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经济:结构视角下的演进特征

中国经济:结构视角下的演进特征

【摘要】:(四)协同演进性“协同演进”一词源于生物学理论。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生物个体及与之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都是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因而相互作用的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协同演进”的特性。

二、经济结构演进的特征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经济结构演进一般会表现出路径依赖性、自我调节性、非连续性和协同演进性等基本特征。

(一)路径依赖性

演进作为一个过程,本质上是不可逆的、单向的、无法重复与试验的,由此决定了经济结构演进的路径依赖特征。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大卫(Paul David)和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斯(D﹒North)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经济理论之中,它是指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它们现在可能的选择”(3)。经济结构演进可以被解释成一个复杂的状态转变过程,这种过程使得经济结构演进一旦选定了某一种路径,就会呈现出前后连贯、相互依赖的特点,这种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增强。

由此可见,经济结构演进存在着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性。这就是说,按照既定的发展路径,经济结构演进既可能进入协调的轨道,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可能沿着失衡的路径不断恶化,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经济和社会危机。

(二)自我调节性

经济结构演进的自我调节性主要表现在它将无数分散的个别经济活动整合为统一的社会经济活动。(4)经济结构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了家庭、企业和政府等不同主体的参与,它们在一定的规则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发展,并且经济结构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因此,在外部环境约束下,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机制都以不同的作用力规范着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使得经济结构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当然,由于经济结构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它只能使经济结构系统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和转换。(www.chuimin.cn)

(三)非连续性

经济结构的演进与经济总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别,一个基本区别在于前者是非连续的,而后者是连续的。所谓经济结构演进的非连续性,就是指经济结构的某一因素或部分因素的数量变化达到一定的临界水平时,结构状态就会转换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而当经济结构演进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或失衡的状态时,往往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来扭转演进的方向,此时经济结构演进就不再是渐进的、平滑的变化过程,而变成了不连续的、突变的飞跃过程。

经济结构演进的非连续性表明了经济结构变革的深刻含义,当经济结构系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出现大的变化时,往往会孕育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或变化,而这种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或阻碍经济的发展。

(四)协同演进性

“协同演进”一词源于生物学理论。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生物个体及与之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都是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因而相互作用的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协同演进”的特性。当其中一个物种发生进化时,可能会改变其作用于其他物种的选择压力,从而引起其他生物的适应性变化,最终这种变化将会引起相关物种的一系列变化。所以,生物的演进并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在对其他相关物种产生影响并且又受到其他物种及环境影响的双重作用下协同进行的。(5)

经济结构演进也有类似的特征。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中,经济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当某个子系统沿着合理的路径演进时,会促进其他子系统的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反过来,当某个子系统出现不协调或者失衡时,就会制约其他子系统结构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制约经济结构系统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