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学习传播学还有助于我们在以下方面有所提高。传播的一个关键作用就是理解自己和洞察他人。传播学最初的发展,就是研究如何能利用大众传媒来影响大众,实现社会动员,反对法西斯战争,捍卫社会民主。......
2023-11-30
传播学以人类传播为研究对象,那么什么是人类传播呢?
先说一个中国禅宗上的著名故事。在一次灵山会上,有位信徒向释迦牟尼献了一束花。释迦拈起一朵花,但并未说话,各大弟子皆不懂这是什么意思,这时有一个弟子大迦叶(mahakasyapa),乃向佛微微一笑,释迦乃说,“达迦依(Kashima)懂了!”乃以密偈和佛法(所谓“正法眼藏”)传给了大迦叶。这个有名的“拈花微笑”的故事,据说便是禅宗的开始。[1]
佛祖“拈花微笑”,体现出人神之间的非物质的心灵对接,是最高境界的传播,即有效沟通。但是在现实中,我们要利用各种媒介、借助于各种符号,和许许多多的人相联系,以求得有效的信息发布、意见交流以及其他各个层面的传播效果的实现。因此,学习传播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传播活动,实现有效沟通。
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2009年1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旅游局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为题,面向全球招聘“护岛人”。该活动获得了全球媒体最广泛的报道,全球共有来自200多个国家的34684人申请该工作。人们先通过网络视频报名进行体验式参与,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投票海选,最终胜出的16强亲赴澳大利亚参加专家面试。面试进行现场直播,并现场确定最终获胜者——一位来自英国的社会志愿者。昆士兰州为该活动计划花费170万澳元,但直接经济收入即达1.5亿澳元,并且自从举办了这项活动后,昆士兰东北海岸度假村的入住人数增加了15%至20%。“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成为活动营销的经典案例,其中也充分体现了现代传播所强调的媒介使用、广泛告知、互动参与、意义分享等诸多含义。
英语“communication”的含义非常丰富。美国学者彼得斯(J.D.Peters)认为,和拉丁语的“communicare”一样,“communication”的第一个意义是“给予、分享和参与”。比如“Communicant”是参与者(领圣餐),“communication”在此就是指通过某种行为来表达社会群体身份。人们在领圣餐的活动中吃面包、喝葡萄酒,就是要表明和古今圣者属于同一教会。“Communication”还有连接或联系的意思。在“联系”这一意义上,“communication”还可以指性交。奇怪的是,“communication”曾经含有“intercourse”(性交)的意思,而“intercourse”则曾经用来指我们如今所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2](www.chuimin.cn)
“communication”另一个主要的意义是迁移或传输(transfer or transmission),因此后来就转指交通与通信。交通银行的英语翻译就是“Bank of Communications”。那么交通和传播有什么当然的联系吗?当然有。人类最初的信息传递,总是与人员的流动和物品的传输相伴相随,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则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传播活动。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工业革命,催生了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今天,奔驰汽车、磁悬浮列车、波音飞机以及其他各种高性能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能迅速地把人从一方带到另一方。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了,个人活动的空间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也迅速增多。然而交通技术仅仅缩短了人们的地理距离,只有有效的传播才能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除交通外,“communication”的第三个含义就是通信和媒介传播。从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到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直到今天互联网的全球覆盖,媒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信息的交流,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类文化的表现形态。因此,“传播与媒介研究(communication and media studies)”成为重要的学术领域。传播学研究总是离不开对传播技术的关注,特别是对传播技术对人以及人类社会影响的关注。
最后,“communication”还可以当成一个一揽子的词,用来涵盖各种象征性的互动。它不是传统含义上的单向传输,而是包含交换和共享的意思。它可以是两个终端的成功连接,也可以指一种特别的、亲密无间、开诚布公、袒露心扉的交谈。传播是心灵的相会,甚至是意识的融合。正如社会学家库利(C.Cooley)所说,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3]
有关传播学概论的文章
除此之外,学习传播学还有助于我们在以下方面有所提高。传播的一个关键作用就是理解自己和洞察他人。传播学最初的发展,就是研究如何能利用大众传媒来影响大众,实现社会动员,反对法西斯战争,捍卫社会民主。......
2023-11-30
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作用关系。个人差异会造成态度与行为关系的不一致。可能有一些人,在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得高度一致。古典条件论从刺激反应角度考察态度转变。因此,人们需要努力改变认知不协调,从而达到态度和行为改变的目的。......
2023-11-30
传播是一个过程,内向传播是个人接受内在或外在刺激,经大脑处理,最后做出反应的过程。图3-1是有关内向传播过程的模式图,包含若干要素。在内向传播中,有内部和外部的接收器把信息传向中枢神经系统。感觉滞留表明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其作用时间比短时记忆更短,所以称为瞬时记忆,主要包括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经过分析、确定和简化从而便于储存和处理。短时记忆的内容如果有用,则可能转为长时记忆。......
2023-11-30
我们这个新译本也主张沿用国内20多年来习惯的称名:《传播学概论》。20世纪30年代,大众传播和人际交流的分野奠定基础;传播学研究和通讯技术研究分道扬镳。他是当之无愧的“传播学之父”。经验学派注重实证研究,长期雄踞北美的传播学界,以施拉姆和四位先驱为代表。......
2023-11-18
自我概念表达的是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包含对自我的外表特征与人格特性以及其他方面的认知和评价。自我概念存在着文化差异。女性的自我概念一般不如男性积极,女性也比男性更容易自我批评和自我怀疑。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
2023-11-30
传播研究的重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告知和娱乐。总体上,研究传播必须研究人和人之间如何建立联系。由于传播现象的普遍性,各个学科都对传播现象进行研究,由此使得目前的传播学领域比较分散。小群体传播则探讨特定群体范围内的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现象。......
2023-11-30
所以公共关系人员要了解公共关系沟通中存在的障碍,掌握促进有效合作的手段。(一)公共关系沟通障碍分析在公共关系实务中,整个沟通过程难以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噪声和障碍,并影响有效的沟通。在公共关系工作中,信息沟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上级与上级、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全面有效的合作。......
2023-07-16
开章明义:有效的沟通往往取决于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闻名不如见面”,人们会在初次见面的短短几分钟内,通过眼睛对对方进行评判、分类,如果你给对方的印象是良好的,那么,你对对方的吸引力就大,如果你给对方的第一印象不好,那么你对对方的吸引力就小。......
2023-12-07
相关推荐