加强科普人才建设,壮大科普工作队伍

繁荣和发展科普事业,关键是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全省从事科普工作的专职人员,各类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的科技人员,科研院所和各类学校的科教人员以及大量的社会科普作家、科技记者和编辑都是甘肃省科普工作队伍的基本力量,要研究制定科普人才培养计划,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各类科普活动。同时,要放宽眼界,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农村先进适用技术能手、企业技术革新能工巧匠、青少年科普教育优秀教师和城市社区科普宣传员,不断壮大专兼结合的科普工作队伍。特别要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设施中科普管理工作者的培训,为改善和提高科普宣传效果和设施利用水平创造条件,不断提高甘肃省科普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

(在甘肃省科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