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起来,扎实工作,开创甘肃省科技工作的新局面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议程,今天就要闭幕了。当前,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建设创新型甘肃为甘肃省科技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为科技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政策和舆论环境。......
2023-11-30
就确保大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答记者问
(2007年1月15日)
记者:就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有关情况,请您谈一下甘肃省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的背景?
答: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甘肃省高等教育在国家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九五”末相比,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由18所发展到33所,在校生数量由8万多人增至26万多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不足5%提高到现在的15%,甘肃省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阶段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国家为了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在高校实行了收费制度改革,实施由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家长或个人共同合理分摊高校培养成本的机制。这样学生要承担高校培养费用的25%左右,学生家庭拿的钱要比扩招前多。而目前甘肃省农民年均纯收入仅为2200元,而且一部分农民还达不到这个平均线,这些家庭的学生考入高校后,能否上得起学、能否完成学业就成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贫困生上不起大学,就会造成高等教育的不公,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不允许的。
甘肃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困难的家庭数量大,高校贫困生助学面临的困难更大。目前,全国高校贫困生约占高校学生总数的20%,其中特困生为1/3,而甘肃省高校贫困生占高校学生数的28.6%,其中特困生近42%。六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更加考虑以人为本,强调改革发展的成果要让老百姓共享,强调教育公平。因此,综合解决好贫困生的助学问题,从国家到省上,都是一件大事和当务之急。
记者:甘肃省为帮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采取了哪些措施?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目前,甘肃省已初步构建起了以奖、助、勤、减、免、贷等多形式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其中涉及高校最多、解决贫困生最多的就是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自2004年新机制实施以来,总体效果不错。截至2006年底,全省30所公办普通高校已经先后有2786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总额达14281.13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甘肃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效地帮助了一大批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记者:甘肃省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目前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甘肃省国家助学贷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近3年运行的结果看,贷款学生数和贷款额出现了下降。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商业银行贷款的顾虑比较多,加之贷款手续繁杂,贷款成功率不高。目前,全省公办高校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学生仅占在校生的5.9%,距离国家确定的20%的比例还有很大差距,和全省28%的贫困生比例相比差距更大。
记者:针对高校贫困生助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甘肃省采取了哪些措施?(www.chuimin.cn)
答:根据省委书记陆浩的有关指示精神,甘肃省作出了两项决策:一是决定2007年将由省财政拿出2000万元作为省级高校困难生助学金,以后每年最少下拨2000万元,而在2002年省财政已经拿出1000万元作为高校贫困生助困基金;二是结合定西等地的经验,在全省实施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记者:什么是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答: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农村信用社对考入甘肃省省属及市属普通高校的甘肃籍贫困生的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发放的、由财政给予贴息并对信用社给予风险补偿的贷款。此项贷款的最高限额为每人每学年6000元,最长贷款期限为10年。
记者: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特点?
答: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在贷款条件、贷款利息、贷款额度、贷款用途、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和还贷时期等方面都与国家助学贷款相同。它与此前已经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最大的不同是,贷款人由学生变为家长或法定监护人,贷款银行由商业银行变为生源地的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优点:一是贫困生的认定不太繁琐;二是学生贷款的成功率高,信用社不用担心学生毕业后找不到人;三是可以减轻学生和学校的负担,学生可以不用为提供各种证明而往返于家庭和学校之间,学校也可以不用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材料和进行大量的贷后管理工作;四是可以把银行的风险降到最低,家长或监护人作为借款人,政府和学校再按规定提供贴息和风险补偿金,银行的风险就能够降到最低限度。
记者: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后,国家助学贷款会继续实施吗?
答:当然会继续实施,和高校签署国家助学贷款协议的国有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协议,切实落实贷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只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重要补充,两种贷款同时运行,形成合力,才能够比较好地解决高校贫困生的贷款困难。但这两种贷款学生只能申请其中一种,不得重复贷款。
记者: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只是针对高校农村贫困生,那么高校城市贫困生的贷款问题如何解决?
答:高校城市贫困生的家庭一般靠近学校,学校、银行监管起来更容易,办理手续简单,所以这些学生的贷款问题主要靠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解决。
(《甘肃日报》记者马效军、实习生朱富林就甘肃省实施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情况进行采访答记者问)
有关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的文章
团结起来,扎实工作,开创甘肃省科技工作的新局面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议程,今天就要闭幕了。当前,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建设创新型甘肃为甘肃省科技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为科技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政策和舆论环境。......
2023-11-30
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2003年1月19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党组分工我分管科教文卫工作。并且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023-11-30
将兰州师专改设为兰州城市学院,是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根据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的,也是甘肃省“十五”期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和学科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据统计,甘肃省现有城市建设人才23.14万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4.5万人,仅占19%,数量和质量难以适应城市化和城镇化要求。......
2023-11-30
突出重点,协作配合,全面防御甘肃省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基本贯通全省,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甘肃省面临着严峻的震情形势和地震环境,防震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心系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在各项防灾减灾工作中,始终明确要求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强调人民的生命安全重于泰山。......
2023-11-30
甘肃省教师教育工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甘肃省、市(州)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开展了以现代教育技术和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开展了国家、省、市(州)三级骨干教师培训。因此,甘肃省高度重视该项目在本省的实践,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403远程师资教育项目作为一个教师教育的科研项目来对待。......
2023-11-30
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加快甘肃省基层文化建设发展步伐1995年8月,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率先提出了建设甘肃省农村小康文化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和《甘肃省小康文化建设规划》。与“九五”前相比,我们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是增加了,但是横向比较总量偏少,比例偏低,难以满足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3-11-30
参加本届大赛的413名学生代表是全国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层层选拔出的优秀选手。甘肃省荣幸地获得这次大赛主办权,不仅对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甘肃省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如何缩短这个差距,实现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归根结底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靠科技进步,靠创新与发展。......
2023-11-30
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提出了甘肃省“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我们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按照中央要求,结合甘肃实际,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意见》对“十一五”期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