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香农-韦弗数学模式的传播学应用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的传播学应用

【摘要】:图2-3中的模式就是由当时同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数学家香农和电子工程师韦弗在1949年发表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提出的。针对线性模式缺乏反馈的批评,1966年德福勒发展了香农-韦弗模式。德福勒在原来的香农-韦弗模式中又增加了另一组要素,以显示出信源是如何获得反馈的,而反馈则使信源有可能使自己的传播方式更有效地适应信宿。

2.3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信息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图2-3中的模式就是由当时同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数学家香农和电子工程师韦弗(Claude E Shannon&Warren Weaver)在1949年发表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提出的。围绕传播系统,特别是电话系统传播中的问题,他们提出一系列以数学形式表达的定理。他们在书中提出的线性传播模式,阐述了传播所涉及的主要因素:信源、讯息、发射器、信号、噪音、接收到的信号、接收器和信宿等。香农提出,为了改进受电子干扰或噪音影响的电报或电话线上的信息传递,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改进传递线路,而是更有效地包装信息。

在这个模式中,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所谓线性就意味着非相互作用。模式展示了五个要完成的正功能和一个负功能即噪音。在上述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是信源,它发出一个讯息或一组信息供传播。第二步,由发射器将讯息转换成信号。这些信号应当适宜于通向接收器的信道。因此问题在于,哪一种传播渠道能够运载最大数量的信号。第三步,是接收器将信号还原成讯息。在这里,接收到的信号不等于发射器发射的信号,原因在于传递过程中噪音的干扰。因此问题是,在从发射器到接收器的途中,产生的噪音将会破坏多少传递信号。最后,接收到的讯息抵达信宿。由于可能受到噪音干扰,信号是不稳定的。例如,同一时刻、同一信道内如果通过许多信号,就有可能发生互相干扰。因此,由信源发出的讯息与由接收器还原并送达的讯息,两者的含义可能不一样。而传播的失败,则在于传播者可能认识不到这种传受讯息的不一致。

香农所提出的传播噪音的概念也被社会科学家们所吸收和拓展。在社会传播中,一般强调有三种噪音的存在。一是物理噪音,即传播发生的场合背景下实际的噪音。如各种交通工具噪音、机器噪音、嘈杂的人声等。二是语义噪音,指由词语意义所造成的传播阻碍。传播中,对一些术语、俚语的理解,以及对词义选择的误解等,经常阻碍有效传播。比如外行人听充满技术词汇的演讲,会有理解上的困难。还有一些语言用法反映出不同社会文化的差异,比如“爱人”一词在有些地方指配偶,有些地方则专指非婚姻关系的情人,如果不加考虑地使用,也会造成传播阻碍。三是差别噪音,指由于传播参与者之间社会地位、性别、职业、政治和动机等因素造成的传播失效。差别噪音提醒我们要注意与交流对象的关系。比如由于地位差异的影响(这种差异来自你个人的定义),你可能会更重视老师关于传播的解释而不是同学的议论。你与地位相同或低于你的人谈话感觉更为轻松,但却更重视地位高的人对你的评价。地位噪音会增加或减少信息的价值和意义。(www.chuimin.cn)

对于初学者来说,香农模式,又称SMCR模式,在解释一个传播行为的基本要素方面是非常有用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一代代的学生被教授着,按照SMCR即信源(Source)—讯息(Message)—信道(Channel)—接收器(Receiver)这一模式来理解人类传播。许多工程用语也很自然地被吸收进传播学中。香农的信息论将传播定义为:明确的、逻辑的东西,由一种有意图的、公式化的编码程序所产生,并通向成功的相互理解。但实际上,这个定义并没有囊括全部的人类传播形式,它没有注意反馈,也没有注意一些非逻辑性的比如非语言信息传递的问题。尽管如此,香农的理论为人类传播的学术课程提供了科学的证明,并将传播研究推向新媒介技术研究。

针对线性模式缺乏反馈的批评,1966年德福勒(M.L.De Fleur)发展了香农-韦弗模式(见图2-4)。他指出,在传播过程中“含义”被变换成讯息,发射器将“讯息”变换成“信息”,然后通过某一信道(如某种大众媒介)传输。接收器将“信息”还原成“讯息”,然后在信宿中又被变换成“含义”。如果这两种“含义”是一致的,其结果就是传播。德福勒在原来的香农-韦弗模式中又增加了另一组要素,以显示出信源是如何获得反馈的,而反馈则使信源有可能使自己的传播方式更有效地适应信宿。这样,就增加了两种“含义”之间达到一致(或称“同型性”)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该模式还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从而加深了我们对噪音作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